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济慈与杨承宗(新)

 人老颠东 2021-12-12

细雨润无声

——严济慈与杨承宗的六十年情谊

严慧英

为了写《爷爷与居里夫人的情谊》一文,我查阅资料,看到了著名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先生的一篇回忆短文《高山仰止》(载《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第27—28页,1998年)。文中提到一件往事,是我此前所不知道的。1946年初夏,年轻的杨承宗意外收到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的邀请函,前往学习。1951年杨承宗学成归国,带着居里夫人的女婿、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费·约里奥-居里先生给新中国领导人“保卫和平,必须反对原子弹,而如要反对原子弹,必先自己有原子弹”的嘱托,投身于开创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崇高事业多年后,杨承宗才得知,当年自己“能以法国科研中心公费去法,乃严先生发起向伊·约里奥-居里夫人推荐”,但“慕光先生从不向我直接提起此事”。(见《高山仰止》)

慕光先生就是我的爷爷严济慈。杨承宗先生是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被公认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中“没有勋章的功臣”,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建校元勋、副校长,以及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这件往事让我感动,也让我好奇。我想更多地了解杨承宗先生,以及他与我爷爷的往事情谊。我跟杨承宗先生的儿子杨家建说了这个想法。杨家建很快通过微信发来了他和姐姐杨家翔所整理的回忆片段以及照片,令我收获颇丰。

图片

杨承宗,1911年9月5日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八坼镇,比我爷爷小十岁。跟我爷爷一样,杨承宗也是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但本人聪颖好学,自幼就是“超级学霸”。在老家读完小学后,他考进了上海南洋中学。不久,因军阀混战,南洋中学毁于兵燹,他只好转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就读。中学毕业时,他凭借着在大同附中各科全优的高学分,得以直接升入当时以理工闻名沪上的大同大学。在大学里,他以自身的优秀深得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胡刚复和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曹惠群等教授的器重。胡刚复恰好也是我爷爷1919年前后在南京高师上学时的恩师,还是1927年我爷爷和奶奶张宗英在上海举行婚礼时的男方介绍人之一。  

1934年,杨承宗由当时大同大学的校长曹惠群推荐,奔赴北平(今北京),来到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我爷爷是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爷爷安排杨承宗跟随刚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归来的郑大章先生,作为助理研究员,从事放射化学的学习和研究。

图片

郑大章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玛丽·居里夫人亲授放射化学的唯一的中国学生,是第一位把放射化学带进中国的海归学者。当时爷爷考虑到郑大章刚回国,对许多情况不熟悉,他自己先兼任所长,好处理对外沟通协调等事情,让郑大章担任副所长、专任研究员,可谓“扶上马,送一程”。所以,爷爷安排杨承宗做郑大章的助手,不仅令刚学成归国、欲大展宏图的郑大章如虎添翼,也让大学毕业不久的杨承宗奠定了一生的学术事业基础。郑大章治学严谨,善于思考;杨承宗聪颖勤奋,勇于钻研。师生二人情投意合,迅速投入到镭、铀、钋、氡等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之中,很快就发表了好几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图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杨承宗跟着郑大章在放射化学领域潜心探索、成果频出时,却不料1935年7月一纸“何梅协定”,强令国民政府的军队退出北平。霎时“山雨欲来风满楼”,北平的上空战争阴云密布,岌岌可危。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北平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外撤,迁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去。1936年初,我爷爷带着杨承宗专门赴上海实地考察,为镭学所搬迁选址。杨承宗是在上海读的中学和大学,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他陪着我爷爷多番考察,最终选定法租界的福开森路(今武康路)395号的一幢小楼作为镭学研究所新址。爷爷还煞费苦心地将镭学研究所改名“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以期镭学所能得到更好的安全庇护。

