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上刊作品及选评

 杏坛归客 2021-12-13


微刊所有作品默认为
《黄龙府》文学期刊选稿
文责自负





本期主持人:张耀祥


《秋》上刊作品


沈鹏云

秋韵四首

秋云

春去秋来昨到今,流云变幻逝光阴。

世间多少未知数,时雨时晴莫测深。

秋雁

长空雁唳最深情,善助族群留美名。

阵阵秋风如号令,排成人字向南征。

秋菊

金秋九月又花黄,独傲新寒飘淡香,

霜染东篱添一景,清姿摇曳唱斜阳。

秋蛩

静谧更长树影幽,蛩吟冷暖向深秋。

声声尽叹时光短,似语缠绵诉不休。

田成明

一帧风景

一树金黄一树红,凌霜还自媚西风。
苍松未改真颜色,不在时人眷顾中。

张景芳

山丁子

荒野天生一片林,三秋挂果万枝沉。

童年不觉山魂涩,点点丁丁甜到心。

王梦瑶

秋园一瞥

寻幽野外菊花丛,一瞥垄间嗟不同。
大豆摇铃生韵律,南瓜织蔓荡秋风。
葫芦努起嘟嘟嘴,李子伸来串串红。
三亩农畴谁所主,十分得意是村翁。

张国忠

秋访波罗湖

灰鹤沙鸥掠碧空,空间有叶落西风。

山边小鹿藏林密,云底游鱼隐草蒙。

繁衍生机春夏了,荣枯故事古今同。

平湖一段清凉水,犹恋生灵芦荡中。

何少秋

郊游

漫旅平原上,身心享自由。

繁荣收梦里,丰硕缀枝头。

诗笔匆匆记,伊河缓缓流。

霜风弥五彩,渲染一山秋。

丁渝山

咏秋

挥袖起金风,毫端雁影朦。

朝描鸡冠紫,夕点蓼花红。

执意书天阔,持心绘谷丰。

深情涂一幅,色彩世间同。

崔国靖

少时秋趣

露天电影乐年华,田道穿行望月牙。

村远心慌无伙伴,蛩鸣一路送回家。

张耀祥

城郊葡萄园

百亩方圆掩绿茵,如珠串串倍精神。

飘香八月心甜透,再酿三秋琥珀新。

韩晓光

沃野丰盈韵满坡,金秋入梦汇成河。

夕阳捲起林荫路,想把虫鸣作酒歌。

陈    琳

秋日渔家

渔家八月景如画,潋滟波光醉眼眸。

霞彩织成千片网,船归满载一湖秋。

吕 婧

秋夜

窗移桐影弄风柔,凉月穿帘挂玉钩。

天籁谁吟教不寐,案前久坐惬听秋。

姜俊莹

秋绪

谁与青枫醉,山前叶叶秋。

芦风应有信,萍水复何流。

蝶梦花间老,琴书纸上休。

诗心随雁远,墨影入云悠。

姜春山

秋到波罗湖

满眼斑斓景,平湖映紫霞。

白鸥翔碧落,丹鹤戏青纱。

稻谷翻金浪,荻芦飞絮花。

闲翁垂冷月,载韵荡归槎。

于柏春

枫红果艳染初霜,田野铺金稻谷香。

抬眼挽留南去雁,晚行尽可赏秋光。

米金波

故园之秋

每进家门兴不休,嫣红姹紫喜心头。

庭前彩菊烟霞蔚,屋后丹兰锦绣收。

李缀疏枝牵客梦,瓜连老蔓系乡愁。

芳馨欲醉情难舍,拍照频频画卷留。

王连阁

白露秋吟

一场白雾锁明眸,彻夜蛩鸣入耳收。

遍地新黄拈喜色,经营春夏赚丰秋。

王焕廷

野望

稻谷飘香醉,浮云散碧空。

三秋观徙雁,四野泣寒虫。

莫叹黄花瘦,应怜白发翁。

魂牵西去水,柳岸挽金风。

封丽珍

浣溪沙·秋游

  隐隐青山绿水明,莽原堆玉野云轻。车轮滚滚觅秋声。    夹道山高林翳茂,沿坡草碧蕊殷盈。啁啾飞鸟往来迎。

郑士军

秋天的蟋蟀

撑杆跳醒月寒霜,避冷乔迁土灶旁。

一曲轻弹香入梦,童年醉了夜时光。

王英洲

秋思

草尖蓄露已凝秋,蝶影绯徊几近愁。

花散残香萧瑟景,秋思渐次上枝头。

秦 淮

感秋

又见花零落,情长似水长。

今宵应有梦,怎奈梦成霜。

常立海

秋信儿

堤前柳下望江流,水冷云疏四野幽。

几缕西风吹鬓雪,一枚黄叶落肩头。

许立国

虞美人·逢秋偶感

  花能应季知开谢,人对花儿诧。游丝小径布多重,未阻蜻蜓逸趣淡香丛。       霜天兔月玲珑眼,看破千年浅。奈何人事事无休,唱尽一江春色古今愁!

