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汴京开封之八朝古都(叶平)

 叶老师YP 2021-12-12
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国、后梁、后晋、辽朝、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为八朝古都,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开封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同时,它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现代开封则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开封府

开封府,位于开封市的包公湖北岸,曾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的官府中以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显赫。

北宋许多历史名人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其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被后世百姓所称道。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它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是国家4A级景区。

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大门处都会有一方照壁。开封府正门外青石浮雕照壁正中刻着一只似牛非牛独角怪兽,名字叫做“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能够辨别善恶忠奸,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


从府门到大堂的百米甬道中间有道门,叫仪门,这是一间庑殿顶式的建筑,是用做迎送客人或暂做休息的地方。

击鼓鸣冤,鸣锣开道。

开封府大印

这个铁缸可能是古代的真品。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竖立着历史上有名的“戒石”——公生明。

戒石上面有宋太宗皇帝的戒石铭。它的南面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其北面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大堂前甬道的两侧是左厅、右厅、左军巡院、右军巡院、使院和架阁库等办公机构。

正厅俗名大堂,是开封府尹发布政令、处理政务、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锃亮发光的龙、虎、狗三口铜铡,放在威严的三尺案前让人望而生畏。传说中包青天用狗头铡斩杀犯了死罪的平民百姓;用虎头铡斩杀犯了死罪的大臣官吏;用龙头铡斩杀犯了死罪的皇亲国戚贵族王侯。历史上并没有包拯的三口铡刀 这是后代公案小说里的杜撰。案台两侧屹立 “回避”“肃静” 的虎头牌使大堂更加肃穆。

包拯又叫“包龙图”。其实“龙图阁直学士”只是包拯的职,“右司郎中”才是包拯的官,而“权知开封府事”则是皇上的“差遣”。在北宋,“官职”一词中的“官”和“职”是相分离的,“官”只是表示官员地位的高低(行政级别);“职”表示官员的文学修养(职称);而其部门的政务权利实际是由皇帝派来的“职事官”(职务)所掌握。

左厅、右厅是开封府副长官的办公场所,相当于现在首都副市长办公室。历史上著名的苏轼、司马光等就曾担任过开封府的副长官。

梅花堂是以“包拯倒座南衙”为主题的包拯传说文化区。相传,包拯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京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上班都有处理不完的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开封府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直入府内诉说冤情。

一组包公倒坐南衙为民伸冤的蜡像。蜡像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实的再现了包拯听民诉讼、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场景。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详。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我与你在朝房曾把话提,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到如今他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驸马不必巧言讲,现有凭据在公堂,人来看过了香莲状,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押至在了爷的大堂上,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清心楼取名于包拯生前所写的一首言志诗的诗词:“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这首诗是包公生前唯一一首留下来的遗作,为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一代清官,故将此楼命名为“清心楼”,清心楼成了开封府的标志性建筑。

在一楼厅内,立有一尊目前国内最大的铸铜包公站像,高3.8米,重达5吨。

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宋景佑四年(1037),任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对行事不法的官僚进行弹劾。皇佑二年,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嘉佑元年,包拯权知开封府,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於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嘉佑六年,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站在清心楼上,可以俯瞰开封府全景。

潜龙宫:宋朝曾有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曾在开封府做过府尹、府牧,并由此登上皇帝的宝座。潜龙宫的前身为射堂,寿王(即后来的真宗)任开封府尹时,他的父亲太宗命令在开封府治东修建了射堂,作为寿王练习射箭的地方。后来,寿王赵恒当上皇帝后,曾巡幸开封府的射堂。之后宋仁宗(真宗的儿子),将真宗任开封府尹时办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潜龙宫。


漫步弦月山,流水的瀑布会带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明镜湖里湖水清澈,鱼儿在水中悠闲漫游。

开封府外,包公湖波光粼粼。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据称原址是我国古代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无忌的故宅,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到北宋时期,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相国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水浒》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而熟知大相国寺的。

