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子很有纪念意义。和我们小时候喜欢的《聪明的一休》有关。也和我们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有关。 一休宗纯大师八十一岁时受天皇敕令,担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重建焚于战火的大德寺。1481年,重建工程大体竣工,一休大师也因操劳过度,于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十一月廿一)病故。 以下是家人多年前在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旧文,以下略做修改,以纪之。 睹物思人:记杨虎城将军的一方墨盒 作者:一喆 今天是西安事变爆发八十五周年纪念日,今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九十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做出巨大牺牲,用生命换来的。作为生在陕西、长在陕西的三秦儿女不会忘记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更不会忘记著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杨虎成将军。 1936年12月12日,杨虎成将军同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兵誎,迫挟蒋介石“停止内战”,促成了“一起抗日”,功盖千秋,名垂青史。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功臣杨虎成将军及家人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提及往事,至今让人痛惜。 虽然杨虎城将军威名远播,享誉中外,但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仅仅限于“西安事变”,而对他的其他作为知之不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笔者无意之中在旧货市场收到了一方杨虎城将军的墨盒,见物思贤。通过这方珍贵的墨盒,我们得以了解将军励精图治、重用人才的人生另一面。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生于1893年11月26日,将军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是国民党元老。1930年,他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笔者所收藏的这方墨盒,就是当年陕西省政府成立大会期间,杨虎城赠给中外来宾、政界名流的礼品。墨盒长22厘米,宽18厘米,葵花造型,精炼白铜材质,造型新颖大方,做工精致。墨盒正面上款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纪念”。下款是“西江仁兄惠存 杨虎城赠。”中间是“群贤毕至”四个雄健有力的大字。可以说,“群贤毕至”是这次活动准确生动的写照。而这方墨盒堪称是杨将军治陕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可以说,杨虎城墨盒既是一件工艺精湛的文房用具,又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在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期间,杨虎城“爱惜人才 用人唯才”,有口皆碑。1930年杨虎城刚一到任,曾急电敦请本省在外的名流“幡然归来,理我陕政”。当时从南京、苏州、青岛等受聘返陕的名人有李仪祉、王典章、张寒衫、薛健等一大批名流和专家,他均委以重任。另外,他还结交了蒙浚曾、杜斌丞、杨明轩、韩兆鹗、宋绮云、申伯纯等许多有识之士。在此期间,他屈尊求教,顾问政局,可谓礼贤下士,用人唯贤。 杨虎城还多次资助有志青年出国深造。从现存档案中可以查到,经他选派资助赴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留学的有江隆基、潘自立、郭则沉、王炳南、亢心栽、原政庭、周梵伯、王季陶、韩鱼、樊作栋、蒲克敏、袁若愚、李子健、刘佛吾、李敷仁等数十人之多。这些人,有的当时就是共产党员,有的学成归国后加入共产党,有的则成为抗日民主进步人士。后来,有些人还成为我军高级将领、党和政府高级领导,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 在此纪念西安事变八十五周年纪念日以及抗日战争爆发九十周年之际,睹物思人,令人不胜感慨,英烈早逝,光辉永存。后来者必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日辰光,继承先烈遗志,振奋民族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英烈。 +++++++++++++ |
|
来自: 新用户0197U6E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