张志田

初秋

不觉西风透骨凉,清晨绿草闪银光。

长天雁阵横秋路,又写诗情向远方。

陈玉峰

秋日抵镇赉县稻田见闻

晴空雁阵扯云长,老汉田间测产忙。

金穗生霜香不减,心花却比稻花香。

刘安坤

打羊草

常忆村西甸上秋,锋镰割草带云收。

金风拖起长长梦,叠向牛羊圈里头。

范希文

观玉米田

秋雨含情点翠微,平畴玉米棒儿肥。

晚霞映照生金彩,日落西山却忘归。

于 群

秋思

瑟瑟红黄未谢枝,荒原秋色渐凋疲。

当年心事风吹散,一缕情丝花不知。

客路迢迢斜照晚,人生碌碌醉吟迟。

泉溪脉脉初凉意,月影娟娟正淡时。

高宏宇

闻好友秋山揽胜有寄

天籁诗心切切融,悠然独步小桥东。

五花山色人烟外,一镜霓光锦嶂中。

恨不横生播云翅,劈空掠起月湖风。

梦回偈语犹盈耳,好景常于险境逢。

冯 刚

山里红

秋来枝上自生霞,常念春时穿粉纱。

仲夏才过风色去,初心终不慕繁华。

杨广智

秋色

痴心暖叶醉红妆,岁晚开怀抱菊香。

悲发荻波寒荡水,吹风冷草野藏霜。

陈世军

秋韵

凉侵苇荡萧萧瘦,烟际清波挺寂舟。

横雁回鸣风乍起,芦花赠远一身秋。

许丽欣

秋日返程遇雨有作

车碾西风野径驰,乡愁化雨伴归期。

湖山兴叹凄清画,杨柳轻摇虬劲姿。

触目枯荣无寂寞,回肠冷暖尽淋漓。

飘零黄叶情难泯,一抹虹霓正此时。

王兰臣

赏秋

情醉家山灿灿秋,霜天雁叫看新洲。

高粱漫卷燎原火,白菜轻舒翡翠球。

伊水潺潺腾紫雾,钟声缈缈越重楼。

满园花草蒸芳郁,一岱红枫引客游。

宋志国

秋步黄昏

云高苇荡漫河塘,远树斑斓稻谷黄。

闲看渔翁微浪里,挥竿一手钓秋阳。

刘占才

感秋(新韵)

昨夜清寒雨未休,芦花与我两白头。

菊尖一点晶莹露,滴落人间几度秋。

詹顶峰

感秋

西风暗送一湖秋,不觉芦花白了头。

曾是千蛙通夜鼓,而今孤雁也难留。

郭海燕

秋日独步

千溪小径染轻霜,打滚西风覆垄香。

自在自由双宿燕,相亲相爱两鸳鸯。

无边绿伞随花瘦,几盏残荷伴梦长。

一树黄昏铺满地,纵然冷艳又何妨。

唐晓丽

秋韵

秋到川原韵未枯,莲蓬藻荇漫平湖。

嫣然最是枫林染,绘进山村水彩图。

邹玉民

桂殿秋·秋信

  望夏末,闻秋初,稻菽黍黎籽粒粗,归来雁队相思寄,玉露霜飞信一壶。

赵阿丽

初秋(新韵)

云淡风高秋气爽,南归雁阵列成行。

轻霜染过山川变,碧野倏然换彩装。

王自容

念奴娇·秋日还忆

  俨存还忆,在清源弄影,开元拜谒。剑客觞歌风一曲,兴寄半轮霜月。童子分茶,微微持酒,如雁悠扬惬。等闲灯下,忘忧信笔三叠。  谈笑昨日星河,些些怀抱,论古情盈箧。莫道遑遑迷客路,还惧泪催离别。远树参差,秋花依约,念念何须说!遥知安好,一词聊叙亲切。

