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沉降观测方案【数据机房】
2021-12-12 | 阅:  转:  |  分享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一、 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 1

三、执行规范 1

四、监测要求 1

1. 可靠性原则: 1

2. 操作方便性原则: 1

3. 数据及时性原则: 2

4. 经济合理性原则: 2

五、监测人员组织及仪器设备 2

1. 项目组织结构 2

2. 仪器设备调配 2

六、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3

1. 基准点布点原则 3

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3

七、监测点位布置 4

1. 监测点设置 4

2. 监测点统计及布点图 4

3. 监测点的布置埋设 5

八、监测方法 5

九、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 6

十、监测周期 8

十一、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9

1. 质量保证制度 9

2. 现场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9

3. 作业规范 10

十二、安全文明施工 11

1、 安全保证措施 11

2、 有关紧急措施 11

十三、资料保密措施 12

十四、附图 13

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沉降观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程序,是检查建筑结构可靠性和设计荷载计算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是保证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检测过程。随着建筑施工规范的逐步健全,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被重视的前提下,沉降观测也在各类观测工程测量规程作为强制性的地方标准来执行。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三、执行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设计图纸及委托方要求

四、监测要求

变形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二等水准测量中附合水准路线监测的行业规范进行。在符合变形监测规范的前提下应遵循以下4条原则: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

(1)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作业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采用先进的监测方法来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基准点、监测点设置应合理,并在监测期间保护好点位标志,使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

操作方便性原则:

为使监测工作正常进行,在符合变形监测规范及满足监测精度的前提下,变形监测点在布设时应考虑到水准线路的联测方便,能够节省外业时间、提高点位精度的原则。

数据及时性原则: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因为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及时整理出监测报告。

经济合理性原则:

监测方案编制时应考虑选用适合于本工程监测作业,并配备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

五、监测组织项目组织结构

为保证监测工作按时完成,项目部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本项目的安全性要求高、技术难度、工作量等特点,组织技术,建立的组织机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要求

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有自动采集功能,以满足相应的量测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

主要设备配备

所有进场设备必须经专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具有仪器设备鉴定证书。

监测仪器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 数量 设备用途 数字水准仪DINI03 1台 垂直位移(沉降)监测 配套铟瓦尺 1对 垂直位移(沉降)监测 便携式计算机 1台 数据处理 六、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基准点布点原则

1)位移观测的基点、沉降观测的高程基点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 地下基准点稳固埋设效果图 待埋设的基准点稳定后(埋石后不少于15天),按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合金高精度水准标尺,首次观测采用往返测量、其观测顺序按国家现行水准测量规范执行。水准路线闭合差≤1.0为水准路线观测站数。在观测过程中保证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累计差≤1.0m,视距长度≤30m、视线高度≥20cm.。在实际测量时应采用固定仪器与测站点的方法,以保证每次观测的高程之差(沉降量)的正确.观测数据经内业检查合格后,平差求出各基准点的高程作为本沉降观测的起算数据,

七、监测点位布置

监测点设置

观测点布置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及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并报送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审核。

监测点统计

地块 楼号 监测点设计 地上楼层 F1地块 A1#楼 24点 2层 A2#楼 24点 2层 A3#楼 4点 2层 B1#楼 24点 2层 B3#楼 4点 2层 10#综合楼 9点 2层 F2地块 A1#楼 24点 2层 A2#楼 24点 2层 A3#楼 4点 2层 B1#楼 24点 2层 B3#楼 4点 2层 10#综合楼 9点 2层 监测点的布置埋设

观测点埋设在墙、柱立面,距离楼板面50cm左右。采用直埋式或暗藏式观测点,埋设时用φ2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埋入设计位置,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 暗藏式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八、监测方法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技术指标采用二等水准观测,二等观测主要适用于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级别 使用的仪器型号 标尺类型 DS05、DSZ05型 DS1、DSZ1型 DS3、DSZ3型 因瓦尺 条码尺 区格式木制标尺 二等 √ √ × √ √ × 本工程使用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尺 注:表中“√”表示允许使用;“×”表示不允许使用。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方式

级别 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沉降观测 其他各次沉降观测 DS05、DSZ05型 DS1、DSZ1型 DS3、DSZ3型 DS05、DSZ05型 DS1、DSZ1型 DS3、DSZ3型 二等 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 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 — 单程观测 单程双测站 — 由于本工程采用高精度的电子水准仪,因此本项目高程控制测量及首次沉降观测采用往返观测,其他各次沉降观测采用单程观测。 注:其他各次沉降观测采用单程观测,具体情况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如现场条件差、土质较松等时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站。

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二等 Dini03 ≤50m ≤2.0m ≤3.0m ≥0.3m 注:1表中的视线高度为下丝读数;

2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



水准测量的限差(mm)

级别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程之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二等 0.5 0.7 ≤ ≤ ≤ 九、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

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填入“变形观测表”中。

计算观测结果

1)计算各变形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

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本次观测所得的数据-上次观测所得的数据

2)计算累积位移量:

