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块在闹市中立了1300年的石碑,记载着一位大唐叛徒的丰功伟绩

 思明居士 2021-12-12

在甘肃临洮县城南大街46号院内,有一块巨大石碑,身高4.25米,碑宽1.84米,坐北向南,巍然屹立。

由于年代久远,碑石风化,字迹剥落,碑额仅存'丙戌哥舒'四字,正中刻隶书十二行,可辨认者67字,已不能成文。碑文的字体秀丽古朴,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亲笔所书。

这碑的名字叫哥舒翰纪功碑,它记载着历史上大唐名将哥舒翰开疆扩土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

文章图片1

哥舒翰记功碑

关于其人,李白有诗赞曰: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在李白这位大仙眼里,哥舒翰简直是位天神般的人物,卫青和白起皆不及。

哥舒翰一生为大唐立功无数,也获赞誉无数,但最终却窝囊的死去,把耻辱永远留在了史书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人生两极的走向?

来,今天我们一起就走近大唐名将哥舒翰。


01

四十岁是一个男人的不惑之年,也是一个男人事业的巅峰,不过四十岁也可能是一个男人事业的开端。

因为家境豪富,四十岁之前的哥舒翰过的吊儿郎当,一事无成。四十岁那年,哥舒翰却立志到河西参了军,古时的河西指甘肃新疆一带。

你可能惊讶于都四十岁了,部队还能要吗?能要!只要你有一个军区司令员的父亲,八十岁参军也能要,哥舒翰的父亲是安西都护府的副都护,不过这时候他爹已经死了。

哥舒翰参军的原因是哥舒翰到长安以白衣之身为父亲办丧事时,受到了长安官吏的轻视,所以他发誓要建功立业,证明自己。

文章图片2

哥舒翰形象画

初入军营的哥舒翰先在王倕帐下,后为大唐名将王忠嗣效力。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从最基层士兵走上来的将军必须要有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不然到战场就被敌人杀死了,还有后来的可能吗。

一对一或者一对二能取胜不算强,必须要有“我要打十个”的勇气和能力,这样才能有快速晋升的机会。

比如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一个人拿刀追赶几千人,还有唐朝高宗时期的薛仁贵,万人军中取上将首级。

文章图片3

哥舒翰虽然是官二代,不过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很突出。

翰尝逐虏,马惊,陷于河,吐蕃三将欲刺翰,翰大呼,皆拥矛不敢动,救兵至,追杀之--《新唐书》。

哥舒翰追击敌人,结果马掉入河里,三名吐蕃将领回头一看机会来了,打算挺枪来刺,只听哥舒翰大喝一声,吓得三人立马愣在那里,这时救兵至,把吐蕃三人杀掉了。

舒翰的杀敌方法也很有特点,哥舒翰擅长使用长枪,追赶上吐蕃将后,用枪搭在他的肩上喝斥对方,往往这时吐蕃将会惊恐回头,哥舒翰抓住他回头的那一刻,一枪刺穿其喉咙。

仅仅两年时间,哥舒翰因着军功从一名小小衙将上升到陇右节度副使。很快他迎来了人生最大转折的机会。

有时候一个人的机会往往却是另一个人的灾难。


02

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大唐同吐蕃的关系恶化,双方在西北边境线反复交战,互有胜负。

自开元十七年起,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唐军多次向吐蕃战略要塞石堡城发起进攻,却都无功而返。

天宝六年七月,唐玄宗让时任陇右节度使的王忠嗣再次出击。但是王忠嗣却认为此地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即使攻下它,也会“自损八千”,根本就是得不偿失,不如静观其变,徐徐图之。

文章图片4

王忠嗣影视形象

这让唐玄宗对王忠嗣产生了极大的看法,恰在此时,宰相李林甫又在玄宗面前诬陷说王忠嗣在政治上有二心。

公元747年冬天,王忠嗣被唐玄宗召回长安,关进大牢,严加审讯,很可能就要判死刑。

哥舒翰来长安为王忠嗣求情,就这样,哥舒翰与唐玄宗有了第一次正面接触的机会。

在哥舒翰“极言忠嗣之枉”并“叩头从帝,且泣”之下,王忠嗣得到了从轻发落。

在这个过程中,哥舒翰的言谈举止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原来王忠嗣陇右节度使的位置就交给了哥舒翰。

文章图片5

接过了王忠嗣的位置也就等于接过了王忠嗣的军事任务。

公元749年6月,哥舒翰率军对石堡城不计代价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终于攻破石城堡,完成了数十年西北军人的梦想,也了却了唐玄宗的心愿。

石城堡一破,吐蕃基本就失去了战略防御上的优势,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哥舒翰又陆续攻占了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