福开森路395号这幢带有巴洛克风格特征的欧式小楼连地下室一共四层,是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的好友叶恭绰先生的公馆。因为是住宅小楼,要开展科学研究,还必须按实验室的要求重新改造和装修。爷爷领着杨承宗到隔壁393号的“世界社”请人帮忙。爷爷曾于1933年9月在“世界社”做过学术演讲,那里有些熟人。他们到“世界社”请了一批工人,领头儿的师傅姓唐。

爷爷走后,杨承宗和唐师傅领着工人们一起对小楼进行改造。从设计改造方案,到采买镭学实验室的器具和药品、设备搬运,以及实验室规划布置,全都靠杨承宗独力支撑。既要好用,又要省钱,真是煞费苦心。小楼的第二层留给北平研究院的药物研究所。第三层是镭学研究所专用,五个房间,分别改造成化学、测量、放化等五个实验室,其中放射化学实验室最大,约有六七十平方米,安放两张实验桌,装了两个通风柜。为了节省电费,通风柜居然设计采用自然通风方法,不用电抽风。第一层可用的面积比较小,两家合用,杨承宗就在第一层安装了一台金工车床和一台钻床,非常实用。就这样,一个正规的镭学研究所在上海落地了。随后,爷爷增聘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陆学善为专任研究员,到上海主持镭学所的工作。

这年冬天,爷爷又到上海看望他一直牵挂着的杨承宗、陆学善以及他们的镭学研究。爷爷启程赴上海那天,正是“西安事变”的前一天。那时从北平到上海,火车要走两天,车上广播通讯落后,听不到任何消息。杨承宗到上海火车站接我爷爷,一见面就跟我爷爷说起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扣下了正在西安的蒋介石。我爷爷大为吃惊,越发感到形势严峻,科研不易。嘱咐杨承宗沉着应对复杂艰险的情况,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安全第一。

1938年,被日伪要人控制在北平的郑大章先生,终于突破重围,秘密离开北平,取道塘沽,乘船来到上海。郑大章到来,无疑让镭学研究所有了主心骨。郑大章、陆学善、杨承宗在战乱中坚持放射化学研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不断做实验,他们从大量铀盐中分离出了很强的β放射源,写成了《关于β射线的散射》《β射线的吸收系数是β射线背散射现象的实验基础》等论文。不幸的是,仅仅三年时间,1941年8月14日,郑大章在战乱和贫病中与世长辞,时年37岁。恩师离世,从不落泪的杨承宗,放声恸哭。而后擦干眼泪,继承先师遗志,继续放射化学研究。此时爷爷正在迁址昆明黑龙潭的北平物理研究所,万分牵挂沦陷于孤岛的杨承宗,“从云南支持镭所仍然不绝”。(见《高山仰止》)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开进了上海法租界。日本人知道镭学是当时的尖端科学,经常派人到镭学所监视检查,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杨承宗和同事们仍然坚守镭学所,不屈不挠,不懈地研究。1944年7月1日那天,一群人突然闯进镭学所,自称是汪伪政府教育部长褚民谊派来的,奉命接管镭学所,限令陆学善、杨承宗三天之内清理完所有资产,登记造册,交由他们管理。他们还软硬兼施要陆学善、杨承宗留下,继续镭学研究。然而,深明大义、铮铮傲骨的中国科学家,岂能与日伪汉奸共事!陆学善、杨承宗愤然拒绝,拂袖而去。

1944年7月7日,这是杨承宗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他离开了自己在上海修建并坚守了八年的镭学研究所,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实验室生活,回到苏州老家过起了寂寥清苦的日子。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爷爷和吴有训等人来到上海。他们受国民政府委派,到上海接收镭学研究所等被日伪强占的科学机构和财产。他们把陆学善、杨承宗等旧部招回上海,一同参加接收工作。此时杨承宗不仅收到了由于战乱而欠发的薪水,还发现自己已经被提职为副研究员了。他满怀喜悦投入了镭学所工作的重建之中。

