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一生只肯认一个人为师 就是这个人用诈降计坑死了楚霸王项羽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2-12

大汉开国战神韩信很骄傲,骄傲到视樊哙如奴仆,骄傲到甚至不太把汉高祖刘邦放在眼里,但是他也不是目空一切谁都瞧不起,通过正史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韩信一生只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被后世尊为“雹神”的李左车。就是这个李左车,用诈降计把项羽带进了垓下包围圈。项羽自刎乌江,可是被李左车坑死了。韩信对李左车有多敬佩,《史记》中有明确记载:“东乡(向)坐,西乡对,师事之。”这个咱们就不说了,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李左车是怎么把西楚霸王项羽一步一步带进垓下包围圈的。


那是公元前203年到公元前202年之间,刘邦撕毁了“鸿沟合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率军追击正在如约回撤的十万楚军,结果在固陵被项羽的“兵罢(疲)食尽”之师打得大败。这让张良陈平两大智囊很没面子,因为就是几天前,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向刘邦建议:“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虽然在固陵之战中失利,但是刘邦并没有就此逃回老巢,而是在张良的建议下,“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换来了两个人的三十多万大军赶来会战,跟只有十八万(会稽增援了八万)人马的项羽展开了对峙,这时候指挥权就交到了韩信手上,就像后来的赤壁之战总指挥是周瑜而不是孙权一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这一点上,汉高祖刘邦还是很明智的。


韩信看着打死都不出头的项羽,也是干挠脑袋没办法:“打了这么多年仗,项羽也学坏了,怎么就不像原先那样冒冒失失地冲出来跟我们决战呢?”其实项羽也想打,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兵马太少,主动进攻就是找死,他在跟钟离昧、季布等人分析战场形势的时候说:“敌众我寡,出去跟汉军死拼是很愚蠢的打法。我们就深沟高垒守住城池,这样坚守上一两个月,汉军粮食吃完了就会撤退,那时候我们再去捅他们的屁股!”


这时候韩信的“李老师”李左车出现了,他派了一个心腹去“投降”项羽了。那心腹很是会说:“我的主人李左车不被韩信信任,现在是四海为家无依无靠,他派我来联系投降的事情,就像婴儿依靠父母一样,如果大王肯收留我们,就是让我们去死,我们也乐意!”


经过多年的战火洗礼,项羽是真的成熟了,他不但在战略战术上不再冲动,而且也学会了怀疑一切。但这时候那个最不该说话的项伯说话,他阴阳怪气地说:“现在楚汉争霸,假投降的奸细可是不少呀!”项伯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鸿门宴上极力保护刘邦的那个家伙,虽然是项羽的叔叔,但却一向胳膊肘往外拐,他要不怀疑李左车,项羽还真会怀疑,结果项伯怀疑了,项羽反倒打消了疑虑,接受了李左车的“投降”——这对叔侄也真够奇葩的了。


眼见诈降计成功,李左车和韩信开始了第二部计划:把项羽引到垓下。于是他们编出了四句顺口溜来羞辱项羽,那四句顺口溜就不引用了,因为笔者觉得那些话太直白了,不像李左车和韩信说的。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项羽就想到垓下把韩信这个“饿不死的叫花子”的脑袋拧下来,但是季布反对:“咱们要按照原定计划,再等一个月,不能中了韩信的激将法!”


这时候李左车的联络员不紧不慢地开口了:“以进为退才不会没有退路,以攻为守才能守得住;以退为退以守为收只能被动挨打,即使大王不去打韩信,韩信也会来打大王,我们打出去,就是打不赢,也可以退回来。不过我是新来的,不应该说这些话,至于是攻还是守,得大王您最后拍板!”这一番话居然把季布都说服了,项羽更是连连点头:“先去打他一家伙看看,大不了咱们再回来呗!”


项羽雄赳赳气昂昂去打韩信去了,半路上李左车的联络员又送来一条好消息:“刘邦已经领着一支人马回成皋了,韩信也分兵一半跟着去了,估计是前线粮食不够吃了,他们回后方觅食去了!”项羽一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给我急行军直奔垓下灭此朝食!


等到项羽在垓下扎下大营,再派自己的探子四处一看,才发现大事不妙:韩信在九里山前连营数百里,彭越、刘贾等四路大军正甚嚣尘上地席卷而来,垓下孤城已被五路合围!项羽一抖搂手:“完啦完啦,掉进陷阱了!”再去找李左车的那个联络员,早就没影了。看到这段史料,笔者甚至产生了一个怀疑:那个所谓的联络员,其实就是李左车自己,要不然怎么能牵着项羽的鼻子,一步一步把他引进了包围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