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道》丁元英中思考竞争的逻辑。 丁元英利用王庙村的农户资源打败了赫赫有名的乐圣公司,让乐圣公司总裁都明白是他棋差一招,竞争的智慧,兵法的智慧,缜密的思考体现的淋漓尽致。 1在丁元英为王庙村设定的竞争路线就是四个字:扬长避短 兵法的智慧:避实击虚 所谓击虚,就是从全局出发,选择竞争对手关键而脆弱的地方作为打击目标,从而通过单点的突破,带动战略全局的发展。 《天道》便是最好的例子,打蛇打七寸正是如此。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农户有什么,只有了解了农户的优势才有避实击虚的可能。 丁元英讲:生存法则很简单,那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那么农户的生存就在一个忍字,农户可以忍耐手指的冻疮,可以忍受一天到晚的干活,可以忍受吸收有害气体,可以不要命地干活。 用丁元英的话来说:就是拼一个不当人,这样才有夹缝中生存的可能。 而厂家的优势在哪里:生产线的成本低廉,有着专业的技术优势。 我们来看看丁元英的生存之道
这第一条便是将生产线的成本低廉这一优势瞬间干掉,乐圣公司的成本立马无法从生产线来降低,这一步化解了乐圣公司的一个优势:生产线。
这一条解决了乐圣公司的技术优势,同时让农户也可以学习完毕,保证了技术上不存在差距。
这一条的作用就是放大了农户的优势,而且分割起来就会层层来优化迭代,让利益管理农户。 在这个局中,最妙的地方在于格律诗根本没有与乐圣正面竞争,甚至连竞争都谈不上,因为格律诗一开始就把乐圣摆在“阳”的位置上,完全尊奉乐圣的“老大”地位,格律诗甘愿做“小弟”,为“老大”摇旗呐喊,所以乐圣也十分乐意为“小弟”添砖加瓦。 这其实暗合了我们现在的错位竞争的市场理念,寻找利基市场切入做文章。 2丁元英的管理,丁元英管理农户,不进入公司体系,通过个体工商户注册,让市场经济催动着每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 这个地方我理解的是,不让农户进入公司体系,绝对不是我们认为的公司不作为,公司做不道德的行为,而是一旦农户进入公司体系,公司赖以生存的优势,好不容易撕开的市场口子立马就是失去,农户和公司一起完蛋。 农户如果拉在一个水平线上,同时八小时作业,同时商业保险,那么乐圣公司绝对会将格律诗公司碾死。 你的生存优势就是依靠的不要命的劳动,把自己的优势自己灭掉,那必然失败! 丁元英的分割环节这一步棋走得真是妙啊。 如果农户一起生产,不分割的话,那么最后就是推诿扯皮不作为。 这是商业模式上的运作。 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村民之间,是一种既密切又松散的关系,格律诗公司是销售公司,虽然实质上能深度影响王庙村村民的生产,但法律上却没有从属关系。 格律诗公司负责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王庙村村民各自发挥所长,按生产工序分解成一个个持证的个体户,一道道工序现金结算,对于不合格品,下一道工序有权拒收,产品有严格的交期管理,这迫使每一道工序里的村民必须认真的做好自己的产品,确保质量,避免窝在自己手里产生亏损。 总结而为就是:自己给自己干,利润绑定,利益驱动。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着每一个农户不得不认真完成自己的产品,要不然产品砸在手里,就要赔钱,自己给自己干,那当然最有动力。 3林雨峰与丁元英的博弈也是非常精彩。 丁元英正是看到了林雨锋骄傲自大的弱点,想要在林雨峰那里撕开一个口子:“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也无盾可守,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 用别人的武器,插在了别人胸口上,这才是最令人叹服的东西。 兵者,诡道也。 利用自己制造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真正意图,着实是兵法的精髓。 丁元英还给林雨峰设下了一个幌子,那就是韩楚风的宝马车,林雨峰知道韩楚风是正天集团的老总,绝非一般人。由此更加大了林雨峰的判断失误,认为格律诗肯定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 这是其一,迷惑别人。 林雨峰的刚愎自用和过度自信,使得他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结果被丁元英看似大智若愚的竞争方式拉下马来。 这是其二,利用别人的强大和狂傲,让他以为胜券在握,但其实这也是计划之中的一步。 乐圣在对格律诗事件的评估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实际调研,全凭数据堆积推演,进而进行了错误的决定。乐圣公司的人从头到尾都认识对方公司的几个创始人,甚至其中一人还是自己的代理商,居然从头到尾没有人去村里看看。 甚至还有外国的说明书,各项专利证明,全球的音响评测报告出具,出口外国的出口证明,真的是非常的迷惑。 正是由于这几个错误的累加,让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误以为这是一个现代化公司,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想破脑袋想不出这是一个农户生产的器件。 最后林雨峰选择了死亡。 林雨峰的世界里不允许“失败”两个字,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也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以及荣誉,或许死亡对于他这样的硬汉来说是最好一种解脱。 林雨峰的败,败在丁元英的高明,也败给他自己的大意及不懂防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