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是王夫刚和池凌云

 置身于宁静 2021-12-13

 本期刊物,我重点编发了王夫刚和池凌云两位诗人的近作。有朋友打电话来问为什么,在此我想谈谈对两位诗人的近期写作和这两组作品的看法:

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多年以来,《十月》一直关注着国内最具活力里的中青年诗人群体的写作,并希望通过《十月》这个平台,把他们最优秀的作品展示给读者,对其中的重量之作,《十月》将不吝版面重点推出。本期作品中,王夫刚和池凌云各自拿出了他们有分量的优秀文本。

《呼吸的重量》所呈现的是池凌云和病重的父亲的无言的交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池凌云作为一个女儿的深情和孤绝。对于深情这个词,我甚至觉得它是当代诗歌的要义之一。,没有深情,何来凝神和发现?没有深情,何来洞彻和抵达?如果我把父亲理解为那些真正给予了我们生命和爱的人,同时,诗人的诉说所面对的更是自己曾经被尘埃包裹的灵魂。她这样写:“火焰仍在吸走我们身上的热量/血液的流速在加快,奔向/看不见的针眼。//没有一种火焰是这样/没有一种燃烧让我们如此疼痛/却显露湿润的青色。(《火焰》)”在火焰之上,父亲和我们通过池凌云的诗歌书写融为了一体。时所呈现的是一种利刃割入灵魂的疼与痛。她这样写:“天空一层层降落。/你刚从火中出来炫目而柔软,全身都是韵律/为了不使自己迷路,我跟随/洁白的灰。我害怕爱上这仪式:/空虚的天空/装着一颗空虚的心。(《我腰系一根草绳》)”“那早已备好的/锋刃——/那让我疼痛的,也在疼痛。/那让我破裂的,自己早已破裂。(《树或者河流》)”在此一系列的书写中,面对死亡,池凌云表现出了当下女性诗人少见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我称之为的“孤绝”),它的沉痛直逼写满阴影和悲哀的、弯曲的天空。

其实,我一直认为池凌云是当下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在多年的而写作中,她沉潜而绝不张扬,淡定而固执己见,她不断地与曾经的池凌云告别,在语言的刀尖上跳舞,在不断的告别中到达。她的孤绝理应赢得更多的喝彩和尊重。

不同于“孤绝地向内心走去”的池凌云,来自孔孟之乡的王夫刚近年的诗歌写作更多了儒家文化一脉相传的“时代的喧嚣”,这声音进入到王夫刚的诗写里,时而如狂风驶过旷野,时而如月光抵达城市,王夫刚挥动他的“降龙十八掌”,一路挥洒下去,让自己的诗歌写作呈现出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气象。本期刊发的长诗《序曲,或者开始》无疑集中体现了王夫刚近期诗歌写作的一些新的变化。《序曲,或者开始》共27节,约300行,其实说它是长诗,不说是布罗茨基式的“言辞的片段”更准确,其中的每一节与上下节之间并无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合起来读后,你能明显感觉到其指向的多极性,诗人内心的小悲哀,他对时代痛彻肺腑的承担与批判。王夫刚在这首诗的最后这样写道:“总有一天,我将读懂诗人的心/总有一天,我将被读懂的心/所感动。总有一天/我将找到一个词,一句话/呵护风中的灯光照亮命运的返乡之路/总有一天,我将和时光一样老去/和时光一样,微微笑着/对恨过的人说起爱,那无限的/草叶,加深了晃动的青春(《27》)”是的,作为同道,我感动并笃信这“总有一天”必会在明天或后天到来。

在这里预告一下,10月份,我们将邀请今年已经和明年即将在《十月》刊发重量级作品的大约15位诗人朋友,参加由《十月》杂志社举办的“第1届十月诗会”,在这次诗会上还将揭晓“2010年度十月诗歌奖”的评选结果并现场颁奖。另外,第6期的《十月》计划编发一期“精短诗歌专辑”,争取让有实力、有特点的新锐集中亮相。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

再次感谢多年以来关注和支持《十月》杂志的朋友们!也希望能不断读到各位最优秀的诗歌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