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遇而安,安然若素

 朝晖图书馆 2021-12-12

李劲松 原创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朋友会问:随遇而安不就是懒吗,不是要进取吗?为什么要随遇而安呢?其实,随遇而安不是懒惰,它和进取不矛盾,反而是辩证的统一。

东汉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在《论衡》的最后一篇《命禄篇》曾有这样的论述:“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故命贵,从贱地自达;命贱,从富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

在《命禄篇》里,王充表达了他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命里富贵,那么即便他是智障,也能家财万贯,好像有如神助一般,命里贫贱,那么即便他才高八斗,也只能一生坎坷,好像有鬼祸害他一样。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在于他是否聪明与勤奋,更在于他是否有这样的命,一个人能不能做高官不只在于他有没有本事,更决定于他是否有这样的命。曾国藩说:成大事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一半在于自己的努力,另一半是要看天意、看际遇的,是不由自己掌控的,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随遇而安。我们的命是固定的。那为什么还要进取呢?命虽然是死的,改不了的,但运能改,其他的因素也能改。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我们真实的生活轨迹不仅决定于“命”,也取决于“运”等其他因素。所以,我们既要随遇而安,又要进取。如果只讲不变的因素,而不讲可变的因素,那就成了宿命论。

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天命不可违背。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很多苦难,我们无力改变;很多的爱恨离愁,我们也无法把握。该认命的时候,必须任命。随遇而安,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强求,保持沉稳而不失积极,用积极努力的态度,过好随遇而安的生活。

北宋吕蒙,以丞相的高位审视人生,写出千古奇文《命运赋》,对人生进行了总结。

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说的是,人人都有时运,干成事,不仅靠本事,更靠时运。就像一匹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没人驾驭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缺乏机遇也不能实现。

2.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

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

孔子文章盖世,曾还是受困于陈;姜太公武功策略超群,七八十岁了还毫无建树,在渭水边钓鱼。汉朝冯唐,有安定国家的志向,但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历经文帝、景帝两朝都未被重用。等到汉武帝想启用他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也已力不从心,一生只是一个郎官(初级官吏)。李广久经沙场,有射杀猛虎的威名,却一辈子没有封侯。楚王项羽虽然雄壮,却无法避免在乌江自刎;汉王刘邦虽然柔弱,终得万里江山。有些人满肚子的学识,到老也科举不第;有些人才疏学浅,却少年登科。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命运,与个人努力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得意时不要沾沾自喜,失意时,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抛开俗世的眼光,以一双慧眼审视人生,要悟天机,循天道。听天命,尽人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成败论英雄。唐朝罗隐,才华横溢,却“十上不第”,为此写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诗句,并发出感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人的命运就像我们驾着一艘船在大海里航行。船的大小代表着我们的命,波浪代表着时运。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涛汹涌。我们能做的无论潮起潮落,都要驾驭好这艘船。波浪来时,我们趁机冲上顶峰;波浪去时,我们平安落入谷底。有的船很大,即使有大的波浪,也很平稳。有的船很小,稍有波浪,就颠簸不平。我们的际遇主要决定于我们的船的大小,其次是波浪的时起时落。再次,是我们的驾船技术。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主要决定于我们的命,其次是运,再次是我们的努力。

在时代洪流面前,我们就像一个个蝼蚁。所以说,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世事无常,我们也会常常面临太多的诱惑和选择,唯有跟从自己的内心行事,秉持善良的心境,守住生活的底线,才能稳稳的立于世间。该放下的,放下;该忘掉的,忘掉。若总是一味的固执,一味的强求,只会让自己苦痛难耐,付出惨痛的教训。

当你的人生,开始顺其自然了,一切都不计较了,都不再苦苦争抢了,你就活出了你命运中的最好状态,你的转机也就快来临了,因为天命从来都是否极阳回,苦尽甘来。

也许有人会说,我对命运的道理一点不信。那我想告诉你,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佛家、道家和都是这么讲的,如果你还不信,那我们就换一个角度来讲:

大家知道,真理是什么?真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认识。而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总是有局限。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完全、彻底、正确地认识了客观世界,就是绝对真理,就是如实地把客观世界反应到意识中。也就是说,绝对真理其实就是客观世界在意识中的反应,所以,客观世界就是绝对真理。

而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有它本身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而我们普通人,永远也不能完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道。只有极少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修炼,能到体验并掌握到事物变化的规律,叫“得道”。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认识是有很大偏差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非常有限的,非常肤浅的。为此,我们对客观世界发生的一切,都要无条件地坦然面对,安然接受,心安理得;这就是随遇而安。

可是,不幸的是,我们在尘世间有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贪欲。正如弘一法师所说:“我们总是考虑太多自己的感受,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从来不考虑客观环境的限制,一意孤行,想去改变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东西,而不是顺其自然。结果呢?往往碰得头破血流,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徒增无穷无尽的烦恼。”

我们要知道,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必须要过的,没有哪一个人是必须去爱的,没有哪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我们要随着命运的罗盘,遇到什么样的生活,就把什么样的生活过好。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人生放下多少执着,就放下多少痛苦。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

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说,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闲情与逸致罢了。只要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挖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去找寻苍穹中的星星;那么,即使生活条件再苦,也能找到一份诗意,享得一份快乐。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心境也可以大不一样了。
欧阳修被贬之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并写下不朽名篇《醉翁亭记》。而他每天和大家一起饮酒、游玩,以轻松慵懒的态度,过得不亦乐乎。

刘禹锡被贬期间,千古名作《陋室铭》,表达了他随遇而安,虽被贬谪,依然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个人怎么面对拂逆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就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从容地在不如意处找到如意,于不快乐中找到快乐,开拓新的前进道路,打开一片生活的新天地。

所以,遵守事物的发展规律,做起事情会得心应手,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做起事情就会处处受制,处处不顺。故此,为人做事要放开一些,洒脱一些,让一切顺其自然,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生活也会越来越轻松。

复旦大学有一位教师得了尿毒症,每周需要到医院做四次透析,每次四个小时。大家都很怜悯她,而她却说:“这没什么,不要把这些看得有多重。每个人都吃、喝、拉、撒的需要,而我又多了一个需要——透析。这就是我的生活。”

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段日子是黑暗的,总会遇到些许的不幸。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和逆境共处,学会和不幸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会节制悲伤,在黑暗中创造一点光明;这样,不幸就会褪色,生活也多了一点色彩。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气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段话是说,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心安理得,都要坦然面对。当然,该努力还是要努力,但努力的结果无论如何,都要欣然接受。

也就是说,面对人生,最好的态度是积极努力,而后随遇而安。要把得失看得很轻,是非任我、曲直恩怨,一切都放下。事情还未发生没必要妄自揣测,遇到事情不必过分担忧,过去的事情不可念念不忘,听从事件的正常发生,坦然面对,要相信事情都会自然过去。如此,心中就不会有大的波动,心中就没有悲伤与欢乐,落得个逍遥自在。

遇到任何事,坦然接受,不动情绪。不动情绪,不生气是痛苦最少的,只有基本痛苦——这个事情本身给你带来的痛苦。你一生气,一动情绪,情绪生气又衍生出新的痛苦了。你越折腾,痛苦越多。

所以说,命运是什么样子,你就接受它是什么样子。没有一丝奢求,无论顺逆,美丑,好坏,坦然面对,毫无怨言。人生的很多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它,总想把它变成理想中的样子,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