分享

“带瘤生存”——人体可以与肿瘤和平相处

 天王昭昭 2021-12-11


#1

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共存的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已经把癌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病,应把癌症当做一种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让病人与之长期安全地共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和减小癌症对生命的危害,而不是不顾人的身体完全消灭癌症。”

☺☺☺

如今,人们逐步认识到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既然是慢性病那就要按照慢性病的治疗规律来进行治疗,而不能采取“急于求成”的治疗方法,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手术就成功、几次化疗和放疗就达到根治的目的。21世纪癌症治疗的理念将实现由对癌细胞的“寻找、杀灭”向“控制”的重大转变,新境界就是“带瘤生存”。

2

什么是“带瘤生存”

所谓“带瘤生存”,是指病人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症症状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病人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瘤体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病人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我们常说肿瘤“三分之一可预防、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缓解”,所谓“三分之一可缓解”就是通过姑息与中医治疗使病人长期“带瘤生存”。

 3.怎样实现“带瘤生存”


(1)病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病人须理智、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充分享受疾病的知情权,了解病情的状况,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各种疗法的风险或疗效进行详尽的评估,主动建立与医生的密切联系,并按时检查与监测。

(2) 选择正确、适度的治疗手段
首次发病,在现有的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中,选择哪一种才是适宜的,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选择的指导思想,原则上既要考虑到消除已经检查出的肿瘤,还要考虑能杀灭可能出现在血液和全身各处的转移瘤,所以,往往容易接受力度较大的化疗。但化疗在出现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对机体健康组织,特别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是严重的。因此,对于对化疗并不敏感的肿瘤,就不要用大力度的化疗,以免免疫系统被破坏,而是,一方面以局部消灭肿瘤的手段,如手术、X刀、伽马刀为主,同时用中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是说,局部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消除肿瘤,全身治疗则以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为重点,即使是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在化疗的同时也应注意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注意减少化疗药物毒性造成的损害。
(3)及早发现、治疗转移和复发病灶
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病人可能进入一个或长或短的稳定期,但复发和转移的可能,随时都会降落在病人身上。今天,随着肿瘤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转移癌已不再是生命终结的信号,而是有了很多可以有效治疗转移癌的手段,关键在于要早期发现,为早期治疗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检查技术,包括肿瘤标志物、CT、MRI、超声波检查都可为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成为可能。
经过第一阶段治疗肿瘤没有完全消除的病人更要认真观察原发肿瘤的变化和转移灶的出现,原发瘤体继续增大或转移瘤出现都提示病情在恶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癌转移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多个癌转移中哪些是对生命器官威胁最大的,择其重者来处理,对于在一定期限内不会对生命有危害的可暂不处理。比如长在脑中的癌转移可通过伽马刀治疗,更重要的是进行免疫调节和正确处理其他部位的转移癌,这样病人一般不会死于脑的癌转移。其他部位的肿瘤也用类似的方法,一方面用局部治疗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消除威胁生命的肿瘤,一方面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期达到长期生存。
(4)避免并及时处理合并症
感染: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加之营养欠缺、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常规方法是同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对于体质较差的病人来说,应少用甚至不用化疗药,改用一方面用局部治疗的手段消除威胁生命的肿瘤,一方面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用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效果反而会更好。
癌痛:由于恶性肿瘤破坏病人机体组织,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的疼痛。癌痛有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痛和暴发痛等,这与肿瘤发生的部位、侵犯范围、与神经主干的关系以及止痛药物的种类有关。癌痛多出现于中、晚期病人,癌痛的程度除与肿瘤本身对机体的损伤情况有关外,与病人的心理状态也有密切关系。

(5)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抗肿瘤能力
除了通过体育锻炼、饮食调理等方式提高免疫力,中药的运用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也有着优势。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毋庸置疑,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机体功能实现的,但必须指出的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绝不能像化疗和手术一样短期内出现疗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6)积极的态度和充分的信心
病人要从思想上形成“带瘤生存”的正确认识,让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心态越好,免疫力越强,对癌细胞的控制也越好,病情也越稳定。
还须坦然面对病情,从病友的交流中获得经验,建立战胜癌症的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检查,抓住医疗时机与生存机会,改善生存质量,做好长期与癌共存、与癌共舞的心理准备。如此,就一定能走出恐癌阴影,从而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

#4 

■【具体案例】

程某,女,53岁。患者因“下腹疼痛2月余,加重1周”于 2005年 1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彩超示下腹部实性包块,大小约9.6cm x 6.3cm x8.7cm,予“子宫+双附件+阔韧带+直肠陷窝减灭术”,病理示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化疗4个疗程。2006年4月21日复查发现复发,因化疗不良反应大,未能继续化疗。2006年5月22日患者前来就诊,症见:气短,倦怠,乏力,烦躁,面黄,不欲饮食,二便可,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该患者经过手术、化疗后,身体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故治疗应当扶正兼以祛邪,以健脾益气、养血疏肝、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2007年6月6日,复查彩超:实性占位3.0cm x 2.7cm x 3.6cm。2008年4月27日,复查彩超:实性占位2.8cm x 2.9cm x 3.8cm。2009年9月5日,服药后,整体效果良好,现仍正常服药中。数次复查腹部彩超,实性占位无明显变化,已带瘤生存多年。

按语:中医古籍中无卵巢癌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此病属于“癥积”“积聚”等范畴。汉·华佗《中藏经·积聚癥瘕杂中论第十八》曰:“积聚癥瘕杂中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病,遂乃生焉。” 此话奠定了扶正祛邪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该患者属术后复发,治疗难度非常大,但通过中药准确的辨证论治,现已带瘤生存多年,瘤体减小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例病案很好地说明了中医在预防和治疗肿瘤复发和转移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证明了人体完全可以与肿瘤“和平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