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2021.12.13):高龄肺结节患者,看三位主任医师,给三种治疗建议--如何看待手术、SBRT及消融之争

 名剑96t9rwg5ek 2021-12-13

前言:肺癌治疗的个体化,说起来是简单的概念,但真要实践起来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专家内部也是意见不一,更别提门外汉的患者及其家属了。其中高龄患者的肺癌治疗是需要个体化,也是意见容易不一致的重要领域之一。局部治疗措施最主要的是手术、立体定向放疗(SBRT)以及消融,如何看待不同方案的选择以及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今天试图通过相关指南共识的建议,结合临床病例的实际来谈点看法。希望对与我同处基层医院的同道们有所启示与借鉴,也希望能对广大结友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普及。


患者为女性,82岁,因检查发现右上肺磨玻璃结节9月余入院。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年余,服用瑞舒伐他汀、波立维治疗,也有高血压、颈总动脉重度狭窄(左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处接近闭塞,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50-69%狭窄)、脑萎缩、脑缺血灶等一系列慢性疾病。

这样的年纪与身体状况,在上级医院,特别是手术量很大的医院,因为要追求高的床位周转率与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又不愁病源,多会拒绝手术,建议其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我们先来看其病灶的CT表现:

平扫CT上见病灶位置右上叶后段,上图示有轻微的胸膜牵拉(蓝色箭头),也有血管进入(桔色箭头),病灶轮廓较清(红色箭头)

病灶除了胸膜牵拉(蓝色箭头)以及血管进入(桔色箭头)以外,还有分叶征(砖色箭头)

上图示除了血管征、胸膜牵拉以外,还有毛刺征(紫色箭头)

上图示病灶有实性成分(粉色箭头)以及微小血管进入(桔色箭头)

上图示病灶的血管征

按平扫的CT影像,恶性可能性较大,予以进一步靶扫描后显示如下影像特征:

病灶明显的磨玻璃成分,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血管进入(桔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一出场就显示出了较为典型的恶性影像特征

上图示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血管进入(桔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虽然密度不高,但轮廓清晰且存在诸多恶性影像特征

上图示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

上图示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病灶内部开始出现实性成分(粉色箭头)

上图示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血管进入(桔色箭头)、胸膜牵拉(蓝色箭头)以及实性成分(粉色箭头),病灶整体看上去密度杂乱不均

示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血管弯征(桔色箭头)、胸膜牵拉(蓝色箭头)以及病灶内的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较前面层面明显增多)

上图示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实性成分(粉色箭头)

上图非常典型:病灶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实性成分(粉色箭头),并且整体看有收缩力

、密度杂乱不均

上图也非常典型:病灶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分叶征明显(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实性成分(粉色箭头),并且整体看有收缩力、密度杂乱不均

上图同样非常典型:病灶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部分区域的毛刺征(紫色箭头),并且整体看有收缩力、密度杂乱不均,中间似乎还开始有小空腔

上图示病灶的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血管进入(桔色箭头)、边缘毛刺征(紫色箭头)、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以及中间空腔性改变(黄色箭头,回头看是支气管扩张及截断)

上图示病灶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分叶征(砖色箭头)以及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血管异常增粗进入(桔色箭头)

上图示病灶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胸膜牵拉(蓝色箭头)和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血管异常增粗进入(桔色箭头),还有部分区域细毛刺征(紫色箭头)

病灶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血管进入且异常增粗(桔色箭头)

上图示病灶胸膜牵拉(蓝色箭头)、血管进入并异常增粗散开来(桔色箭头),瘤肺边界清楚(红色箭头)

胸膜牵拉、实性成分、瘤肺边界清

胸膜牵拉、实性成分、瘤肺边界清

胸膜牵拉、实性成分、瘤肺边界清,也有微血管征及月牙铲征(桔色箭头旁边)

上图显示局部的细毛刺征(紫色箭头)以及病灶实性成分和瘤肺边界清晰

上图见毛刺征(紫色箭头)以及瘤且边界清,病灶内的实性成分

后处理重建的图像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截断征象(黄色箭头),病灶也是密度杂乱、胸膜牵拉非常明显(蓝色箭头),瘤肺边界也清楚(红色箭头)

上图更是典型,病灶像花菜,分叶征明显(砖色箭头),又像果实挂枝头(血管征,桔色箭头),病灶内部有明显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胸膜牵拉明显(蓝色箭头)