据《水浒》描述:鲁智深打死恶霸镇关西后,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常来菜园偷菜。听说换了个新人,便前来闹事,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正吃得高兴,忽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说:“不用了,带我把树拔掉。”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唐宋两代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相国寺屡有增修,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占地500余亩,辖64个禅院、律院,养僧1000余人,其建筑之辉煌瑰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

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现在相国寺的主要建筑都是清代遗物,布局严谨,殿宇崇丽,高大宽敞,巍峨壮观,确不愧为久负盛名的古寺宝刹。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2年重新修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只有相国寺中才有的盘龙。


天王殿之后,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

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殿与月台周围有白石栏杆相围,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高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持铃铎。

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

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大雄宝殿前的宝塔。

大相国寺水缸


八角琉璃殿。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

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殿内回廊中有大型群像“释迦牟尼讲经会”,五百罗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

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3米多,重约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 “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藏经楼位于整个寺院的后半部,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雕梁画拣,富丽堂皇。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 。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楼内安奉缅甸白玉佛像一尊,高2米,重2000斤,玉佛眉清目秀,装金着彩,通体洁白。

宋代天圣年间,针灸学家王惟一铸造了两尊针灸教学用的铜人,铜人体内“虚中注水,关窍毕达”,针刺中穴位,即有水流出。一尊铜人放在翰林医官院,一尊就送入大相国寺仁济殿供人观摩。

大相国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点。

铁塔公园

在开封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铁塔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成了游客必到之地,就像人们所说的“来开封不登铁塔,等于没来过开封”。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铁塔风景区内,秀丽挺拔,雄居中原,以它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 “天下第一塔”。

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

这块石碑上刻有宋代书法家米芾“天下第一塔”墨迹。

铁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是开封城仅存的少数非仿古建筑之一。

在铁塔西百米处,是一座重檐伟阁、漆栋画梁的大殿,名叫“接引殿”。

周围由24根大柱支撑,青石栏杆。望柱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96只小狮子。

殿内矗立着一尊阿弥陀佛,俗称接引佛,是宋元时期用全铜铸造的,高5.4米,重12吨,赤足站立,胸前铸有象征吉祥的万字符号。周围四根柱子上写有两副楹联:一为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意;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密多心”; 一为“四八愿普被群机,决定万修万人去;二五有同生正信,合当一念一如来。”

佛像周围的殿壁上绘有大型壁画“西天极乐世界图”,有佛像70多樽,图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盘的仙娥,舞姿轻盈的飞天等,锦衣广带,彩绦飘飞,笙箫婉转,鹤舞鹿鸣,一派温馨和谐的天国景象。

即将进入铁塔景区。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又称灵感塔、上文寺塔。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建造的。据说,木塔共八角十三层,高120米,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地宫,供奉佛祖的舍利子,造工精细,木塔在京城诸塔中最高,被称为“天下之冠”。

喻浩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其缘由,他说京师多西北风,用不到百年,塔受风力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可惜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被雷火所焚。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今天所看到这座琉璃砖塔。

这座塔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从接引殿看过去,铁搭似乎真的向东南方向倾斜。开封铁塔历经磨难,包含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同时,又因登临塔顶可领略汴梁八景中的“铁塔行云”,更是令人神往。

铁塔现高55.88米,平面作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底层每面阔4米多,向上逐层递减,层层开设明窗,除有采光、通风、了望之用,还能减缓。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又在塔心柱正对明窗之处,镶嵌了琉璃佛砖,保护塔心柱免受风力侵蚀。铁塔采用仿木结构,以许多形状大小各异的“结构砖 ”相组合,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组装起来,严密合缝。塔身的檐、椽、瓦等,也俱为琉璃砖所成。

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有五十余种,花纹图案包括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玉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造型优美,精妙生动,具有鲜明的宋代艺术风格。九百多年来,仅史有记载的,铁塔就遭到过地震38次、冰雹10,风灾19次,水患6次,特别是1938年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

