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非洲,不妨看看《埃博拉前线》

 老王abcd 2021-12-13
12月8日,由罗晋与毛晓彤领衔主演的《埃博拉前线》终于在腾讯视频上线。
 
图片
《埃博拉前线》横版群像
 
其中,中国医生郑书鹏(罗晋饰)为了调查埃博拉疫情在卡巴利亚暴发的原因,独自闯入卡巴利亚首例埃博拉病毒确诊患者来源地桑宜村;而华裔记者何欢(毛晓彤饰)得知钻石掮客来到桑宜村后,也来此调查钻石走私的真相,却深陷埃博拉疫情和黑钻石走私武装分子的泥沼之中。
 
拯救生命与钻石走私的生死、爱情、战争交织的双“线”并行,吊足了观众的口味。除此之外,其悬疑化的剧情、极具电影质感的画面更让这部剧自播出开始就好评不断。
 
第一集开头,不明房间里的录音机里的儿歌正悠扬辗转地唱着,画面一转却切换到海上防卫队持枪侦察的视角的幽灵船。此时仅仅是开局2分钟左右,而船上横躺着流血的多具尸体就暗示着这件事并不简单。

为了契合埃博拉病毒的凶险程度,整部剧集中有大量反转与铺垫,观众在观看剧情时,充斥着紧张感与压迫感——这也是《埃博拉前线》通过剧情、画面给予观众的共鸣感。
 
比如,当第一位埃博拉患者“18号床”出现时,反转就发生了——原本欢乐的聚会氛围被打破,患者由于病重短时间内离世,多名医护人员被隔离、相继死亡后,我们才惊觉,原来之前所有的与好友合照、庆祝生日都是为他们的离开作铺垫。

图片
盖斯姆医生,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不幸离世。
 
这并非只是为了让观众感伤医护人员的离世,而是从一开始就点明主题:危险级别极高的埃博拉病毒,出现在医护人员不足、医疗设施有限的非洲医院里,人类——哪怕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在它面前,也依然渺小和无助。
 
尽管目前才播出7集,但这部由无数的精良细节交织出的好作品,让网友们催更连连,更评价道:“又刺激又燃!”“好剧就是从开局2分钟就吸引到了我”、“20分钟内就出现了死者,这是电影的节奏。”
 
图片
刻画埃博拉疫情来临时
恐惧与勇敢并存的人性

想要看懂《埃博拉前线》,我们首先应该要了解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十分罕见,但致死性极高,死亡率在50%-90%,最快感染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感染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发烧、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有些感染者的呕吐物里都夹杂了血水和脏器碎片,严重者甚至会全身融化,成为一具“血尸”。

图片

在传染病评估中,埃博拉的生物安全等级为四级,而我们熟知的艾滋病、SARS、新冠病毒,分别为二级、三级、级。
 
由此可见,埃博拉病毒的凶险程度以及治疗难度远远超过既往认知。
 
但从已播出剧集以及预告来看,除必要情节展现出“18号床”急性发病的情况外,整部剧集几乎避免大量血腥以及过度猎奇的视角,反而通过“人的反应”来表现埃博拉病毒的恐怖之处。
 
图片
斯宾塞实验室里,郑书鹏面色凝重。
 
比如,通过整个医疗队队员的面容忧虑与心思凝重,郑书鹏(罗晋饰)进入P4级别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检验过程的层层防护,以及白板上记录的接触“18号床”患者的医护人员,一位接着一位、相继发病并死亡等,间接地将埃博拉病毒的凶猛暴露无疑。
 
除此之外,整部剧也着重刻画医生群像的人性——也许出自各自责任的考量,他们产生不同的下意识反应,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会逐渐理解到这一心理层次的变化。
 
比如,一出场便自带“洁癖”的郑书鹏指责老盖不该跟病人拥抱,指责老谢不该摸医院的百叶窗以及被市场里的非洲摊贩拉去拥抱后立马消毒等行为,都让人觉得他有些不近人情。但当老盖因为感染埃博拉即将离世时,他为了不让老盖死亡时感到孤单,选择将其拥入怀中。而且进入桑宜村之后,得知一位村民无法自主排尿,“洁癖”的他选择用嘴为患者进行人工导尿。

图片

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医生,郑书鹏的“洁癖”是真的,但医者仁心亦是毋庸置疑的。
 
同样地,谢云虎在发觉自己不小心接触了老盖曾触摸过的防护栏网之后,深感恐惧与不安,立马将自己隔离在房间。但当他确认未被感染后,明明自己有回国陪伴妻子与孩子的机会,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和战友们一起共同对抗埃博拉疫情。

图片

不仅如此,在刚刚更新的第七集中,一对非洲夫妻将被埃博拉感染的唯一的孩子带进中卡友好医院,请求冯刚进行治疗。但由于此时院内设施并不完善,盲目接诊埃博拉患者会让整个医疗队都处于巨大风险之中。因此,冯刚只能选择拒绝这对夫妻。
 