上图示病灶边缘部位的毛刺征(紫色箭头)以及实性成分(粉色箭头)、瘤肺边界清(红色箭头)

上图示血管异常增粗进入病灶(桔色箭头)、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胸膜牵拉(蓝色箭头)、部分区域细毛刺征(紫色箭头)

血管进入病灶(桔色箭头)、实性成分(粉色箭头)、胸膜牵拉(蓝色箭头)、部分区域细毛刺征(紫色箭头)、病灶轮廓清楚(红色箭头)

上图示血管进入病灶(桔色箭头)、胸膜牵拉(蓝色箭头)、支气管截断(黄色箭头)

目前印象:按靶扫描的影像分析,这是典型的浸润性腺癌影像表现,存在瘤肺边界清、血管进入及病灶内新生血管异常增粗、血管弯征、细毛刺征、支气管截断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一系列恶性影像特征,而且总体上看,密度杂乱不均、收缩力明显。从体积上看,实性成分应该小于50%(也就是说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如何处理为妥呢?患者看了三位主任医师的门诊,给了三种不同的治疗建议。我们分别来瞧瞧:

第一位主任医师:建议立体定向放疗

我们来看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对立体定向放疗(SBRT)是怎么说的:

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是推荐首选SBRT的(因为循征依据方面的关系)。最主要用于:1、不能耐受手术的(包括高龄、严重内科疾病的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1-2病灶者);2、可手术但拒绝手术的。后面两条分别是:3、无法取得病理但影像学明确,又有多学科讨论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4、相对适应证。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何为高龄?何为严重内科疾病?如何来界定?

第二位主任医师:消融

肺癌的消融治疗还没有指南,国内有专家共识,共识是怎么说的呢:

共识说除了外科手术,SBRT与消融技术也是肺结节的治疗手段。SBRT主要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而用于GGN的研究较少,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SBRT用于拟诊GGN型肺癌的治疗。

消融作为外科手术的补充,适应证包括:1、病理证实AAH、AIS、MIA、IAC周围型GGN,且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再新发生拒绝手术、多发GGN以及重试焦虑;2、拒绝活检及手术,而又极度焦虑。总体上,消融治疗还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只针对不能耐受或不愿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外科技术的补充。对于这一条,我作为外科医生来看,AAH、AIS都是低风险,不需要过早干预的,所谓的焦虑最主要是看接诊的医生是怎么说的,如果从希望病人消融或手术的角度去谈,夸大了磨玻璃结节的危险性,鼓动患者干预,患者就焦虑;如果告诉病人磨玻璃结节非常惰性,随访时间窗非常宽,可安全随访,有变化再考虑干预肯定来的及,那么患者就会更改对待。

第三位主任医师:单孔胸腔镜微创楔形切除

这也是我的意见,我们先来看指南的说法:

肺癌的治疗中,指南说外科医生要积极参与患者临床分期、切除可能性的判断和功能评估,高危患者身体功能无法耐受时经多学科讨论,可考虑其他局部治疗方式,包括SBRT以及消融。

也就是说,如果临床评估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应该首选是手术治疗的。本例病人虽然年纪大,合并诸多内科疾病,但仔细询问其能一口气走上2楼或3楼,再歇一下,上4楼或5楼也没问题。这样的心肺功能其实还是不错的,如果说行解剖性肺切除,按她的病灶情况,需右上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那是风险比较大的,而如果仅行单孔胸腔镜下(切口约3厘米)病灶的楔形切除呢?胸内操作过程5-10分钟(不粘连的话),整个手术过程20分钟左右,全麻能耐受的情况下,难道也有很大的风险?我觉得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是可以考虑的。至于淋巴结要不要清扫,我们看指南的说法:

一是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小于50%的淋巴结转移概率甚低;二是术前分期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清扫较采样未明显升期或带来术后生存优势;三是GGO成分大于50%的以伏壁生长为主的浸润性腺癌,可选择性采样1-3组,也就是采1组、2组或3组均可。那我即使1组也不采,从实际角度看,也没什么关系。况且这样的年纪,假定是不能耐受单孔楔形好像的,难道还想清扫了淋巴结万一有转移情况下,予以术后化疗?也是吃不消的!难道予以术后靶向治疗?等有发现转移再给不也没什么区别吗!

知识拓展:不同消融方法的对比以及对消融未来的展望(来源:国内消融专家共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