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主要来自陈海贤的公众号,又是关于对亲密关系的分析,读完了很有收获。
其中最后一句话,大概就是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之间的分歧,很多人的处理方式其实是错的,他们各自要求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这是很难的。即使是双方有共同的目标,但做的过程也会千差万别。所以有时候不要问“怎么达到理想状态”,而是问“如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我们有什么办法去应对眼前的问题”。
这和《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预想失败”一个性质,也就是做一件事先预想做什么会导致失败,然后去规避它。
这也是经营亲密关系的关键环节,简单来说就是处理问题。在亲密关系的初期,爱人都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形态,但随着接触时间变长就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多人的反应都是愤怒,抱怨,指责,这些情绪的背后,实质上就是对问题的回避。也许指责过后对方会有改善,但是人类有自我防卫的本能,往往情绪的宣泄是治标不治本。
情绪并不是真正的处理问题,更像是甩锅。那么当有不满的时候,应该想的是处理问题,问自己“他就是跟我想的不一样,然后我要怎么办”,只有问自己才能把思路带到处理问题的层面。
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这么冷静的问自己,大部分人的方法只有两个极端,要么隐藏在心底,要么向对方宣泄出来。
我一直很倾向于宣泄出来,毕竟亲密关系需要沟通。宣泄,但是不带有情绪的控诉,这是让两个人共同面对这个问题的方法。
通读陈海贤的文章,处理本质上就是向对方说出真心话,并不是真的问自己怎么办。
问自己怎么办是第1步,第2步是带着自己的方案给另一半。
根据我的亲密关系经验来回顾的话,我的老婆还是比较善于处理问题的,当她抱怨时她一般都是把解决的方法给了出来,其实也是她心中的真实想法。但很多时候我的思维还是理工科的,都是从逻辑的角度去分析对错,而且我分析的对错也只是在作证我的观点。也就是说出现分歧的时候,我还是很自我,明显缺少同理心,这是值得反思的。
因为关系会把对方的情绪感受放大,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虽然被屋顶上突然掉下来的瓦片砸得很痛,但被一颗向你蓄意丢来的小石子砸的更痛。如果这个小石子是由爱人扔过来,痛苦会加倍。
这让我想起武志红书的一个名字《为何家会伤人》,我想这就是亲密关系会放大双方的情绪吧。
在亲密关系里任何一件事都有两个层次,一是事件本身,二是事件背后的意义。比如老婆说我很冷,老公说不冷啊。他们的感受从事件的本身来说都没有错,因为女性可能不抗冻,男性比较抗冻,这都是基于事件本身的感觉。
但事件背后可能是老婆希望得到老公的关注和关心。这就是关系中不同人的不同层次。
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是刚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人都能做到第2个层次,也许是相处久了有些麻痹了吧。
所以维护亲密关系要善于经营,两个人要多沟通,多出去共同经历不同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