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公亮一首不可忽略的宋诗《宿甘露寺僧舍》/《宿甘露僧舍》,构思巧妙可以媲美唐诗,寥寥数语意境开阔

 qiangk4kzk8us4 2021-12-11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宋朝的诗人在创作时,也时常会模仿唐诗的风格,可见唐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全唐诗》一共收录了四万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并且有一些诗句深入人心;《全宋诗》收录的数量更大,更加的丰富,总计二十七万多首,同样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尽管名气不如唐诗,但有一些作品完全可以媲美唐诗。

宋朝著名诗人曾公亮的《宿甘露寺僧舍》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高远,主要有三大艺术特色,分别是内容丰富、以动写静、语言朴实。这在宋诗中是比较少见,毕竟宋诗与唐诗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唐诗更多的是突出个人的情感,以此来描写人生的喜怒哀乐;宋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多的是突出哲理,融入个人的思想,让作品更加深刻。

《宿甘露寺僧舍》是一首即兴之作,当时曾公亮借宿在甘露寺,把当时的感受,还有所看到的景色,通过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原本看似很普通,可是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让这首诗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对于情感的描写,还是对于景色的赞叹,在这首诗中尤为突出,使得这首诗有着一种独特的美,短短的几句意境高远,读后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998——1078),字明仲,号乐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宋仁宗时期的进士,在北宋政坛和文坛极为活跃。诗名中的甘露寺位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建立唐朝中后期,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当时诗人正是借宿在寺庙中,在夜里有感而发,于是创作了这么一首经典的作品。

第一二句先是描写个人的感受,通过事件的变化,以动写景层层推进,使得这两句看似寻常,可是读后却让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夜里睡在床上,可是外面有一些微凉,枕中微湿,好像是身处在云峰之间,窗外长江的巨浪犹如万壑的松声,在床底下轰响。

诗人正是以一种个人感受来描写,并没有起身去观察外面的景色,可是却写得极为传神,在这两句内容丰富,先是通过静态的描写,然后再突出动态之美。这也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仅仅是凭借个人的感受,还有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让这两句显得气势磅礴意境高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美。

第三四句还是同样的手法,并且更加有气势,与前面的两句形成对应,使得这首诗更加立体,也更具有诗意,“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如果想要看冲天的巨浪,不用去到下面的长江岸边,只需要打开窗户,那汹涌的江水就会滚滚涌来,看上去非常的壮观,美得令人惊艳。

曾公亮流传下来的诗并不多,只有区区六首,可是每一首都是名篇,而这首《宿甘露寺僧舍》则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一种静态的描写,突出了动态之美,并且把两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完全可以媲美唐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让作品充满诗意,也具有魄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