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骑行日记105:骑游库车,感受龟兹古韵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1-12-12
馕是新疆特有的饮食文化,是新疆人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产物,作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库车大馕,以大而薄、脆而香等特点享誉全国。

“在全国,你只要看到直径60厘米的馕,那一定是我们库车大馕。”这是新疆库车当地居民经常说的一句话,长久以来,库车大馕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库车大馕城,不仅是一个馕生产销售的集中地,还是一处难得的民俗风情游览区,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区有馕文化展览馆、民族特色餐饮区、大馕生产车间、大馕展示销售大厅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

对于馕,我在以前写丝绸之路对于中国饮食的贡献中有专门提到,馕古称“胡饼”,最早在汉代就已经有文字记载了。凡是加了“胡”字的食物,就代表它是经由西域传来。无论是胡饼本身,或者是制作胡饼的材料小麦,都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方便携带,不易变质,营养丰富的胡饼是行走在沙漠戈壁之中最理想的干粮,它在丝路上的商人中广泛流行,并一度成为中原的网红食品,在唐代最为盛行。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时,带的路餐即是胡饼。

馕是刘双的最爱,在大馕城二楼就赶紧买了一个馕,现场就迫不及待的吃掉了。而我则是默默的看着,一是因为景区里的东西肯定又贵又不好吃,二是因为我吃素面食会反胃,没有肉的馕没办法吃得下。

一般我喜欢到当地人买东西的市集寻找美食,那里既可以感受烟火气息,又可以品尝地道的美味。果不其然,我们在骑行路上刚好穿过一个市场,便停下来买馕了。大馕城一个馕10元,市场一个5元,而且市场里面都是现做现吃,还能看到制作过程。

打馕的过程是一种艺术般的过程。打馕人跪坐在馕坑上,在他们宽大结实的手掌上,一只只光润的面饼在飞翔。面饼在空中拉扯着、伸展着、盘旋着。由鹅的翅羽或木坨制成的馕扎子,在一个个面饼上扎出一个个好看的图案,这些图案有圆形的,有花朵状的,它们不但美观,还起到透气的作用。

打馕人抓起红花、洋葱、芝麻、番茄酱等碎末,均匀地撒在面饼上。然后抓起面饼,摊在一个木托上,低头弯腰,将身子伸进馕坑,“啪”的一声将面饼拍在坑壁上。

暗红的火焰舔着面饼,一股热浪钻入它们体内,它们的肚腹发胀,身体变硬,逐渐蜕变成一个个大馕。

骑行来到龟兹故城遗址,仅剩的孤独残缺的夯土堆,不免让人感叹,曾经辉煌一时的古龟兹文明,已经很难寻找它的踪迹。

龟兹国,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 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古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

古西域重镇龟兹作为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以龟兹石窟、龟兹乐舞为代表,成为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

龟兹文化曾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古龟兹国曾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孕育出的龟兹石窟艺术、龟兹乐舞曾广泛影响了中原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龟兹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库车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陆汉族工匠建造而成。

到本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根据库车最后一位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了“库车王府”,为末代“库车王”建造了专门住所。

库车大寺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23年重修后遇大火焚毁。现存寺院为1931年建成,在80年代曾予个缮。

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寺内礼拜大厅1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

下图是泉州清净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年代最古老的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009年,泉州清净寺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是否看起来跟库车大寺有几分相似呢?

骑行在库车老城街头,感受南疆浓郁的民族风情,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品尝最具烟火味的市井美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