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处市级文保商业铺面房在这!︱鼻烟、汗烟、水烟、慈禧老佛爷到底好的是哪口?

 明日大雪飘 2021-12-12

从南到北中轴线117

地安门外两侧胡同

本节目为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项目

在地安门往北,地安门外大街的两侧,分布着多条老胡同。我们翻阅1997年12月出版的《北京街道胡同地图集》,还可以清楚的看到,地安门外大街东西两侧,分别排列着岔子胡同、杏花天胡同、拐棒胡同、帽儿胡同、方砖厂胡同、辛安里、小厂胡同、豆角胡同、东不压桥胡同、白米斜街、白米北巷、乐春坊、扬俭胡同、帽局胡同、万年胡同、马良胡同、前海南沿、义溜胡同、烟袋斜街、大石碑胡同、小石碑胡同等等,足足有十多条。虽然现在很多胡同已经被拆,走进历史,但现存的很多胡同,仍然在续写着百姓故事。

图片


图片

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处市级文保商业铺面房在这!


说到地安门外大街,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老住户,更喜欢叫它后门大街。说起来这地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从地理位置上说,皇城正门称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东称东安门,西称西安门,北称地安门,明代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也称后门。从皇城面南背北之势来看,天安门显然是皇城的前门,地安门则成了后门,这个称呼即亲切,又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观念,所谓的前门、后门,正像一大户人家对自己门口的称呼。当然,得和您说一句,北京城老百姓,可没有称呼天安门为前门的,正阳门是大家俗称的前门,天安门是皇城的前门,您可要分清楚。
地安门外大街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文物古迹集中。北端有鼓楼。中段有始建于元代的万宁桥,南端原有地安门。1954年拆除。万宁桥西北77号为火德真君庙,始构于唐。

东北50号铺面房,是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处商业铺面房的第六批市级文保,原来是谦祥益绸缎庄北号,曾经是鼓楼食品机械公司办公用房,现在属于瑞蚨祥,可以说是北京现存旧铺面房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处。这处铺面房坐东朝西,为三间单檐重楼式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一层店堂宽敞明亮,二层楼廊雕镂精美、彩绘新颖,是北京现存的传统铺面房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是旧京闹市一处珍贵的商业文化实物遗存。

图片

这条斜街为何叫烟袋斜街


如今的烟袋斜街,是鼓楼地区,十分热闹繁华的所在。但是这个名字很奇特,他怎么叫叫烟袋斜街,莫不是铁齿铜牙纪大烟袋在此居住,所以得名?事实并非如此。
烟袋斜街的得名,是很多人困惑的问题。有人说,这个地名是纪大烟袋故居所在,所以得名。这是无稽之谈。纪大烟袋真名叫纪昀,字晓岚,他的故居如今还保存了下来,就在虎坊桥附近,晋阳饭庄边上。也有人说,,因为这个街道形如烟袋,东口是烟嘴,西边是烟袋锅,因而被称为烟袋斜街。这种说法听起来不无道理,但是也经不起推敲。当年也没有无人机,也不能航拍,人们怎么就能想象出,这条胡同的形状像个烟袋呢?

图片


其实,这地方的得名,还是与烟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明代的时候,这里不叫烟袋斜街,叫打鱼厅斜街。叫烟袋斜街,是与清代满族人的习俗有关。清朝的满族,起源于东北。那地方很冷,所以流传着抽旱烟的习俗。关东烟草,也是极其出名的。入关之后,这个习俗并没有变。那么什刹海一带,属于内城,居住的满族人很多。他们对于关东烟草,仍然有着很大的需求。就在如今烟袋斜街一带,开了好几家烟铺、烟袋铺。生意越做越大,也成了规模。这地方,成了北京城烟草一条街。
抽旱烟,需要烟杆。您看,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皇上还赏赐纪昀一杆金烟杆,就是那东西。说材质。那么这烟杆有个问题,就是使用时间长了,烟油子会把烟杆堵塞。据说,慈禧喜欢抽水烟袋,但也抽过旱烟,有根烟杆太珍贵了。但是堵了,谁也没办法,连造办处的能工巧匠都一筹莫展。只有烟袋斜街里的两家店铺,一家叫同合盛、另一家叫双盛泰能通老佛爷的烟杆。因此这个地方在清末名声大震。

图片

图片

图片


烟袋斜街,不仅商业繁华,而且还与老北京的一句著名歇后语,有着很大关联。说到这,还有一个民俗趣闻。我听老人说,就在烟袋斜街的东口,有一家烟草店,颇为善于广告宣传。在自家门口外面,立着一个巨大的烟袋招愰。有一人多高,纯木质,金漆烟锅,黑漆仿乌木的烟袋杆,烟嘴刷白漆画绿斑仿翡翠,极为引人注目。后来老北京曾有烟袋斜街的大烟袋——一窍不通的俏皮话。

图片


除去卖烟杆,烟袋斜街的商圈,历来都可以说的上是高大上。因为旁边服务的都是王府豪门,所以这条街以卖高档商品出名。包括古玩铺、裱画铺、文具铺等等。当时内城商业机构很少,这样一来,烟袋斜街堪比北京的小琉璃厂。
如今在烟袋斜街上,除去两旁现代化的特色小店外,还有不少历史遗迹。其中,广福观中就是其中一座。虽然如今大门紧闭,但是里面却隐藏着烟袋斜街的形成之谜。这座广福观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距今也有六百年的历史了。朝廷曾经一度将道录寺设在这里,指掌全中国的道教管理事务。那时的烟袋斜街还没有形成,广福观是临着湖岸修建的。明代诗人李东阳曾有“咏广福观”诗,其中说:“飞楼凌倒影,下照清澈底”。可见当时的广福观是临湖而建,观前并无建筑遮挡,在湖水中可见寺观的清澈倒影。

图片


大约在明代中晚期之后,湖水面积缩小,逐渐在临岸盖起了房子,形成了如今的烟袋斜街。

图片

鼻烟、旱烟、水烟、慈禧老佛爷到底好的是哪口?

说到慈禧太后喜欢抽水烟袋,也许很多人会说这又是故事,是传说吧,您别说,这还真是历史的真实。不仅清宫档案里有文字记载,您到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等地看展览,有时还能看到慈禧太后用过的水烟袋的实物和照片呢!

图片


慈禧为何不闻吸鼻烟、旱烟,不去玩赏那剔透小巧的鼻烟壶,而唯独钟情于水烟呢?

大致有四点:一是,出于太后自己的癖好,生来喜嗜此物;二是,区别于很多有吸食旱烟的汉子,包罗明清以来的皇帝和宫廷的大臣们;三是,太后为满族人,满族人像其他吸食烟草的少量民族一样,闻吸鼻烟和水烟的人所占比例,要远多于汉族人,这大约是生涯习性和喜好所致。蒙前人习气闻吸鼻烟,个中有一个缘由是为了防止抽烟焚烧而惹起火警;四是,吸水烟既典雅,又卫生,既能过瘾,又能增添几分的闲情逸致,那时宫廷抽烟分为水、旱、潮和鼻烟4种。慈禧太后抽阿拉伯水烟,必需有人侍候,端茶点烟之事,都有小宦官精心去作。

图片


据记录:当主子要抽烟的时分,宦官须跪在地上,把仙鹤腿水烟袋用手握紧,站在那边捧在手里,随时装烟,吹焚烧的纸媒儿。还要把握好点烟的工夫。什么时分抽烟大体也有其规则,但也有例外吸食的时候。不过不管怎么说,吸烟有害健康,吸水烟袋同样如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