殿旁的灵感院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

这是建有廊亭湖榭,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小院。山石自然雕像。

玉佛殿内供奉的释伽牟尼白玉佛像,是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由旅居缅甸的华侨捐赠。

佛像高约一米,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秀丽端庄、晶莹洁亮,堪称珍品。


铁塔周围是铁塔公园,有大型植物园、铁塔湖等景点。位于铁塔湖湖心岛上的何公轩,1997年由英籍华人何荣佳为纪念其先祖北宋末任宰相何栗而捐建。

置身景里,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碧水荡漾,画舫穿梭,古城环绕,让人留连。

开封龙亭

龙亭位于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建于六朝(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宫的遗址之上,以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龙亭大殿为主,由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组成,充分显示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雄杰。龙亭其实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人们将龙亭视为“古都的象征”、“开封的骄傲”,既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也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代表。以它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开封最大的风景区,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有开封揽胜必游龙亭之说。

开封龙亭之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两旁店铺林立,这条大道历史上曾是宽阔的御道。现已仿照《清明上河图》改建为“宋都御街”,长约400米,两旁的店铺全部是仿宋建筑,主要出售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和书画。这条街与龙亭公园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览点。


龙亭的历史,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公元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

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清初以此为贡院,继改建为万寿宫。

北宋东京城遗址——大庆殿。

龙亭占地面积13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710亩。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春园、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

在龙亭前面有一条直通南门的御道,它将亭前的湖水一分之二,东名潘家湖,西名杨家湖,相传为奸臣潘仁美和忠烈杨继业昔日的府址。两湖东西相邻,但杨湖清澈见底,潘湖却浑浊不堪。御道前端的石桥叫玉带桥,用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把潘、杨两湖连成一体,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

走过玉带桥,可以看到一座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其意为“山呼”、“嵩呼”。


这座建筑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在重大节庆之际到“万寿宫”给皇帝祝寿是三呼万岁的地方,所以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石雕水缸


龙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远远望去,气势峥嵘,犹如天上宫阙。

龙亭所在原为北宋和金故宫遗址,明代在此修建了周王府,清康熙三十一年在周王府煤山旧址修筑一座万寿亭,作为地方官吏节日朝贺之处,也称龙亭。雍正十二年又把万寿亭扩建为规模宏大的万寿宫,以后又一度改为道教的万寿观。现存龙亭大殿为清代建筑。

殿周雕栏环绕,殿前蟠螭石雕,嵌在50级台阶中间,雾绕龙盘,气势威严。

龙亭大殿里专门陈列了一组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蜡像。

公元961年,刚刚当上北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宴请为赵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借酒意发一番感慨,说做个天子太艰难,整夜连觉都睡不安稳。他的言谈让石守信等将军不明其意。宋太祖告诉他们,一旦有人把黄袍也加到你们身上,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吓得变了脸色,忙跪地涕泣磕头,宋太祖劝他们不如交出兵权,多买些良田美女以终天年,大家都可以平安相处了。第二天,这些人都称病辞职。赵果然不费力地如愿以偿,而北宋王朝从此也便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

殿内陈列着开封古城的模型:自北宋灭亡后,元世祖将开封内外城全部拆毁毁,再加上黄河屡次决口,泥沙淤积,古城逐渐淹没于地下。经过勘探和试掘,当年的皇城就淤没于潘、杨湖一带,周长近2500米,与史载“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周回五里”基本吻合。

史料记载,东京城的外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内城(又称阙城)始建于唐建中二年,共有10个城门,2个水门。东京城的大内,即皇城,始建于宋建隆三年,周长2.5公里,共有6门。宋政和三年在大门内外北边开始兴建一组园林式的建筑群,计有7个大殿,15个阁楼,名延福宫。

登上龙亭,依栏四望,古城景物历历在目。大殿下左右两组建筑,从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时官员们等候的朝房,现在龙亭历史陈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时代的历史事件蜡像。