这看起来似乎与我们常理解的“医生甘于奉献”背道而驰,颇有“退缩与自私”的嫌疑,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冯刚的角度来看,“一个也不能少,全部带回”是他对国家以及上级领导的承诺,也是我们中国国家以及国民对于援外医疗队的祝愿与期盼。况且,在医疗条件相对有限的非洲,在强大的埃博拉病毒面前,只有做好医疗队员防护的万无一失才是进行当地患者救治的重要方式。

而何东在救助车祸中的疑似埃博拉患者时,也曾恐惧与害怕,但他最终不顾危险,给患者做嘴对嘴人工呼吸急救。当时他脑海中只有一句话:“我只想救他。”这又是在理念和理性之中做出的抉择,也是融化在医生血液里的职业道德。

图片
 
这一次次关于人性的刻画,将作为医生,身处异国第一次接触埃博拉疫情时候的勇气、恐惧、退缩、再到坚决等复杂而又细腻的情绪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这一系列立体、丰富的医生群像也让这部作品更拥有辐射力和穿透力。
 
图片
三年磨一剑
寻求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这部剧之所以能让观众有亲身经历的感受,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精良制作。
 
观看《埃博拉前线》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剧中所展示的,无论是医院内景、医生宿舍,还是周围外景和专业的P3、P4实验室,甚至是土色偏黄的“桑宜村”都让人感受到浓烈艳丽的非洲自然风貌与民俗色彩。

图片
尽管是模拟布景,但依然能感受到浓烈的非洲色彩。
 
这部剧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离不开制作团队对大量外籍演员的使用,以及主创团队通过美术场景、造型、道具、光线等一系列进行的模拟。而这一切的创作基础,都来自于主创团队去非洲实地进行的深入调研。
 
对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和亲历者进行几百小时的采访素材和近千万字的采访记录,是这部剧让观众产生共鸣感与信任感的基础,而立足于生活之上的艺术的创作更能让整部剧锦上添花。

总导演杨文军表示,他也曾试图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找一个平衡。

记者何欢(毛晓彤饰)假扮医生第一次进入桑宜村时,戴口罩的方式十分不专业,鼻子处都没有捏紧,而后穿戴防护服时,更是出现了防护服破损、穿脱规范不正确等问题——这些细节猛一看,是“疏漏”,但恰好符合记者何欢假扮医生的人物形象。

图片
身处桑宜村的医生郑书鹏(罗晋饰)与记者何欢(毛晓彤饰)。

这些细节,让观众沉迷于剧中“真假医生”男女主角相遇时的欢乐之余,也不免要为这位“假记者”接下来该如何面对钻石走私团伙等黑恶势力捏一把汗。


此外,剧中人物也都有对应的原型。比如剧中人物郑书鹏原型之一,就是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普外科医生曹广。不仅如此,剧中的非洲医生盖斯姆,现实中正是曹广医生在几内亚援助时的搭档。而且,如同剧情发展,盖斯姆医生最终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不幸去世。
 
观影《埃博拉前线》时,曹广医生一度触景生情,接受采访时也一度哽咽。他表示:“作为亲历者,我都有点不敢看。比如,我的编号是3481,剧里是3281。可能对于观众来说,18号床和10号床没有区别,但这个数字对我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图片
剧中的18号床。

将“事件真实”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才能产出优秀的影视作品。就如同总导演杨文军提到的“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艺术创作从来不能脱离生活现实而独立存在,否则剧情是晦涩的,人物也是单调的。而《埃博拉前线》通过在再现的非洲生活场景中,进行援非医疗队的核心原型的尽力呈现,以及大量来源于生活本身的素材,让观众既能从第一视角出发,充分体会剧中人物的所思、所感与所为,还能借助影视画面实现亲临非洲土地之上的穿越感。
 
图片
既是大国风范
也是最单纯的医者仁心

不难从前期调研、剧本写作到演员演绎等每一个环节,看出《埃博拉前线》主创团队为其注入的满满诚意。不仅如此,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剧目”,也是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重点电视剧项目之一,《埃博拉前线》也旨在通过抗击埃博拉疫情这一核心事件原型,展现出了我国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以及通过中国医疗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成功遏制病毒蔓延的事迹,再次从医疗角度体现什么是中国效率与中国速度。
 
就像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与疫情之间,只有一艘航班的距离。”《埃博拉前线》这部剧不仅仅只是展现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凶险,更要让人们思考在无法预料的灾难来临前,什么才是世界各国之间以及全人类之间正确的御敌方式。

图片

这部剧结尾选用了一首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由此看来,这里的“土地”有两解。一是国家层面,中国向非派出援助医疗队,是深知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保护非洲土地,亦是保护中国的土地;“大国风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包容。二是如同我们国家的缩影,中国医疗队员在非洲当地尽心尽力、不畏危险救治病人,既是出于医生的责任,也是出于人类善良的本能,由己及彼地跨越国界与人种,去爱非洲土地上的所有人。
图片
✎作者 | 杜倩
✎排版 | 罗笙
✎校对 | 黄思韵
封面选自《埃博拉前线》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