那块“哥舒翰记功碑”也正立于此时。

到了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

哥舒翰成了新一代的战神,为此,河陇地区人民专门为他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经典民歌《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一生功业皆毕于此,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那场叛乱,他的一生应该是完美的吧。


03

哥舒翰有两大爱好:酒和女人。这两样,时时相伴,以致身虚。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 在他入朝面圣的路上,突然中风,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然而就在他中风的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突然起兵,给大唐来了个措手不及。

文章图片6

安禄山影视形象

大唐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奉命抵御,无奈太过仓促,双方实力相差太大,结果双双战败,洛阳失守,只得退守潼关,坚壁不出。

然而此时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杀掉了封常清高仙芝,这件事一直为后来的史学家所诟病,如果这两位将领还在,平安史之功可能还轮不到后来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唐玄宗也不会后来仓皇出逃蜀地。

封常清高仙芝死后,唐玄宗只好启用了瘫痪在床的哥舒翰,随后,衰老病残的哥舒翰被人抬着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潼关前线。

临出征时,玄宗还在勤政楼,亲自为他饯行,又令百官至郊外相送,可谓寄予厚望,亦荣宠至极。

在潼关坚守数月后的某一天,手下将官王思礼对哥舒翰道:

禄山本以诛国忠故称兵,今若留卒三万守关,悉精锐度浐水诛君侧,此汉挫七国计也。--《新唐书》

安禄山造反,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如果我们留兵三万镇守潼关,其余精锐回师京城,杀掉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这是汉挫败七国的计策,你认为怎么样?

真要这样做了,和安禄山有什么区别,哥舒翰思虑再三,最后否决了这条计策。

文章图片7

木版画将相和

古人云:机事不密则成害。

这件事被杨国忠知道了,杨国忠害怕得寝食难安,毕竟对方手握数十万兵马,若突然调转枪口,自己必死无疑。那怎么办呢?

不胜惶恐的杨国忠,很快做了两件防备措施,一是迅速招募三千精兵,日夜训练于禁苑之中,以防不测;二是招募一万人马,屯兵于灞上,名为抵御叛军,实为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对杨国忠的一举一动心知肚明,马上上表请求将灞上的军队纳入潼关军队的统一指挥。

经过这次较量,杨国忠恐慌万状,哥舒翰也整日不安,一将一相,都在心里打鼓。

将相失和,灾难就要来了!


04

杨国忠一计不成之下,又生一计,他向唐玄宗进谗言,要哥舒翰率军离开潼关,主动出击,和安禄山部队决战。

而哥舒翰则主张固守潼关,他认为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不得人心,民怨极大。

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一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当时在河北抵抗史思明的的李光弼和郭子仪也连连写信给唐玄宗,“极言请翰固关无出军”。

而杨国忠却不停地在玄宗耳边催促:

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资治通鉴》。

唐玄宗在杨国忠的谗言下坚持哥舒翰出关迎敌。

文章图片8

杨国忠影视形象

公元756年农历6月4日,哥舒翰恸哭一场后,被迫帅军出关驻扎于灵宝县之西原。

8日双方交战,唐军大败,20万大军仅剩8000余人,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败。

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叛军周旋。谁成想,此时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玄宗已逃往四川,唐军大势已去,遂劫持了哥舒翰,将其捆于马背之上,和叛军将领田干真一道,将哥舒翰送至洛阳叛军驻地。

被绑着送去洛阳时,哥舒翰百般不情愿,数度义正词严大声疾呼道:

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新唐书》

可是等真正被带到安禄山面前,这哥舒翰竟像变了一个人,面对安禄山上来就挑衅来的那一句“汝常轻我,今日如何?”,哥舒翰不胜惶恐,以致伏地谢罪道:

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新唐书》

若不是史书明载,真的很难相信,这样一番摇尾乞命的话,这般卑微只为活命的汉奸嘴脸,居然和当年叱咤战场的大唐战神,是同一个人。

哥舒翰给很多唐将写了劝降信,接到哥舒翰招降信的唐军将帅,人人皆复书大骂他有失气节,当然更无一投降。

文章图片9

哥舒翰影视形象

眼见这老朽衰病的哥舒翰毫无利用价值,安禄山遂将其囚于禁苑之中,很快也就忘了他。

第二年,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据洛阳称帝。唐军集结数十万兵力,在回鹘数千骑兵的配合下,大败安庆绪,一举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逃往邺城。

临行前,安庆绪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的唐将,全部杀死。可怜一代名将,含垢忍辱苟活数月,最后又这般窝囊而死,实在让人为之叹惋不已。

若当初他中风而死;若出关他一战而亡;若兵败他慨然赴死,他留给后人的,一定是英武神勇,是白璧无瑕,是凛凛将军世无双。

只是,人生没有如果,枉他那么爱读《左传》、《汉书》,忠义之道,终付阙如,当真是,千古艰难,惟有一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