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告诫:真正大智慧的人,往往有两个致胜原则,人生少荆棘

 专家视点 2021-12-13

卷首语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不仅在领兵打仗上有一番成就,而且在看人识人上也颇有建树。人到晚年,看人识人,顷刻之间便知晓此人性格以及未来官运,不可谓不神奇。

自作《冰鉴》一书用以做看人识人的总结。而在《曾国藩家训》里,同样也留下不少经典语句。他告诫自己的子女,为人处世要具备两个原则,只有具备这两个原则以后,人生才能减少荆棘路途畅通。那么是哪两个致胜原则呢?

为人处世,心存宽恕仁爱之心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这句话简单来说:我们需要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周围的人,不要苛责别人,那么你和其他交往就 越来越深刻;对待自己呢,要以苛责他们的心态,去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犯错误,这样我们以后为人处世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

宽恕仁爱之人是古代儒家最著名的观点,也是一个有大智慧之人,为人处世为哲学智慧。

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别人哪怕犯下一丝错误都是不可饶恕的。会想出五六七八种折损人的办法。这样的人往往尖酸刻薄没有容人之量,自然也没有朋友。

有大智慧之人,往往遇到问题先分析是否是自己的问题,先苛责自己,对待别人的过错尽量宽容大度,有仁爱之心,自然朋友更多路好走。

人活一世,不要心胸狭窄,到处树立敌人,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用仁爱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处世哲学。

曾国藩对于"恕"是这样总结自省的,他说"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怒和恕就像是镜子的正反面一样。

恕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易,就连曾国藩这种自律之人都很难把控。他认为自己一直有控制不住脾气而做不到“恕”。

所以如果我们能做到管控住自身的情绪,做到收放自如,那么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性格管控影响着我们的人脉以及性格走向。总结来说性格改变命运,如果能做到以“仁恕”之心待人接物,则可谓大修行也!

二,为人处世,常留余地处人

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有大智慧之人,做事做人,讲究留人余地。人生在世,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如果把事情做绝,必然遭到他人记恨,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结果有两个,他们必恨之怨之。

在处世哲学上,需要懂得融会贯通,灵活应变,不要用自己心中的老法则老规矩去面对一切事情。因为事物是动态发展的,而你用静止法则去应对,是永远跟不上变化速度的。

这需要我们在处世时,时刻保持着冷静缜慎的头脑,去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同时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不要赶尽杀绝,一定要留有余地。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处世时事情是变幻万千的,不要觉得自己是权威就要打压所有的观点。因为你的观点可能在上一刻还是正确的,但是随着事物的发展,下一刻新观点就是正确的。

凡事不要说得太绝对,给别人说话的空间和做事的余地。否则他日发现别人的观点,才是至理名言,自己的观点却是漏洞百出,岂不贻笑大方?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余地就是留己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予以自己方便。

这种辩证的哲学,体现古人为人处世的哲学,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给别人余地,就是给自己余地呢?实际上就如上文我说的一样,给别人余地不把别人逼进死胡同,别人则有一线生机,也知道你给予对方的余地。对方自然感激你不会怨恨你。

但是你若把人逼近死胡同,对方发现自己的活路都被堵死了,那么对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作困兽斗。这样的胜利不是大胜只能做惨胜。而且惨胜时候难保你的其他敌人不会趁虚而入这样才是得不偿失。

物极必反,凡事不可绝对,凡事不可做绝。留有余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做任何事进一步退三分这才是有智慧之人的处世哲学。

卷尾赠言

上面的两个"致胜"原则在曾国藩家书是这样说的。"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曾国藩根据自身多年生活学习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个修身"八德",他说:"余近年默省之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就中能体会一二字,便有日进之象"。

今天所说的就是八德里的恕与谦二字。为人处世。若能谨遵这二字,必然人生道路无荆棘坎坷,最终到达终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