累积位移量=本次位移量+上次累积位移量

将计算出的护坡观测点本次位移量、累积位移量和观测日期等记入“变形观测表”中。

3)绘制曲线

沉降监测数据曲线图绘制。

沉降过程曲线示意图 资料提交

初始值资料提交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观测过程中资料提交

正常观测过程中,每次提交的资料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沉降变形过程曲线图(阶段性提供);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下次观测时提交上次观测成果。

项目监测工作完成后的资料提交

最终观测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观测目的;观测项目及测点布置;采用的仪器型号、精度;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观测结论。工程位置、水准基点、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图;建筑物等沉线图;沉降量-荷载-时间关系曲线图;观测点下沉量一览表。

十、监测周期

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监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设计及质检验收规范标准规定的监测周期准时进行。

观测点监测周期:

(1)首层施工完成后布设沉降观测点,进行次观测 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3个月观测一次 观测阶段 结构观测序次 备注 1 结构

施工期间 首层F1 1、2 观测频次:首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点位埋设并观测初始值,首次观测2次取均值地上结构施工以后,每增加层观测一次。 F2 3 封顶 4 2 结构封顶后第一年 5、6、7、8 观测频次:

第一年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4次 3 结构封顶后第二年至稳定 9、10 观测频次:

第二年每6个月观测一次,观测2次 4 合计 10 观测10次,资料共计9期 十一、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制度

质量工作的检查范围包括监测小组成员资格检查、仪器设备检查、外业操作检查、内业资料以及其它可能影响质量的要素检查。检查频率视检查对象和项目而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现场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监测仪器控制措施

采用高精度、高自动化的仪器,从仪器设备的角度上保证达到监测工作所要求的精度。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工作顺序控制

监测工作是一个综合设计、施工、管理的系统工程,有效有序的工作方法是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在监测工作的开展中主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和编写监测方案。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工程环境的基础上,参考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制定监测项目的计划和方案。方案的编写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监测项目,并根据施工工法等安排监测频率。

()进入监测工作现场。按照方案制定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工作。需在施工前获得初值的监测数据,应在施工开始前完成数据的采集。其他数据根据方案制定的监测频率进行采集。在布设测点前,应根据测点布设图纸实地考察,确定测点位置。(3)测点布设时间。为确保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可参照性,所有测点的布设工作应结合施工步序及时布设,布设过程中监测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紧密配合确保布设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

工作制度控制

()监测工作开始前后组织监测人员应反复阅读监测方案,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职责,检查各自的资料、记录表格是否齐全。根据监测工程的规模、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现场监测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组成,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建立有监测经验、能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的现场的监测队伍。

()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作好双方的配合工作。同时要及时将监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上报甲方、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监测数据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采取以下措施:

()监测工程设计要保证基本资料完备,数据可靠,设计文件和图纸符合有关规定,对用于监测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应做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在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

()在一个检定周期内,对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进行核查,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可靠性。(4)成立专业化的量测小组,对于不同的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以确保数据资料的连续性。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发现常时及时进行重测,建立内部“三级复核制”,各种成果、计算和报表都必须有签字方可上报。

1)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

2)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

3)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

4)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

6)技术指标

基本分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0.5mm

基本分分划、辅助分划高差较差<±0.7mm

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差<±0.5mm

线路闭合差限差<±1.0

视距≤50m,前后视距差≤2.0m,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大于0.2m。

单程观测,首次观测、控制网复测以及各周期观测中的工作基点稳定性检测应进行单程双测站观测。

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

十二、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保证措施

监测人员须将工作日程通知现场负责人,得到现场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进入现场;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好安全用具,安全帽戴好并系好帽带;不得穿拖鞋、短裤及宽松衣物进入施工现场。

作业人员处在建筑物边沿等可能坠落的区域应佩带好安全带,并挂在牢固位置,未到达安全位置不得松开安全带。

在场内、场外道路进行作业时,要注意来往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建筑物外侧区域作业时,要注意作业区域上方是否交叉作业,防止上方坠物伤人。

观测作业时拆除的防护网及护拦应及时恢复。

有关紧急措施

我保证项目部人员24小时值守现场,并经常巡视、保护监测点,以保证监测点的正常使用并能及时发现监测点的异常损坏并及时恢复被损坏之监测点。

对以电脑处理的监测资料做合理的备份保护,以避免由于电脑故障而对监测工作造成的影响。

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应足够的备用监测仪器,当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雨季是基坑施工的不利情况,也给监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雨季在保证正常的监测频率的情况下,应加强一些受雨季影响较大项目的监测频率,如测斜、支撑轴力等,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加强一些不利区域的监测,以保证整个基坑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未预测的险情,应主动调整监测频率,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措施

十四、附图

B1#、B3#厂房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A1-A3#厂房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综合楼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12















沉降观测方案







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沉降观测方案



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沉降观测方案





第15页共15页







献花(0)
+1
(本文系时光分项xhc...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