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行宫遗址:玉山境“龙虎天罡”,殿口村“驻跸之所”

 孬张 2021-12-12

玉山:武安山远眺

怎么也没料到,此生会跑到玉山县冰溪镇的殿口村,探寻南宋行宫遗迹。

巧了,领孬张夫妇游考棚、谒阎立本墓的驾麻木的清瘦杨姓男子,说他知道古房子在哪儿,说他家就住在附近,于是又请他载我们再跑一趟。

入殿口村观瞧,竟与县城里街巷无异,这儿早已非乡村意义之所在。他带我们走街窜巷,将车停在了一处磷肥厂宿舍前,说这里边就是古房子。想必这“殿口”之名有讲究,乃是宋代皇帝行宫之出口吧?

昔日磷肥厂宿舍

将信将疑地入内一看,果然有些收获:巨型条石横卧墙底,改建痕迹昭然;走廊旁有粗大石礅,还有几根圆柱立着或嵌在墙里顶着木屋,屋顶处竟有雕梁画栋遗存着,透露出昔日之庙堂信息。

古建筑梁柱遗迹

屋顶

梁柱

梁柱木雕

后院是缓坡,十分空旷,想必是废弃的磷肥厂厂房了。这里可遥见武安山楼阁。老杨绕道领我俩至一排民居后,果然见到了一眼六角井。井口米许,水呈绿色,水味甘甜。老杨说,过去不通自来水时,这口井是居民饮用水源,从未干涸。现在居民洗衣洗菜,依旧使用。

六角井

南宋行宫之发现,有点传奇色彩:2006年5月8日,一场暴风雨后,村民在清理村中小河淤泥时,发现一只汉白玉石狮、一对花岗岩石羊和大量的破损青石柱、石础及残青砖断琉璃瓦等古代建材。于是,村民想起以往挖房基、挖菜地时,常会挖到瓷器、铜器、宝剑等古物;他们还在村头村尾的一些草木丛中,见过残损的石板、石础、石柱、石马、石麒麟等古石制构件;近30多年来,经常有文物收藏者和古玩贩子,来村里收购这些古物拾遗……这次发现汉白玉石狮后,村民就立即上报了,文物专家们闻讯来殿口考察,根据对实物遗存规制鉴别,并对山上山下两口古井勘测,断定此地域就是南宋行宫遗址位置之所在。

南宋行宫遗迹:石羊

古代所谓的行宫,乃皇帝出行途中的"驻跸之所"也。这南宋行宫缘何修建于此?说来颇有讲究:

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占领了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宗赵构逃到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为防金兵进一步南侵,避免北宋悲剧重演,赵构多次召集群臣商议"驻跸之所"。有大臣提议,建在信州(上饶)。赴上饶勘察者回禀:信州玉山县武安山下的殿口乃龙虎天罡之地,可建行宫。缘由是:殿口乃武安山东麓的平坦坡地,徐徐下降形成小平原。其南,是武夷山余脉的多重山峰,如虎跃起;其西,有武安山延伸而来的九条山埂,汇合到武安山下的冰溪,有九龙下海之势;其北,临冰溪、仑溪、甘溪三溪汇合处,直眺县城周边开阔地带,遥望三清山,构成半月形环抱地势。此地,为武夷山脉和怀玉山脉所环抱,又是入闽古驿道的必经之地,退可赴闽北山区,距京城不远。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下旨在殿口建行宫,历时10年建成。

武安山下:端明书院遗址

玉山县志载: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玉山人汪应辰中状元,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封玉山开国男,晋上饶侯。随后,玉山人在状元当年于行宫东侧读书草堂处建端明书院。明嘉靖三年(1524年),玉山县在端明书院前建状元牌坊。

新建东岳庙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一位汪姓僧人化缘在行宫西侧建了一座东岳庙。此后,每年九月十五,赣、浙、闽、皖等省邻近香客络绎不绝。

麻木杨领我俩到后山看庙,说这个庙是前些年集资建的。入庙观瞻,规模虽不大,居然分前后,也称“大雄宝殿”。想必这殿口后生们想要造势,欲多少挽回点曾经的“驻跸之所”之颜面吧。

庙旁六角井:传与坡下六角井水一脉

在庙后,老杨领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驻跸之所”六角井。他说这眼井与坡下村里我们见过的六角井相通。究竟如何,无法考证,姑且信之。

物是人非,800多年前的南宋皇帝之“驻跸之所”,已然消逝。来此缅怀,且用一首清代诗人唐世徵描绘武安山的诗,作为此行之念想吧:

孤峰斗绝隐天花,更有亭轩万木遮。

回首下方风景接,井烟历历绕官衙。

远眺武安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