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岁月滚滚的车轮下,它岿然不动;建筑是流淌的文化,在亘古红尘的风云里,它傲然挺立;建筑是恒久的艺术,在历史烟云的流转中,它风采永驻。
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大省,被人们称之为“古代建筑的宝库”,佛寺、祠堂、大院、戏台、关隘、会馆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矗立在三晋大地上的古建筑,倾听它们的风云往事,感悟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
《山西省志·古建筑志》
索书号:K292.5/65/(36)
《山西古建筑》
索书号:K928.712.5/8/(1)

寺院宫观是山西古代建筑中的主体,以保存类型齐全、时间跨度长而著名。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本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而唐代的宫殿、佛寺,其成就达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高峰。文殊道场之五台山佛光寺为现存最为雄伟的唐代殿堂式建筑,集唐代的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四种艺术于一体,反映了中国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在璀璨夺目的山西古建筑中,祠堂无疑占有重要位置。祠堂也叫宗庙、宗祠、家祠、家庙,属于古代祭祀场所、祭祀的对象有天地山川等自然神,还有所谓的先贤名士,包括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更多的则是家族先辈、列祖列宗。因而,从祠堂里,不光可以看到古人的精神追求,还可以看到古人的信仰变迁、宗族制度的兴亡,以及与此相关的民风民俗。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最大量、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也是人类最原始又是最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类型。山西境内多山地、丘陵和坡地,民居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志》
索书号:K928.75/82

戏台是戏剧艺术的表演场所和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建筑遗产中的珍贵实物。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保存的古戏台有上千座。这些戏台散落分布于山西各地的乡野村落之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成为研究我国戏曲文化和古戏台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山西古戏台通览》
索书号:K928.712.5/6

多山多关,有险有隘,山西是关隘大省。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数以百计的雄关要隘,或戟列于四周,或棋布于其间,可谓洋洋大观,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岁月沧桑,时光流逝,山西关隘已失去了其历史的雄风和光辉,褪尽了往昔曾有过的铅华和风韵。但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雄浑的人文意境,多元的建筑艺术风格却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份沉甸甸的宝贵文化遗产。

明清以降,晋商悄然崛起。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构筑起了联接四海的商业贸易网络;他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辉煌五百年的历史奇迹。他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国界和地域,颠覆了数千年轻商抑商的传统观念,为后人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悲壮雄阔的大剧;他们盖起了大院,建起了会馆,繁荣了城市,让气势恢宏的晋式建筑讲述商业文明的传奇。《晋商五百年 院宇重楼》
索书号:K928.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