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力 主播:云朵 编辑:木子迦勒 都江堰 ――江在汉藏间,多彩迷人的聚落风情之三 文/申力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天府,也就是天宫,就是乐土。 古老的《蜀记》就定出了标准:天府应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汉书-地理志》有描绘,那是“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食之饶。”, “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是何等的神仙世界。 岷江奔出羌山以后,进入平原,然后,四散奔流,菱形的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倾向东南延伸,在它下缘的两个顶角处,分别有一道岷江和沱江的出口,穿过横断整个下缘的龙泉山脉,成为排泄洪水的孔洞,泄洪的出口也会因水量的增减,会淤塞,产生洪涝,富裕的平原有一大半泡在暑天泛起的洪水中。 公元前276年前后,郡守李冰来到蜀都,他“能知天文地理,识察水脉”,据《蜀王本纪》记载,李冰看到岷江上面有一处“两山对如阙”的峡谷,把它命名为“天彭阙”。 李冰在岷江上做了三件事,一是“壅江作堋”,堋是一种壅水的提状建筑,有左右两个口子,二是“凿离堆”,是挖都江堰的宝瓶口,三是“穿二江”,挖两条引水干渠,把郫江和流江引向成都,司马迁的《史记-河渠》里说道:都江堰建成后,收到了很好的综合利用效益,有避沫水之害、行舟之方便,有余则用溉侵之好处。 都江堰之所以蜚声中外,除了它的年代古老,那就是处于更新发展之中,令人滋生起沧海桑田之感,《水经注》引《益州记》:“江至都安,堰其右,捡其左,其正流遂东,郫江之右也”。千百年来人们通过都江堰,将泯江水洒布在千顷农田上,做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古人理想中的天府,真的来到人间。 ![]()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