转过年来,1946年四五月间,杨承宗突然收到北平研究院转来的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夫人的女儿,人称小居里夫人)的信。信中说,她愿意接受杨承宗到居里实验室学习,并为他申请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资助金。这对杨承宗来说,不啻天降喜讯。1947年初,刚过大年初一没几天,杨承宗就从上海登上了“香波里翁”号轮船,朝着向往已久的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出发了。

图片图片

在法国,杨承宗师从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攻研放射化学前沿课题,深得这位小居里夫人的赏识和器重。1951年6月,他顺利通过了小居里夫人主持的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巴黎大学理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像1933年老居里夫人评价郑大章的博士论文“最优级”一样,小居里夫人对杨承宗的博士论文评价也是“最优级”。

居里实验室的学者们为杨承宗举行祝贺酒会,他们用平底烧杯盛满香槟,互相碰杯。此时的杨承宗踌躇满志,已下定决心放弃法国的优厚待遇,回国参加新中国的科学建设事业。只是他心中还有一谜团尚未解开。他不知道五年前,为何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会亲自写信邀请他来居里实验室学习。他自己并未申请,而且他相信以自己当年的资历和名气也不至于吸引小居里夫人的眼球。他将盛着香槟的平底烧杯碰向导师的烧杯,寻求答案。而小居里夫人却笑而不答。

多年以后,杨承宗在中国科技大学看到了当年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写给严济慈的信,这才知道,原来是我爷爷写信向小居里夫人推荐的杨承宗。然而,爷爷从来没有对杨承宗提起过这推荐之事。于是杨承宗亲笔翻译了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的信作为珍藏,并在我爷爷去世后,写了《高山仰止》一文追述往事。这一段科学家之间的珍贵情谊才走进我们的视野。

图片图片

原来,早在1936年秋,随镭学研究所迁至上海不久的杨承宗,曾专门赴北平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法庚款留学考试,评选委员会的中方主任就是我爷爷严济慈。杨承宗考试成绩名列第一,但遗憾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成行。爷爷对此事一直牵挂于心,抗战胜利后,他马上写信给熟识的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推荐杨承宗赴法深造。同时,爷爷还专门写信给当时正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钱三强,让他当面向小居里夫人详细介绍杨承宗的事迹。所以,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不仅欣然接受杨承宗作为自己的学生,而且在还没有见到杨承宗时就已对他充满了好感,她特别赞赏杨承宗在敌占区坚守科研的顽强精神。因为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法国沦陷时,他们都是反对纳粹侵略抵抗运动的积极分子。

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是我爷爷1925年在巴黎大学物理考试以甲等成绩同科出榜的同学。伊莱娜自幼在母亲玛丽·居里夫人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物理研究,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母亲主持的镭学研究所任助教。1927年她与同事约里奥结婚,被称作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1934年7月玛丽·居里夫人去世后,伊莱娜接替母亲的工作,主持居里实验室。爷爷与伊莱娜既是同学,又是同行,所以他们保持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和交往。1937年5月,爷爷去巴黎参加国际文化合作会议、法国物理学会理事会,以及法布里院士的退休庆祝会。这期间,他带着正在巴黎学习的钱三强来到居里实验室,把钱三强推荐给伊莱娜做研究生。所以,爷爷向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推荐杨承宗,又请钱三强“多多美言”,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杨承宗1951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我爷爷先是到东北筹建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管理工作。两人都在中国科学院的不同岗位上各自耕耘,卓有建树。

图片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年近60的爷爷披挂上阵,亲自为科大的学生讲授力学和物理,接着又出任中科大副校长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年富力强的杨承宗则出任中科大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主任,并负责该系的筹建创办。他亲自主持制定相关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该系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他们俩都把中国科技大学看作自己的生命,珍若掌上明珠。