龙亭现已开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场所。


还有其他一些仿古建筑,如碑亭等。

天波杨府

天波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亦名“天波杨府”。


杨家世代忠良,忠心报国。宋太宗赵光义爱杨业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赐金五百万敕建一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宋太宗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满朝官员凡经天波府门前经过,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

杨业为国捐躯后,这里改为家庙,名曰“孝严寺”。

浩气长存

英雄盖世

佘太君亲率杨门女将。

仿宋园林楼阁建筑。

开封城,城摞城

开封是一座因黄河而生的奇特的城市,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6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

考古工作者在开封城墙西门大梁门北侧发掘出一条晚清时期的古马道遗迹,在其下深约1米处,又发现了一段保存完好、人行道和石察,清晰可见的古马道遗迹。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第二层古马道下约50厘米深处,又发掘出一条砖层腐损严重、使用时间较长、年代更为久远的古马道。

开封城墙:现在看到的城墙,下部分发黄的是晚清留下的残砖,而上半部则是今天新加修起来的。

由于战乱与河水泥沙一次次将开封掩埋,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开封城,最下面的则是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开封兴建的大梁城,其中城市规模最为庞大的,是北宋国都东京城,北宋王朝在开封建都长达168年,营建了一千年前“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

考古发掘证实,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从而构成了“城摞城”。三层古马道上下层层相叠,以立体的形式真切展示了开封城下“城摞城”的奇景,大梁门的古马道遗址发掘,再现了开封“城摞城”。

登上开封城楼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开封城,是在唐代长安城没落后崛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最宏大的帝王之城。

它包括皇城、里城和外城共三层城墙。外城周长24公里,仅城门就有20个,其中陆城门13个,水城门7个。


眺望开封城区,城下公园,其乐融融。

城楼上的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进门为伊尹雕像。

早在3000多年以前,生于开封的商朝开国相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被后人尊崇为中国“烹饪之圣”和“烹饪始祖”。

相传开封夜市的饮食文化起自北宋中期,当时北宋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小工商业极为发达,由于交通发达,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云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封(汴梁)。

在带来各地的商品特产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文化。

开封黄河

开封城外,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奇观。

走出开封城

行走在开封以北约10公里处著名的柳园口黄河大堤上,可清楚地看到黄河之水已高出堤内陆面3米到5米。

开封地处黄河下游悬河的南岸,当万里黄河流到这里时,泥沙淤积,河床增高,使开封黄河段成为“悬河”——河床越高,堤防也被迫筑高;而开封城的地势又非常低洼,造成河床大大高于开封地面。开封黄河段在汛期的水面要高出开封地面16米,导致开封黄河段具有“悬河凌空,大堤巍峨”,这种状况在中国、在世界都非常典型。

北宋建都开封时,曾用全国之力治理黄河,曾使北宋盛极一时。但北宋以后,开封黄河失修,水患增加。在过去的800年里,开封段黄河决口120多次,开封城被黄河水淹过7次。1642年,明朝为抵抗李自成义军,扒开开封黄河大堤,导致开封城遭受灭顶之灾,全城37万多人中,被淹死近34万。

开封的最后一次水患发生在1938年的6月9日。那是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从华北南下,蒋介石下令炸开了郑州东北部的黄河花园口南岸大堤,滚滚的洪流,裹挟着大量泥沙汹涌而出,豫、苏、皖三省3000多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变成一片汪洋,包括开封在内的1200多万人民流离失所,89万百姓葬身洪流。开封城中的潘杨二湖及包公湖等湖泊,大多都是那时形成的。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的要求。自此,揭开了新中国治理黄河的序幕,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的险恶局面。昔日桀骜不驯的黄河已经岁岁安澜,黄河沿岸重现勃勃生机。



黄河大堤之外,枯水季节还能种庄稼。

麦子已经成熟。


小麦丰收在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