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我的诸多印象其实都停留在经典版本的电视剧里,因而错过很多精彩而动人的“文本精彩”与耐人寻味的“字里行间”。好在,三宝同学是读书的,听他讲一些有趣的内容,新鲜又精彩。 最近他们班在组织“细品《西游记》”活动,孩子们分成小组,自选主题,自行表演汇报,十分有趣。 有一天晚上,我帮三宝洗头发。他说:妈妈,你知道吗,发型是很重要的,猪八戒就看发型判断是不是妖怪。 哦?居然还有这种套路? 是啊,孙悟空派猪八戒去探路,他看见两个女子梳着“甚不时兴”的发型,断定必是妖怪,结果被人一顿暴打。 哈哈,这个小插曲逗得我笑了一个星期。 翻阅书籍,第82回: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开篇就写到—— 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路前行,有五六里远近,忽见二个女怪,在那井上打水。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miè)丝鬏髻(jiū jì),甚不时兴。呆子走近前叫声妖怪,那怪闻言大怒,两人互相说道:“这和尚惫懒!我们又不与他相识,平时又没有调得嘴惯,他怎么叫我们做妖怪!”那怪恼了,轮起抬水的杠子,劈头就打。 论发型的重要性和礼貌的自我保护意义啊。 我还特地百度了一下“篾丝鬏髻”。篾丝似乎是竹制细丝,鬏髻类似于今天的丸子头,只是这“鬏髻”这两个字也忒难写了,估计发型也不好梳吧。一尺二三寸,快50厘米了,顶在头上,着实不美。八戒同学毕竟在天庭待过,对美,是有感觉的。 别说八戒看发型识妖怪,今天的人,也会通过发型来判断一个人的七八分信息呢。 男士的头发,务必干净利落,清清爽爽,目之所及,没有头油头屑,基本是个有素养的人。喜欢搞长发、扎马尾、染成各种色彩的,或者是发廊小哥,或者是艺术人士,总而言之,性格中有独特成分。女士的头发,长发披肩看发质,梳的齐齐整整有亮泽,是个利落人;烫头染色看造型,如果乱糟糟一窝,做事条理性都会受怀疑。如果一位女士剪了极短的男士型短发,必是飒爽女子一枚。 在孩子们的自我独立意识萌芽阶段,发型也是一个关键事物。在青春期,他们最喜欢维护的一项“头顶大事”,就是发型。剪不剪头发,剪什么样的发型,都有自己的主意。以至于围绕发型,会展开多方拉锯争夺战。 记得我读初中时,刚一开学,班主任就在班会上发表关于“学习与发型”的重要讲话,核心主旨是:无论男女,能短不长,同时禁止各类“奇异发型”。理由是:影响学习! 什么是奇异发型呢?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彼时我们浅陋的理解是:凡是朝着美的方向努力的发型,基本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在学习时代爱美,会分散精力。学习时代,就要全力以赴的苦学,不管发型的苦学,只需洗头不用费劲梳头的发型是最有利于学习的好发型。 那会儿时兴过一段“刀削发”,不用剪刀剪,全靠发型师的刀工,从头顶开始一层层削,把头发削出层次。“点睛之削”全看发尾部分,削得薄薄的,扎不起来,又有那么一层。 不知道为啥,那时候大家都觉得那个造型十分好看。几个爱美的女生走在前列,率先剪了这种头发,结果到了班级就被单独找去谈话。第二天,脖子那一溜,就从鹦鹉式的尾巴变成了鸭子式的尾翼,齐刷刷的~ 和《西游记》里那些梳着复杂鬏髻的女妖怪们比起来,我的发型功力实在不咋地。如果八戒见到学生时代的我,保不齐也会大喊一声:“哇,妖怪”! 我那会儿都是寸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