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中国女性生活

 娄旭在玩儿 2021-12-13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在举办
<风尚与变革——
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展

风尚与变革

几千年来,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使绝大部分女性受困于家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传统农业社会结构逐渐松动,思想解放潮流冲击着传统文化壁垒,伴随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女性逐渐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促动下,现代女子教育兴起,妇女职业领域有所拓展,女性纷纷走出家门、接受教育、投身社会,这一女性独立自主的历程也成为晚清至民国社会变革的有力印证。展览展出三百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解读大时代下女性婚姻与家庭的逐步文明、服饰与女性身体的解放、教育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并以此为窗口,透视近代中国新旧更迭的时代图景。


清~民国 妇女生活民俗人物通草画

家庭与婚姻

清代晚期到民国,正是中国历史上女性解放运动的空前爆发期,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婚姻家庭受到了强烈冲击,细微琐碎的家庭生活折射出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百态,无一例外地出现了革故鼎新的新气象。


清 红色缎绣百子图帐
清~民国 各色形褡裢围嘴
清 奉旨旌表节孝牌坊木挂匾

服饰与身体

婚姻观的变革传递出中国从传统“人伦文化”向“个性主义”转变的信号,昭示着女性从身体到精神的解放。这种解放也反映在女性服饰的变革中。传统中国服饰讲求中和,克制个性情感,女性身体掩藏在宽肥的衣裙下。服饰中“礼”的意义大于“人”的存在。以服装表达自我,追求实用与和谐的统一,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服饰的新主题。


清 裹脚凳

教育与职业

身处家国巨变的近代中国女性,虽然面临着生存与生活的危机,但又迎来了自身命运的转机。从男女有别到男女平等,被排斥在社会公共事务之外的女性,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进入大学,从事工农商政各项职业,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而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和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力量。被封建礼教禁足在家庭围栏中的中国女性,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中。

清 双色碧玺狮钮印章
清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长方倭角奁



这个展览之前在全国各地巡展

无锡博物院 辛亥革命博物馆

桂林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都曾展出过

现在回归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应该算是展品最为丰富的一版

展览中有不少十分珍贵的文物

清 缂丝八团仙鹤花蝶纹吉服褂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长方倭角奁

节孝牌坊匾 缠小脚用的裹脚凳

其中竟有许多难得一见通草画

还有各时期各式样的结婚证书

大量艺术作品展现妇女的才华

这百年间女性生活形态的变迁

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