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阅读专题】2022高考小说阅读 · 赏析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崔无容 2021-12-13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
1.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
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
 
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
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一)记叙
1、叙述人称叙述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2、叙述方式
顺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插叙:
补充说明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中心人物,使形象更加丰满铺垫照应作用,使结构更加严密;     ④深小说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行文富于变化(中断或停止),使情节更加波折。

补叙:
①解释说明,使主题表达充分;补充丰富,使文章结构完整;③造成悬念(出人意料),使情节跌宕起伏。

(二)描写
1、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烘托。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手法:
1从技巧角度
细描工笔)与白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正侧结合;⑤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突出环境特征表达真挚情感暗示寓意作用色彩的渲染烘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2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3从写景角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形、声、色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顺序分层写景(远近、高低、内外)。
 
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2、白描文字简练单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1)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抒发思想感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
4、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不同的两个事物(人)或一个事物(人)的两个不同方面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事物特点。(2)形象鲜明,深化主题
5、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1)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强化思想、感情。(2)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6、渲染: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多方面描绘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
  作用:1)营造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2)为行文设置铺垫
7、想象(联想):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对所想象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
作用:1)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2)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9、扬抑: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作用:1)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2)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3)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10、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说理方法)。
作用:1)以浅寓深,更浅显形象地突出本体事物特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11、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铺垫:先不把谜底揭开,通过叙事、写人、描景等,为下文张本(引出下文)。
作用:1)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题得到深化。(2)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1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作用:1)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2)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14、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
作用: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15正侧结合
作用:1)能够立体地塑造形象,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2)使故事情节发展张弛有度(正面描写使情节紧凑,侧面描写使情节舒缓);(3)使叙事过程详略得当,详写部分内容丰满,有血有肉。
16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作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7虚实结合: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
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点;(2)更鲜明刻画人物;(3)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18、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具体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概括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作用:1)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2)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19、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用:1)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2)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20、开门见山
作用:1)叙事,直接从事件的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
2)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21、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1)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2)使语言辛辣幽默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等
 
结构方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尾照应、伏笔、铺垫等
 
【注意】
1.要坚持记牢概念。
先要熟记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等的概念,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做出判断;然后就是注意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准确选择答题的方向。
2.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布局谋篇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时,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分析,不能就技巧谈技巧,要立足文本。
3.要坚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艺术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艺术技巧时,也要与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结合在一起。
4.要坚持答题时的两个原则。
答题的基本原则就是“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这样可以防止漏写,也可以使条理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