当中科大的工作步入正轨,杨承宗接受了一项国家下达的秘密任务——研制原子弹核原料。世纪50年代末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期,在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的情况下,我国决心自力更生,积极采取措施,坚持研制原子弹。曾任中科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同志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一文中说:“我们最重要的措施是把杨承宗等一批科学家调到原子能所原子能反应堆那里去。”杨承宗临危受命,在保证中科大正常授课和教学管理的情况下,兼任二机部第五研究所业务所长。他和五所的同志们经过四年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三个月完成国家交给的原子弹核原料研制工作。后来人们称杨承宗是为原子弹“加铀”的人。

我爷爷作为中科院的领导,当然知道杨承宗接受了国家的秘密任务,但他更知道这是一项需要高度保密的工作。他在心里为杨承宗高兴。他知道,曾在居里实验室攻读放射化学的杨承宗博士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他从生活上关心杨承宗(杨承宗的一只眼睛在工作中不幸失明),但工作上却从不过问。直到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实验成功后,杨承宗在孩子陪同下到我爷爷家叙谈,爷爷心疼地说:“那段时间里你辛苦了!”

图片

1969年,杨承宗完成了在二机部五所的工作,随中国科技大学迁校到合肥,与师生一起在新的校址上进行二次创业。1980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渴望入学“补课”,而合肥没有“走读大学”,无法满足空前高涨的社会需求。此时身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的杨承宗,看到科大在合肥的师资尚有潜力可挖,提议发挥科大教师力量,创办“合肥联合大学”。由于他的推动和努力,合肥联合大学在一无资金,二无校舍,三无专业师资队伍的情况下,拔地而起,由此改变了许多有志青年的命运,为安徽人民干了一件大好亊。后来,合肥联合大学为纪念杨承宗这位首任校长的建校功勋,建立了一尊塑像,可见其受爱戴之深。

图片

    1981年10月,爷爷赴合肥商讨中科大的工作。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百忙之中仍不忘到杨承宗创办的合肥联合大学参观座谈,以示赞赏和支持。所以杨承宗先生说:“细雨润无声。先生从来不轻易表态,从不颐指气使,从不高谈阔论,也从不放弃已定的主张。有严先生在前,我觉人生如登山,虽则道路崎岖,然而前有明确目的,后有巨大支持,令我颇有不虚此生之感。”(见《高山仰止》)

杨承宗先生的公子杨家建说:“我的父亲杨承宗先生是在1934年有幸相识严先生,是严先生指引下他走上放射化学之路,是严先生推荐我的父亲到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屈指算来,杨承宗先生的人生大半,60多年一直在严先生的指导下工作。我父亲从法国回国后曾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这一切都是源于严济慈先生恩师指导,人生道路指引。”是的,爷爷与杨承宗六十多年的交往是一段科学家的情谊佳话。先行者为后学引路,后学者以成就给先行者欣慰和荣耀。爷爷和杨承宗惺惺相惜,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在科学的道路上相互支持,各有贡献。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爷爷96岁谢世,杨承宗更是以百岁之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他们两人都继承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谦逊踏实的优良品德,做事求真务实,做人坦诚朴实,一如细雨润物无声,是以寿高而明智,深受人们爱戴。

致谢:杨家翔、杨家建、远泽清三位先生为本文提供了大量资料,特此感谢!

(严慧英: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济慈之孙女)

插图说明:

1.严济慈(左二)与杨承宗(右一)

2.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

3.1935年镭学所同事游大觉寺,右一严济慈、左二郑大章、左五杨承宗

4.·约里奥-居里夫人写给杨承宗的信

5.·约里奥-居里夫人写给杨承宗的信(杨承宗译)

6.·约里奥-居里夫人写给严济慈的信

7.·约里奥-居里夫人写给严济慈的信(杨承宗译)

8.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次工作会议,左四杨承宗、左七严济慈

9.严济慈(中)杨承宗(右)参加中科大校庆

  10.杨承宗(左二)在严济慈(右二)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