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恩师的葬礼上,一个疯老头对着师父的墓碑说:脂肪瘤,不过就是“飘”起来的痰,你说对不?起初我以为是他的一派胡言,最后我目瞪口呆,直到融会贯通。 从小,让我最自豪的就是我家里历代行医,而我也不缺医书,家后面有爷爷种植道地药材,翻译过来的白话方解,院子里爷爷为我做的小小稻草人让我用来学习针灸...... 慢慢地,这些也练就了我14岁的时候抓药调剂,炮制已经是信手拈来,17岁的时候为邻里乡亲摸脉看一些简单的病也不在话下,18岁成为村里第一个上了大学的人。 毕业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能力远远不够,还需要深入学习,后来遇见我的恩师。 当时他年纪也大了,但心态和精神都很好,治病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遇到一些很穷的病人,他经常不收费,同样药效的药他就开最便宜的,能让患者吃药,坚决不让患者做手术。不仅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好老师,当时我们那里,没有人不认识他。 刚入门师父要求的必须会背《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些也是师父经常隔三差五抽查的。 出师之后,受到师父的影响,家人托关系让我进的医院我并没有待多久,回家几年有了自己医馆,20年前参加恩师的造葬礼,看着照片中的他,往事历历在目。 这时候,一个疯老头忽然出来,倒坐在老师的墓碑前面说:脂肪瘤,不过就是“飘”起来的痰,你说对不? 师母将他安抚下去之后,我走到他跟前了解。这个老头是师父的挚友,他也是一名中医,他们两个关系就像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一样,以前经常一起研究学术,后来分离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这次因为难以接受师父的离去,那番话也算是回念吧。 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在想那句话“脂肪瘤,不过就是“飘”起来的痰。”同时回去也翻看了不少老师的笔记。终于我得出来一张方子。 方:黄芪,白术,法半夏,鸡内金,干姜,昆布,白芥子,甘草。 这方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我后来在临床上的应用,令我目瞪口呆,原来并不是我当初以为的胡话,如今我却用得融会贯通。 之前,接诊一个脂肪患者,全身上下有22处脂肪瘤,大得像鸡蛋,小得有花生米大小,他之前做过一次手术,但是仅仅不到三个月,又长了出来,并且比以前更大、更多。 看过他的情况之后,我把上方用量调整之后给了他。 结果,半个月,患者就高兴地来找我,说身上的疮面已经开始变软,凸起处也开始变平,我让他继续服药,一个多月以后,脂肪瘤居然不见了。 现在我和你说说这方子妙在了哪里? ▴首先,这里面黄芪、白术、甘草这些健脾扶正药用量很大。 脾主运化,食物的运化就靠它,身体里面有了脂肪瘤、息肉、结节,肌瘤这种东西,都和脾升清降浊的功能失常离不开,功能失调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淤血,痰湿最后成为痰柱,痰块,所以说白了这就是痰飘起来了,升上来了。 ▴白术和鸡内金这是一对黄金搭档,白术补脾,鸡内金消瘀滞,既不用担心补过,也不用担心伤正,同时遵循了中医通补兼施的原则。 ▴接着,白芥子也很妙,脂肪瘤说白了就是一团痰湿,但是这种痰湿,光用半夏、昆布这种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药还不行,白芥子被称之为“顽痰可搜刮”之药,用在这里实在是太好。 如今,临床40年了,我还记得恩师曾经对我说:要成大医,要成大器。有九个字不能忘:多读经,那都是经典都是宝;多临床,多看病才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之处,多和患者沟通才能真正懂病人的心。 最后一个就是承师意。我记得有一次我门诊,老师在旁边就对我说:我看着你,想起了当年的我,我就坐在那地儿,看着我的老师,老师当时说,以后我不在了,你坐在这儿,你瞧病的时候你就是我,这就是传承。 我当时不懂,现在我开方子的时候,觉得我就是我的师父我对着学生说:有一天你长大了,我不在了,你坐在这儿。到时候你有你的学生,那时那刻你想起老师,想起今天我跟你说的话,你就是现在的我,就是传承。 |
|
来自: 新用户2139Eb7f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