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水教程:山顶的画法
古今山水画家对学画基本功的要求往往只强调树木和山石云水的画法,却很少涉及到关于画好山头的重要性以及表现方法。 其实在一幅山水画构图中,山头表现得好坏或采取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对画面整体气韵和构图的和谐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倘若是人,山头就如同人的头和面目以及发式。每个人往往根据自己的身材、脸形和审美观来选择梳什么样的发型或者带什么样的帽子最适宜,才会展示其风度和气质。如果头发脏乱不堪,面不清洗,或者斜戴帽子,这样的外表将会给别人不好的印象。山水画中对山头的描绘好坏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画面中对山头的表现方法和形式绝不可以采用一种套路一样的模式反复运用。对于山头的表现形式需要根据画面整体构图、画风以及所描绘的地域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下面是根据实地写生和画面构图的需要列举几种山头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下图是一幅写生的作品。近处山峰的山头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纹理结构清晰,山崖突起雄险挺拔,左中间又有奇形陡峭怪石与中间主峰随从呼应,宾主相依生趣,山峰秀丽而少树木。在表现时适宜双勾法,才能表现其山峰奇峻的特点。后面远山为了与主峰拉开空间层次故采取墨痕法表现。在表现手段上是用技法的不同以区别两山头之间的纵深关系。



 所谓墨线法是指先涂墨后勾线的方法称墨线法,作画程序是将宣纸喷湿,稍后用大笔蘸淡墨或者是彩墨涂点远山阴面和山I顶(见左上图远山顶页),在此同时用笔勾勒山脉受光面主要山石结构,使墨与线自然融为一体,虚虚实实呈朦胧状态。 画西画讲笔触美,中国画讲究墨痕美,尤其是江浙地区的文人画风比较重视墨痕在画面中的的味。所谓墨痕是指湿墨涂点在生宣纸上产生的自然浓谈痕迹。例如右上图这幅画远山所运用的方法,就是墨痕法。其效果笔触清晰,墨味湿韵自然而生动。

 什么样的山顶或山头适宜泼墨或者大写意方法?(一)概括的需要,山顶岩石纹理结构不清晰,长满灌木杂草或秃顶无树。(二)繁简对比需要,山体纹理纵横清晰,山顶圆秃无特征的树木,故详细刻画岩石纹理美(即繁), 山顶则采用泼墨或写意之法以简单概括墨韵取代繁杂草木乱石,并与山体繁杂的山石纹理构成繁简对比韵律。(如左上图)什么样的情况下适用湿墨法?为拉开山峰或山顶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层次,在描绘时可将近处山顶画实,然后将预画的远处山顶处纸面喷湿,稍等半湿时蘸淡墨干笔勾勒山顶或山峰的基本结构,然后皴点,让点线墨韵自然融和。注意在描绘时宜上实下虚,并留出空白待画烟云。

 为什么采用积墨法?因为这里的山峰既不险峻也无清晰岩石纹理可画,缺少岩石结构线,只适宜采用积墨法。积墨法的特点是以皴点为主,勾线为辅,渲染为补.颜色后傅,十六个字。(一)皴点为主。作画程序是①用大小不同的羊毫或兼毫笔三支合一掐在五指中蘸浓淡墨三管齐下大胆皴点,点点不同,点点相融,一气呵成。②单点。用大小不同的秃笔分别单支皴点。③千点湿破。即皴点后没干时再用淡墨在较浓的墨点上补点,让浓淡相融,以淡破浓,浑然成韵。 





(图文来源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