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事变纪念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青菁 2021-12-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1.事件人物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1892年生。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等职。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

2.历史背景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3.事件简要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对张、杨很不放心,除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飞西安进行催逼。12月4日再飞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s.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4.事件后果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后背重伤,终身不愈,后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搀扶走路。

张学良送蒋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期徒刑十年,但随后被特赦,张大人并未服刑,而是被长期软禁。

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被杀死。

5.影响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声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事件意义

西安事变也让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

西安事变的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不忘战火纷飞的景象

我们不忘长眠地下的英魂

我们不忘荡气回肠的战斗

我们向所有的先烈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