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中国人有知识却没文化?

 墨子连山 2021-12-13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训练,实质上是围绕着形式逻辑的,这种训练主要以两种形式展开。

一种是数学语言类的,也就是严谨形式逻辑系统,包括了物理和化学,他们实质上只是些数学模型。

另一种是自然语言类的,包括语文、历史、政治,这些本质上实际上都是以自然语言表现的形式逻辑。例如语文里面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议论文,这东西考察的都是形式逻辑的应用。历史、政治也一样,考察的都是各个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造成了一个什么后果呢?

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就是形式逻辑掌握最好的学生,熟练掌握这种工具之后,他们就会对工具产生依赖,同时在认知上屏蔽探索其他工具的可能,例如辩证法,如果不是黑格尔、马克思,很多中国人是不认这东西的,因为他比形式逻辑复杂,多了时间维度,乍一看是违背形式逻辑三个基本定律的。

当然,辩证法而言中国才是发明人,在《周易》《尚书》这些古籍中已经具备了相当高度,《道德经》则是一个全面总结。相比之下,黑格尔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取得更大进展。

不要说辩证法,就是对类比法,中国学生都敬而远之,这可能也是导致想象力缺失的一个原因。

中国的“科举制度”选拔的整体效率是极高的,这就进一步导致最优秀的一批人成了深陷形式逻辑,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的一批人。他们不是否定中国的传统学问,他们是根本不知道中国还存在着传统学问。

不信咱们可以试试,在《论语》里面随便找一句,去大学里面找几个学生问问,看看有几个知道什么意思的。

优秀人才被筛选掉之后,剩下的就只能是不那么优秀的人才,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在形式逻辑能力方面缺乏竞争力,被迫转向了传统文化,还美其名曰“国学”。

试问,一批连高考语文都不及格的人,去搞所谓“国学”,能搞的好吗?也许有,但是毕竟少,一门学问的发展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顶级人才。咱们看古时候,什么人搞学问?秀才举人都上不了台面,至少得是个进士,通常还都是经历了管理实践的。从孔孟开始,哪一个大家不是顶级文人加政坛大佬?

再看看中国现在是什么人在搞所谓“国学”?不令人信服也在所难免。

再往前推,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后果?

还是因为历史上我们文化中的违建太多,以至于只好全部砸烂从头再来。矫枉务须过正,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我们承受的正是后遗症。

好在后遗症只是暂时的,中国的经济在发展,军事、政治也在发展,文化发展是必须的。这个趋势现在已经初现端倪了,假以时日,中国人还是要回去读《论语》,还是要去读四书五经。我们没得选,文化的根就在那里,只要我们还说中国话,就一定要去经典里寻根。

国家也会逐渐引导优秀的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中,这个领域不只是哲学,他是一个大综合,这是我们文化的特点,文史哲一家,将来一定会把形式逻辑系统也吸收容纳进来。不只是理论,还要结合实践,知行合一。

中国将会发展出人类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如果一定要取个名字,我想应该叫“中学”,君子时中的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