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杜兼这个人物的时候,也许脑海中会有一丝的印象,他就是唐代中期的大臣,不过名气还是很响亮的。后来,杜兼为刑部郎中,苏州刺史,他得到了杜佑的重任,被提拔为京兆尹。杜兼的婚姻是怎样的呢? 史料并没有提到多少,不过从史书和墓志的记载来看,他至少有三个儿子。本文就来谈谈杜兼这个孙女的一些事迹。 根据杜思立《唐绛州司功参军元君夫人京兆杜氏墓志铭》的记载,杜夫人名叫杜内仪,她的祖父就是杜兼,任职为河南尹。这个河南尹的官职很有可能是杜兼最后的职务,他去世的时候有70岁。杜内仪的父亲名叫杜柔立,担任过鸿胪少卿(从四品上,为鸿胪寺的副职),她是家中的次女。杜兼的另外一个儿子,名叫杜中立,在史书中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他在文宗开成初年与唐宪宗的女儿真源长公主结婚,他被拜为驸马都尉,随后被升迁为光禄少卿。成为驸马的杜中立不可能在京城担任实际的职务,他内心感到烦闷。唐文宗从他的话语中,感到一些惊奇,他立即授予他的妹夫担任太仆和卫尉二少卿的职务。就是这样一位驸马,他的确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在他的人生路程中,对很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但是杜中立在大中十二年就病逝了(碑文书写的是大中十四年八月,也就是860年,由裴坦撰写),时年才48岁。从墓志铭文来看,杜中立的年龄很有可能要比杜柔立还要小很多,也许他是杜兼的小儿子。应该可以这样说,杜柔立是杜兼的长子,这一点从杜内仪的说法是一致的。 我们再来看看杜内仪的事迹。在杜内仪二岁的时候,她的母亲韦夫人就病逝了,她是杜柔立的前妻。年幼的杜内仪身体非常羸弱,经常生病,杜柔立需要亲自喂养她。杜柔立的家境并不好,他当时在京师上学。杜内仪很喜欢吃些柔软润滑的食物,但是家庭有限的条件是不可能获得,因此在她年幼的时候遇到了很多艰难和困苦。后来,杜柔立与出身名门的女子裴氏结婚,杜内仪对裴氏也非常喜欢,对她礼敬有加。原来,杜兼有个女儿嫁给了元氏家族的一个成员,后来生下了元克脩,但是他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就这样,杜柔立就把自己的外甥接到了家中,亲自给予抚养和照顾。在杜内仪长大后,杜柔立就把她许配给元克脩为妻子。婚后,杜内仪陪同丈夫元克脩去了绛县担任副职,但奉先的人民不忍心他们就这样离去,“皆为之流涕”。不幸的是,这对年轻夫妇到了绛县,天气发生了干旱,使得每年的收入少了很多,他们只好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不过倒也很快乐。元克脩的两个妹妹,年龄还比较小,很多时候,杜内仪就连脂粉都要分给二个小姑子⅓的份量。没过多久,杜内仪患上了重病,她对元克脩说,他的病情危急,希望能够见见叔父和父亲。杜内仪不愿意抛弃元克脩的母亲崔氏,她患上了重病,因此一直就待在这个小地方。杜内仪回到了京师,生下了一个男孩,满月以后,她就去世了,时年只有35岁,时间是在大中二年(848年)。后来,这个男孩在母亲去世后,也夭折了。杜内仪一生生育了四个孩子,都是男孩,她自幼多病,加上结婚后一直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最终导致了她疾病加重。元克脩亲自从绛县回到了京师,流着泪水,请求皇帝允许他的妻子杜内仪安葬在先人的墓地内,就是少陵园,甚至还提到了杜夫人的六代祖杜正伦(墓志中作杜大士),他最后的官职是中书侍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