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柏—清热燥湿药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12-12

清热燥湿药

黄柏

《神农本草经》

Huangbo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一、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二、别名

黄檗、元柏、檗木。

三、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主产地

黄皮树习称“川黄柏”,黄檗习称“关黄柏”。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

五、植物形态

1.黄柏,又名:黄波罗、黄伯栗

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外层灰色,有甚厚的木栓层,表面有纵向沟裂,内皮鲜黄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为红橙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片,小叶柄短,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卵形,长511厘米,宽23.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通常为不等的广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圆锯齿或近无齿,常被缘毛;上面暗绿色,幼时沿脉被柔毛,老时则光滑无毛。下面苍白色,幼时沿脉被柔毛,老时仅中脉基部被白色长柔毛。花序圆锥状,花轴及花枝幼时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较小;花萼5,卵形;花瓣5,长圆形,带黄绿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丝基部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鳞片状,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甚短,柱头头状,5裂。浆果状核果圆球形,直径约810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有5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谷洪流附近。分布东北及华北

2.黄皮树,又名:灰皮柏、华黄柏

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外层灰褐色,甚薄,无加厚的木栓层,内层黄色;小枝通常暗红褐色或紫棕色,光滑无毛。叶对生;单敷羽状复叶,小叶715片,有短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长914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通常两侧不等,上面暗绿色,仅中脉被毛,下面淡绿色,被长柔毛。花序圆锥状,花轴及花枝密被短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萼片5,卵形;花瓣6,长圆形;雄花雄蕊6,超出花瓣之外甚多,花丝甚长,基部有白色长柔毛;雌花退化雄蕊短小,雌蕊1,子房上位,5室,花柱短;柱头5裂。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11.2厘米,密集成团,熟后紫黑色,通常具5核。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生于山上沟边的杂木林中。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地。

六、药材性状

1.川黄柏:树皮呈浅槽状或板片状,略弯曲,长宽不一,厚3-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及唇形横生皮孔。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皮层略呈颗粒状,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2.关黄柏: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七、采收加工及炮制

4-7月剥取树皮,刮去粗皮,干燥。

炮制方法

1.黄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2.炒黄柏:取净黄柏丝,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3.盐炒黄柏:取净黄柏丝,用盐水拌匀,闷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4.酒炒黄柏:取净黄柏丝,用黄酒拌匀,闷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5.黄柏炭:取净黄柏丝,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八、药性

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蒸骨。

、应用

1.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2.骨蒸痨热,盗汗,遗精;3.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十一、常用方剂

白头翁汤《伤寒论》,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易黄汤《傅青主女科》,三妙丸《医学心悟》,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大补阴丸《丹溪心法》,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十二、药膳食疗

1.赤豆牛膝黃柏茶

1)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下注而致的下肢丹毒、红肿疼痛。

2)原材料:赤小豆15克,牛膝、川柏各10克。

3)做法:将赤小豆、牛膝、川柏,捣成粗末,置保暖瓶中,冲入沸水适量,加盖焖20分钟后热服。

4)用法:频频代茶饮用,每曰1剂。

2.鼻渊黄柏茶

1)功效:清热燥湿、解毒通窍。主治:鼻窒鼻渊而引起的鼻塞日久、脓涕不断、鼻黏膜红肿,或伴寒热头痛、眉额胀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鼻炎、副鼻窦炎。亦可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2)原材料:龙井茶15克,川黄柏9克。

3)做法:上药研为细末,置热水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

4)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或将细末直接吹入两侧鼻腔内,每日2-3次。

3.黄柏知母酒

1)功效: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年老之人足膝疼痛、软弱无力。

2)原材料:黄柏40克,知母40克,龟板40克,黄酒1升。

3)做法:黄柏炒成褐色知母炒约10分钟,龟板炙酥。以上三味,共研粗末,入纱布袋中,扎口,浸入酒中封口。浸泡15日后,过滤去渣留液,备用。

4用法:每日1次,每次10毫升,午饭后饮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2g。外用:适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用,止血多炒炭用。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十五、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此外还含有黄柏内酯、黄柏酮、黄柏酮酸等。

《中国药典》规定川黄柏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不得少于3.0%,含有黄柏碱以盐酸黄柏碱计不得少于0.34%;关黄柏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不得少于0.60%,含黄柏碱以盐酸黄柏碱不得少于0.30%

十六、鉴别用药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热毒痈肿、目赤肿痛、血热吐衄及其他诸脏腑火热证。不同的是:黄芩主入肺与大肠经,兼入胃与胆等经,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且止血作用显著,尤善治温病热入气营血分、肺热咳喘、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淋痛及痔漏便血;还能清热安胎,治胎热之胎动不安。黄连大苦大寒,主入心胃,兼归肝与大肠等经,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尤善治温病热入营血之神昏谵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呕吐吞酸、湿热痞满,以及胃火炽盛消谷善饥;此外,少量用尚能健胃,与健脾胃药同用,可治脾胃虚弱。黄柏药力不及黄连,主入肾与膀胱经,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肾)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尤善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以及下焦湿热之尿闭、淋浊、带下、阴痒、足膝肿痛及脚气等。

十七、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黄柏中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有一定抑菌作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

2.抗真菌作用

黄柏及其提取物、单体对皮肤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抗病原作用

黄柏对流感病毒、乙肝表面抗原也有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

黄柏及其提取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5.其他作用

黄柏及其提取物具有抗溃疡、利胆、抗心律失常、降血压、镇静、降血糖、抗痛风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