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普通人没故事拍,而是没人愿意去了解了。 ![]() 作者:椰子(富书作者)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又一明星“人设翻车”? 综艺《导演请指教》上,播出了诡异的一幕。 韩雪执导的催泪短片《超时未送达》播完后,她被感动到哭得不能自已。 但也只有她一个人哭了。 现场一片尴尬,以毒舌出了名的李成儒尴尬一笑说:“她哭了”。 而高情商的蔡康永则说:“可能是这个故事对她很重要”。 观众的弹幕和评论,更是直白又残酷:“无感、快进了、看不明白。” 头铁的评委,直接评价说:“这个影片根本没有故事,只是讲了个事儿,连情节都没有!” 曾经在《声入人心》里,用出色的表现震撼到观众的韩雪,怎么到这里就翻车了呢? 看完这部短片,也许你就懂了。 男主是个外卖员,每天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穿梭往返,忙到没时间和家人联系。 被保安奚落、被私家车撞到,吃尽了苦头,还是咬着牙关打拼,结果有一天,他发现爷爷去世了,而他想送给爷爷的礼物,也永远超时未送达。 故事其实还是正常的, 可这个外卖员,太假,太假了。 他是个外卖员,一天需要送30单,看上去很辛苦是吧。——在现实中每天30单,等于一个小时只有3单而已,一个月工资赚不到5000元。 想赚钱的外卖员,都是抠着时间踩点,恨不得一小时能接他个二三十单,超速加塞不在话下。 他在上海,住着精致大开间,带独立卫浴,床头有书柜,吉他,和ins风的家具装饰。 ——不说房子的风格接不接地气吧,现实中,这样的房子在上海市中心,租金少说8000。 而且跑外卖这么累,真的有时间去逗猫看书,真的愿意花钱买那么多ins风装饰吗? 他还骑着一个迷你小电驴,续航不到30公里,一小时可能就没电了。——这样的外卖员来到现实工作,三天之内必亏钱。 影片的故事其实没有问题,表达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和遗憾。 但让观众纷纷差评的,是一个空中楼阁的外卖员,是这精英“臆想”出来的穷人生活。 人没富过,还以为有钱人都是开奔驰的;人没穷过,还以为普通人买不起大房子也能租得起大房子。 何不食肉糜。 现在的国产剧 越来越不敢拍穷人了 外卖员短片翻车,其实不怪韩雪。 是现在的内娱整体,对“穷人”都有一种臆想。 《生活家》里,两母女破产了,穷到揭不开锅,只能去商场蹭免费试吃填肚子。 可是转眼间,她们却押一付三,租了6000块钱一个月的房子,落地窗,大夜景,城市感十足。 其实编剧也在剧里解释了,本来这房子月租4000,她们想省中介费,就耍了小聪明。 结果中介发现后不租了,还临时加价到6000。 但看剧的时候还是很难接受——这哪里是真穷,这是在想象贫穷。 生活捉襟见肘的人,一开始就会排除4000以上的选项。 城中村漫长到看不到头的黑暗小巷子,远离市中心两三百一间的无光房,才是打工人的共鸣。 像这样的国产剧,这几年是越来越多了。 《恋爱先生》里,女主罗玥单身,北漂,在酒店当经理,试用期工资8000,8000块钱一个月,能在北京过什么样的生活? 看中一台30万的车,当场首付14万提车回家。 飞机坐的是头等舱,周末休闲是打高尔夫,送给别人的礼物,是全套高级家具。 但是到了租房的时候,罗玥又说自己穷了,只能租3000块钱的一个房间。 ![]() 不过这个房间,坐落在北京三环内。 月薪就是8000美元,都经不起这么折腾的,而就这,还标榜自己是“北漂穷人”。 ![]() 悬浮半空,想象贫穷,说到底,是编剧和导演,都不知道怎么写穷人的生活了。 没有真实的体验,也没有换位思考的共情。 喝着星巴克,吃着昂贵的下午茶,幻想着穷人的下午,是不是也会冲一杯廉价茶包,吃一块便宜面包? 于是,写出来的人物,穷到揭不开锅,只能吃40块钱一盒的自热火锅度日。 穷到无家可归,只能委屈蜗居在月租1万5的上海精装江景老洋房。 他们是刚步入社会的北漂,穷人,实习生,但和我们相比,又是那么地不普通。 国产剧里的“普通人”,天然和现实割裂,与其说国产剧不拍穷人了,倒不如说,有钱人生活才“上得了台面”。 ![]() 16年前的国产剧讲究真实 16年后,国产剧最害怕“接地气” 看看以前的国产剧吧,穷人的生活,是不是只有柴米油盐,一点都不浪漫,不值得拍? 接地气不等于土味和俗气,而真实的剧情,也从不会冒犯到观众。 拍一个真正“穷成loser”的主角,观众会骂吗?不会,只要你拍的,是真实。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就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主角,张大民。 不用去刻意渲染他欠了多少钱、只能住什么房子,天天无病呻吟,生怕观众不知道他有多穷。 他的生活观念,是从日常一举一动的细节看出来的。 大民家里就两个小房间,白天当客厅,晚上当卧室,夫妻结婚之后,家里没地方住,张大民灵机一动,在院子里弄了个小隔断。 ![]() 但是院子里有棵树,那没办法,只好在床上挖个洞,让大树继续生长,多抠啊。 收入太低了,张大民天天满脸愁容,最后咬咬牙,决定转去最苦最累的岗位。 就为了每个月能多收入几十块钱,一家七八个人挤在小房子,连拿东西转身都要用尽力气。 买两毛钱的东西,该不该花这钱,都要掰扯半天。 ![]() 真穷的人,没那么多光鲜亮丽的面子,也不会一天到晚只想着跟男神女神恋爱。 生存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要务,但他们的日子里,也不仅仅只有生存。 比如,在生活艰难的时候,总能找到点有趣的事儿,贫两句,逗逗乐。买不起鸡腿哄媳妇开心,那也能说学逗唱,把她逗笑了。 ![]() 更不会像现在国产剧拍的那样,嘴脸丑恶,去城市攀亲戚、道德绑架人家;不会逮着一家免费试吃薅羊毛,再不讲究细节,也不会胡乱弄脏别人的地板。 不粉饰他们的生活,也不丑化成唯利是图的小人——这才是最应该有的国产剧视角。 人穷,但是穷得有志气,有生活温度,赖活着总有一天能翻身。 没有人会觉得编剧拍他,是在嘲讽观众不够有钱。 看剧的人,都会深深共情他,也会因为这样而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勇气。 这些,才是一部作品经典流传的核心。 再奢侈再花里胡哨的装饰,还不是季抛剧?上热搜的原因是因为拍得太烂被骂,完播后都查无此剧。 再来看看90后的童年记忆,《家有儿女》。 其实说句实话,就家有儿女那大房子,每天桌上那大鱼大肉,在20年前的北京,也得是有钱人才过得起的日子。 但为什么当年没有一个人在意这个点?因为他们的剧情,根本不强调奢华。 ![]() 二婚带娃,重组家庭,刘梅嘴硬心软,夏东海溺爱孩子,几个小孩各有各的叛逆,这些接地气的生活烦恼,写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可如果家有儿女放在今天,就不是这么拍了。 刘星分个零食,小雪一个我一个,小雨一个我一个,但还得强调一句“这个XX牌的零食真好吃”; 小雪迟早得被安排个官配CP,剧情天天围绕着谈恋爱的各种烦恼,又或者撒满了甜宠剧工业糖精—— 据说“现在的人喜欢看恋爱剧嘛”。 ![]() 不要站在高山上 对山下的人指指点点 国产剧的悬浮,其实是蓄积已久的。 而拍不好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第一是因为没有体验了。 明星一天的餐标,650块钱都嫌少,怎么指望他们能知道普通人过的什么日子? ![]() 拍一集综艺,几百万就到手了,又怎么能想象到,还有那么多人会因为房租发愁? 第二,是因为有钱人的样板生活太好拍了。 《小偷家族》里,一家人穷困潦倒,围着温暖的灯光,迷茫着明天该去往何方; 《无耻之徒》里,一家人去垃圾桶翻东西,去厕所偷纸巾,一分掰成两分用; ![]() 夸不绝口的日韩剧欧美剧,换到国产剧统统都会变成统一的奢华布景和偶像剧滤镜。 因为这样,成本最低,机位又好安排,结算还有专人对接,谁要花那个时间从头开始布景啊。 ![]() 第三,是现在几乎没有硬核剧。 没有《大明宫词》那样,表达一个女性的挣扎起伏的大女主剧; 也没有《红蜘蛛》那样,尖锐到能给人留下童年阴影的写实剧。 ![]() 古代剧,穿越剧,大女主,职场剧,律师,医生,CEO,到最后殊途同归,都是恋爱剧; 北漂,实习,打拼,上进,到最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挤进精英群体。 第四,就像毛尖曾经批评过的那样,国产剧的审美,正在向“富人”认同。 “影视剧就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按地位,财产分配颜值,按颜值分配道德和未来。” 有钱人占据着一切,占据着道德高地,审美标准,而普通的生活却总是被丑化,被忽略。 哪怕是现在的互联网,也是一样的。 探店博主开箱2万的龙虾,环游1亿的园林豪宅,网络红人住着一晚8万的总统套房,只有光鲜的生活,才会赢得巨大的流量。 真实的生活,早就无人问津。 不是普通人没故事拍,而是没人愿意去了解了。 以前的编剧,为了写一个角色,敢花几十块租个单间生活半年,就为了收集素材。 现在的编剧,只需要坐在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手边一杯咖啡,打开苹果电脑敲敲键盘。 一群月薪8千的人告诉一群月薪3千的人,月薪3万的人是怎么花钱的。 现在再拿出大明宫词、红蜘蛛、张大民,可能真没几个人有耐心看下去。 不知道是粗制滥造的国产剧驯化了观众的胃口,还是观众选择了这样空中楼阁的剧情。 但如果,我们的剧真的只剩下工业糖精,脸谱化的有钱穷人,将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当编剧导演演员,享受着650的餐标,站在高处对普通人的日常指指点点; 当那些精致的,奢华的房子,名牌,养刁了人们的审美; 当一切以资本为先,内容失去了本有的意义; 看惯了这些,再看镜头里的寒酸场景,也会觉得反感了。 于是,普通和真实永远从镜头里消失,剩下的只有虚假而灿烂的虚幻。 或许你还想看 是什么让一个好员工开始混日子 又一海王被曝光,105个女孩聊天记录流出 孙海洋儿子回家后,最难看的一幕:小丑在狂欢,好人在下沉 作者简介:椰子,富书原创作者,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叔,微博@富书 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IDFranklinReadingClu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