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之名,盖因滑台而得名。滑台者,昔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高坚险峻,临河有台,故曰“滑台”。自秦汉以来,滑台倚黄河为险固,地当冲要,成为扼控白马津渡的战略要地之一。在分裂对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一线的碥礅、滑台、虎牢和金墉是四个最为重要的军事战略重地,号称“河南四镇”。作为古代州郡县之治所,一直是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置身于达官显要或劳苦大众者,大有人在。滑台以地为舆,商贾云集,系文人荟萃之地。遗留下文化遗存颇多,则无不载入。据民国《重修滑县志》记载,仅滑台城内就有牌坊二十余座。 ![]() ▲“父子天官”牌坊摄于1958年 城内牌坊众多,官民争相建造,遍布于官署祠庙、街市巷陌,其中不乏为精品牌坊。四十年代初,尚还可看到大多牌坊,据九街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信息提供,以南门大街向北至中州大道,依次排列约有六座大中型牌坊,颇为壮观。其余散布在小西关、大西关滑师门外至北大街、育新学校、北门大街或文庙前街、鱼化街等街道。但由于过去人们接受知识教育的程度不高,个别题字生涩难懂,究竟属于何人谁氏,暂时无从得知?其中能够辨识的在南门大街上有一座“父子天官”的牌坊最为有名,只可惜此坊于1958年被拆除。不过有幸的是,据说是当年县文化馆一有心人拍下了此坊照片,才得以从中窥其全貌。从图中来看,此坊是一座雕工极为精致的“三间四座五楼”式石质结构建筑,尤为精美。气势之雄伟不亚于浚县大伾山风景区的“恩荣坊”。与其相比别无二致,简直是孪生姊妹。倘若这些具有历史苍桑感的牌坊还存在,那将是古城一道别样的风景。 ![]() ▲浚县大伾山风景区百猴路中的“恩荣坊” 据考,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可由官方出资建造功名坊。至于设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核查属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朝廷审查核准,或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牌坊就建造意图来说,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功德牌坊,二类是贞节道德牌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功名坊,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官署门外与村镇入口或街道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据《志》载:在西门大街县署(滑师)南门外二座。东曰“豕韦旧国”,西曰“东郡遗封”。文庙前街三座,南曰“泮宫”,左曰“鹗冲云汉”,右曰“龙化天池”。万寿街察院门前一座,题曰“激扬”。于民国时全部废除。 功德坊表,如“四世一品”、“ 三世中丞”、“ 宫保尚书”俱为明代祁伯裕以边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管院事建造的一座功名坊。“都宪坊”都宪是指古代三大宪(抚、藩、臬)之总督、巡抚,为省级最高行政长官。系明耿随卿曾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而建造的功名坊。“豸绣名臣”为明监察御史王崇之建。“豸绣”为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指王崇之曾以监察御史巡按山东,所立的功名坊。“天眷奇忠”门牌为明赠光禄寺少卿耿随龙立。天眷意为上天的眷顾,用于指功臣忠诚于君主的恩宠。“龙章褒宠”为明光禄寺署丞魏师夏衣锦还乡,表纪父母功德而建的牌坊。“宣猷坊”宣指宣告,猷指功业。系表为明朝廷宣告通政使张璞的功绩,建造的功名坊。“正气贯日”门牌为明苑马寺卿朱煐建。指明代体现其为官“浩然正气贯日月”而设立的功名坊。“父子天官”为明吏部主事胡瀚与其子胡权同在吏部供职,建造的功名坊。“皇恩貤赠”为明礼部主事祁伯裕呈请皇帝将封诰移赠给其父祁良卿建造的功德坊。“诰敕重封”为明耿节以子随朝初敕封工部郎中,继而诰赠山西参政而建造的功名坊。“紫诰貤恩”为明朝廷以紫诰(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为“紫诰金章”。)封爵李昺以子懋顺授于沛县知县的恩典,而建造的功德坊。 ![]() ▲牌坊雕饰残件(图为欧阳中学陈宏伟提供) 以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的。如“恩荣坊”两座,一为明进士陈王道建。另一为明进士耿随卿、耿随朝建。其余“奕世科名”为明进士靳颐、靳显,举人靳师曾建。“双凤齐鸣”为明举人李昌、李暹建。“青云步武”为明举人王敬之立。“擢秀坊”为明举人赵瑜建。“盛世耆英”为明行优举人赵产建,在城北堂上村。据查,“盛世”意指太平盛世的时代。“耆英”为高年硕德者之称。古代60以上者为耆;德智出众者为英。设立此坊就是赞扬他寿高德望,乡饮景仰;寓意盛世人长寿,处处有耆英。 “升平人瑞”为清代耆老关世福建,在城东关庄。“升平”寓政通人和、盛世太平之意,“人瑞”是指人健康、长寿过百岁,“升平人瑞牌坊”又被用作尊老优老的标志(也称百寿坊)。“旌表义民”为明代义民张善建。“乐深教育”为清代举人王如晶立,在城东大王庄。 此外,在县城内及近郊十里八乡尚还有近四十余座小型石质或砖砌贞节坊。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以上所考牌坊因年代久远或毁于天灾人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国初期,这些砖石建造的古物,有的风化梁断柱裂动摇倾斜几近坍塌。确有危及人民生命安全之虑,并有碍交通,逐渐拆除。如今已烟消云散、鸿迹难觅,但漫谈略记,仅限于所知,远非全部面貌,虽然笔者作了最大努力,但因水平所限,舛误难免,希请明者补正。 后记: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陈东明先生及九街热心老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访查牌坊的信息资料提供了帮助,在此笔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申永强,男,76年生于道口镇,祖籍三家村,县政协第十二届委员、文史资料研究员。培根先生说:“知识就是力量。”没错,多读书,可以让我们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我们前进,不断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