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值高谐音吉 鹿纹流行千年不衰

 名者说收藏 2021-12-12


鹿纹不仅在古代深受人们青睐,至今仍是流行元素,现代人对它的喜爱不亚于古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鹿的形象好,颜值高;二是其文化内涵丰富,吉祥寓意多种多样。


汉 玉鹿

鹿的形象高票当选最美动物

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一种纹样的受欢迎程度,往往取决于其原型的形象特征及象征意义,那些形象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纹样,往往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鹿纹之所以自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青睐,正是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鹿的形象,无疑是非常突出的。它形体奇特,四肢细长,身上有漂亮的花纹斑点,雄鹿头上还长着高高的枝角,特别吸引眼球。如果选最美丽的动物,相信很多人都会投它一票。正因为鹿的颜值高,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喜欢刻画鹿的形象,随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鹿纹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此外,古人在塑造龙和麟的形象时,都加入了鹿纹元素,使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龙和象征仁义道德的麟,在形象方面更显得高大上,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鹿纹的受欢迎程度。


宋 吉州窑彩绘本鹿瓶

鹿象征健康长寿禄运亨通

鹿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且富有传统中国文化特色。因其天性善良、柔美、内敛,古人把它视为美丽的象征。“丽”繁体字写作“丽”,鹿形丽声,本义是鹿成双成对结伴而行,“丽”字的“美丽”之义由此引申而来,说明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鹿是美丽的。“丽”字“成对”的含义,后以“俪”表示,故后人称夫妻为“伉俪”,也与鹿有关。《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两张鹿皮,男方送女方两张鹿皮作聘礼,寓意迎娶美丽的姑娘,婚姻美满。

鹿又代表健康和长寿。古代药书记载,鹿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的作用,男女皆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关于鹿的长寿,古代有很多传说。晋葛洪《抱朴子》称:“鹿寿千年,满五百岁则白。”《太平广记》载,唐玄宗曾于京城近郊狩猎获一大鹿,回到宫廷后命御厨炙鹿肉以进。御厨正准备动手,恰被张果老看见。张果老称此鹿寿近千年,汉武帝时曾被活捉过,后被放生,左角系有一铜牌为证。唐玄宗命人查验,果然发现铜牌,并核对年份,屈指一算,此鹿竟已活了842年!这些难辨真假的记载,使鹿有了“仙兽”之称。出现在历代艺术品工艺品上的鹿纹,就有了长寿的寓意。如宋代有一种叫“仙岩寿鹿”的年画,画中一仙女手执如意,立于白鹿之后,身后有海水波涛和岩石,寓意多寿。明清时期流行一种叫“鹤鹿同春”的吉祥画,也是寓意健康长寿。

“鹿”与“禄”谐音,唐代以后,开始流行以鹿纹寓意官场得志、“禄”运亨通。此后,“禄”成为鹿最重要的吉祥寓意,在各类艺术品中均有体现。后世常见的“三星高照”吉祥图,即以蝙蝠象征“福”,以鹿象征“禄”,以老寿星象征“寿”。鹿、蝙蝠、寿桃的组合,则是“福禄寿”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另外还有鹿与蝙蝠的组合,寓意“福禄双全”。许多鹿在一起的图案,流行于清代,称为“百禄纹”,乾隆朝创烧的粉彩百禄纹尊,即以此为题材。


明永乐 青花松鹿纹盘

鹿在古代还象征帝位和政权

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鹿在古代还是帝位和政权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一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晏注:“鹿喻帝位。”大概是因为鹿是捕猎者经常追逐的对象,当人们目睹群雄争霸时,就联想到逐鹿捕猎的情形,便以此为喻,使鹿和帝位、权力挂上了钩。不过,鹿的这种象征意义,在历代艺术品上甚少表现出来。

最早的鹿纹,是原始渔猎时代的图腾,后来才慢慢转化为吉祥符号。迄今发现的远古时期的鹿纹,多见于北方游牧部落地区。出现在中原地区的鹿纹,以半坡彩陶上的鹿纹最为古老,应该也是当时某个氏族部落的图腾。

到了商代,鹿纹开始出现在青铜器和玉器上。商周青铜器上的玉纹,多作回首状和跪伏状,有的有角,有的无角,多施于器物的端部、口部或底部。如商后期的鹿首弯刀,柄端铸鹿首,竖耳,长面,大角后弯成半环,颈下有小环扣,造型生动,铸造精良。商代玉器上的鹿纹造型简单,以片状居多,圆雕器物甚少。至战国时期,玉器上的鹿纹出现了奔鹿的造型,这种生动活泼的奔鹿形象,为后来的鹿纹奠定了基础。

秦砖汉瓦,久负盛名。秦砖汉瓦图案上的鹿纹,千姿百态,有奔鹿、立鹿、卧鹿、母子鹿等。立鹿姿态优雅,线条粗犷;奔鹿奔跑如飞,极具运动感。唐代鹿纹也非常流行,在金银器、纺织物等均有出色表现,既有写实风格,也有抽象图案。如唐代银盘上的鹿纹偏向写实,鹿安详地卧着,四周衬以果叶,双角合为扇形,呈肉芝状。唐代的联珠鹿纹锦,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鹿的形象,富有装饰性。

唐以后名画常有鹿的身影

宋代以后,鹿纹又成陶瓷上的流行纹样,以定窑、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等的鹿纹最为精彩。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是一幅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的画面,前一只鹿回头张望,后一只鹿追逐鸣叫。磁州窑枕面上所绘的鹿纹,线条流畅,动态各异。或在草丛中漫步,或在山野中奔跑,或卧于灌木丛中休憩。吉州窑白地黑花瓶描绘的小鹿衔草飞奔画面,简练活泼,栩栩如生。元代瓷器上的鹿纹在组合和构图上又有所创新,出现了婴孩驯鹿纹、卧鹿衔牡丹纹等新纹样。明清时期瓷器上的鹿纹,更注重鹿的吉祥寓意,造型更加写实,刻画更加细致,多与仙鹤、蝙蝠、松柏、梧桐等共同构图,取其长寿、福禄的吉祥寓意。

鹿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绘画中,唐以后均有画鹿名家。表达中举之喜的画面称为“鹿鸣宴”图。因宴席中要吟唱《诗经·小雅》的《鹿鸣》篇,故名“鹿鸣宴”。宋代殿试文武两榜设宴,同年团拜,亦称“鹿鸣宴”。

本为艺术论事团队、通俗作家名者说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