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月潭
【课前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之情。
关注课文: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优美的风光。
第2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
第3自然段:通过“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时分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展现的朦胧美。
第4自然段:通过两个比喻句,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引发了作者无限遐想。
第5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注生字:
本课共有8个会写字,其中“湾、胜、现”左窄右宽,“迹、展”分别是左下包围和左上包围,需要注意“展”字易错,竖提的左边不要多写撇。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
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潭、湖、绕、茂、盛”等生字,会写“湾、名、胜、迹、央、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中国台湾省的日月潭先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教拼音宝宝,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换一换:“绕—浇—烧”“纱—沙—吵”“境—镜”
(3)图片识字:“潭、茂、盛、童、围、央、岛”出示课件7、8: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环节过渡:收获了生字新词,让我们日月潭看一看吧!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9:
预设1:我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预设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
2.思考问题:“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是什么意思?借助图片或上下文说一说。出示课件10:
3.瞧,这就是日月潭,我们一起欣赏她的美。出示课件11:
4.分享交流:看完之后说说你的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激发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2自然段
环节过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很多的估计就让大家对日月潭有了无限向往,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出示课件12:
1.思考问题:日月潭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板书:很深碧绿)
2.提出要求:这个湖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自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板书:太阳——日潭月亮——月潭)
3.思考问题:比较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出示课件13:
4.提出要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14: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环节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
1.请同学们观察“湾、胜、迹、央、丽、华”这6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15: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书写规律,便于下步指导书写。)
2.教师指导、范写:
(1)湾:左窄右宽,右部分“弯”字要写得上宽下窄。
(2)名:第二笔横短撇长,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字略扁,主体在右下格。
(3)胜:左窄右宽,“月”字的两个横分别居横中线上下,“生”字收笔起笔于竖中线,低于“月”,竖高于“月”。
(4)迹:左下包围,先写“亦”,再写走之旁。“亦”第三笔的撇从竖中线起笔,左右两个点在横中线上,走之旁3笔写成。
(5)央:首笔竖好第二笔的竖段向内稍斜,竖撇起笔于竖中线,撇尖和捺脚持平。
(6)丽:首笔横要盖住下部,下部左右两半分位于竖中线两侧。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五、结束语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在不同的时候,它的美也各有特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掌握词语表中本课的“群山、树木、名胜古迹、中央、美丽”5个词语。
七、板书设计
日月潭
很深碧绿
太阳——日潭
月亮——月潭
湾名胜迹央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展、现”2个字。
2.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隐隐约约、蒙蒙细雨”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日月潭的位置、周围环境和名字的由来,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台湾,走进日月潭。(板书:日月潭)出示课件16: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3自然段
环节过渡:同学们,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不同的时候,它都会为大家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都为大家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美景。
2.思考问题:大家看这幅图片,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7:
预设1:我觉得这是清晨的日月潭,因为有薄薄的雾,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
预设2:我也觉得这是清晨,周围的山上还有点点灯光。
3.提出要求:同学们的眼神非常犀利,这就是清晨时分的日月潭,我们的课
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请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18:
4.思考问题:“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预设:看不清楚
5.思考问题: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为什么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呢?
预设1:因为离得很远。
预设2:因为它们是倒映在水中,水面的波纹让大家看不清楚。
预设3:因为有一层薄薄的雾。
6.思考问题:清晨的日月潭有一层薄薄的雾,仿佛在梦境一般,我们读得时候应该怎么读?
预设:轻轻地读
7.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读一读,一起感受日月潭的隐约美。(板书:隐约美)
(二)学习第4自然段
环节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美,轻柔的声音唤醒了睡梦中的日月潭。
1.思考问题:大家看一看,这幅图,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天气时的日月潭?出示课件19:
预设:中午的时候,当时的天气是晴天。
2.提出要求:此时的日月潭我们看得是那么清楚,周围的树木和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一起齐读,感受日月潭的晴天美。(板书:清晰美)出示课件20:
3.提出要求:雨天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吧!出示课件21:
4.分享交流: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雨天日月潭的美?
5.提出要求: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的日月潭朦朦胧胧,仿佛披上一层轻纱,仿佛是童话中的仙境,请同学们齐读,读出雨天日月的潭朦胧美。(板书:朦胧美)
(设计意图: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日月潭不同时候的美,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美,激发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情愫。)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太美了!日月潭有起伏的群山,有茂盛的树木,有优美的名胜古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出示课件22: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环节过渡:欣赏完美丽的日月潭,我们也要一起欣赏美丽的中国汉字了。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展、现”这2个汉字,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23: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仔细观察,养成先观察,再书写的习惯。)
2.教师指导、范写:
(1)展:左上包围,“尸”字居上偏左,右下部分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右端超出“尸”,竖提在竖中线左侧,捺脚略长。
(2)现:左窄右宽,左端右长,“王”的第四笔变成提,右部分“见”的首笔竖贴近竖中线,收笔在横中线下侧。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5.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
四、结束语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美好风光还有很多很多,有腾越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有一望无边的塞北草原,有气势汹汹奔腾向东的黄河……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近它们,一览祖国的壮美河山。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掌握词语表中本课的“灯光、中午、展现、风光”5个词语。
六、板书设计
日月潭
隐约美
清晰美
朦胧美
展、现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美丽的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陶醉其中。当学生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丰富的印象之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和理解,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不同时间,不同天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