刘 杰

踏莎行·秋

  田野黄深,山峦红透,一池碧水风吹瘦。群芳凋谢覆闲蹊,凉风扑面门窗叩。  一脸轻忧,双眉微皱。无心粉黛添衣袖。楼空默默与谁言?只身凭眺犹依旧。

刘显双

秋思

几处虫声唱晚凉,菊花未谢却添香。

枝头满是相思豆,遥寄云天雁字长。

姜春桥

秋韵

郊野飘香八月天,孩童嬉戏放风鸢。

秋高气爽祥云绕,景色斑斓满眼鲜。

蔡婧月

采秋

爬上南山下北坡,乌菱脆果几筐罗。

秋游兴尽归来晚,背着斜阳过小河。

《秋》作品选评

张景芳

山丁子

荒野天生一片林,三秋挂果万枝沉。
童年不觉山魂涩,点点丁丁甜到心。

韩晓光赏评:
  凡诗者,贵在自然,难于丰富;明白如话,读后却让人回味无穷,生境外之象,发悠远之思。张景芳老师这首七绝《山丁子》即是一首自然清新的好诗。
  山丁子是生长在农村荒山野岭里的一个树种,成串结果,果小如豆,秋天串串紫红挂满枝头,味先酸甜而后涩,虽不如海棠、桃李般清甜,却着实可爱一一串串都闪烁着童年的记忆。
  诗的首联直接把读者带到了远方农村那平凡火红的一片秋景,耳边仿佛传来了童年玩伴的嬉戏声,眼前不禁浮现出了孩子们嚼着酸涩的山丁子直打寒战的调皮样子。
  于是“童年不觉山魂涩”的诗句如溪泉自然流淌出来了。山魂也在瞬间弥漫了整个山村,甚至整个世界。山魂,是童年的梦境、是游子的乡愁、是大自然的灵魂!诗句转的巧妙自然。
  结句“点点丁丁甜到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无限眷恋和对人生美好时光的不尽向往。细腻生动,形象鲜活,使整首诗言之有物,物外有象,象外生思。读来确实有一股酸甜滋味让人满口流津,思乡之情由然而生…...


高树荣

秋居

昨宵寒露入林庐,湿我窗边活页书。
渍玷铅黄愁折旧,风干岁月忆当初。
几经歧路蓬心曲,一望重山鹤眼舒。
时览诗疏吟十步,半轮秋月泻前除。

张景芳点评:
  读到他这首诗,感到十分愉悦。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首联“昨宵寒露入林庐,湿我窗边活页书”。写的是昨天晚上,寒露入室,打湿了窗边翻开的书。写的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实事,但是却是生活中的实情,给人一种真实感。诗人以此开篇,把读者拉入他设计好的情境之中。
  颔联“渍玷铅黃愁折旧,风干岁月忆当初”。好联!写的是书页沾湿变旧了,而岁月虽然风干,却回忆如初,永远“保鲜”。多么新奇的思维,多么深愿的寓意呀!
  颈联“几经岐路蓬心曲,一望重山鹤眼舒”,这一转句,转的锦上添花,用比兴手法将诗情推向高潮。回首曾经的人生之路心情象蓬草一样弯曲,展望未来充满希望的重岩叠嶂,鹤眼明亮。看山清秀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呀。“鹤眼”,大而圆,黑白分明,岀自白居易“劳作云心鹤眼看”诗句。
  尾联“时览诗疏吟十步,半轮秋月泻前除”,发了那么多感慨到了收口的时候了,收的干净利索,有情有景。漫览诗词以及名家所作的注释,心情很悠闲,况半轮秋月,光泻庭除,此情此景多么富有诗意呀!所以我为他这首诗点赞。如果说这首诗尚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词句,有点“涩”。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常立海

秋信儿

堤前柳下望江流,水冷云疏四野幽。
几缕西风吹鬓雪,一枚黄叶落肩头。
何少秋点评:
  常立海老师自从涉入诗田,经过几年勤耕苦耘,精打细磨,作品已渐入佳境。以这首绝句为例:起句“堤前柳下望江流”,七个字中不仅包含了“堤”“柳”“江”三个物象,“前””下”两个方位,还有诗人之“望”与江水之“流”,可谓遣词琢句之凝炼!承句“水冷云疏四野幽”,有江中之水,天上之云,四周之野,“冷”“疏”“幽”点出了秋的特点。
转句“几缕西风吹鬓雪”,转境及人,由景入情,西风吹动,苍鬓如雪,不由心生感慨!结句“一枚黄叶落肩头”表面上看来,似是黄叶落肩,来送秋信,细玩味何尝不是诗人对人生之感叹!时入秋而人已老,尚有晚辈的培养责任在肩,尚有聚诗成集的愿望于心……,寓情于景,相融巧妙,相得益彰。点赞!


韩晓光


沃野丰盈韵满坡,金秋入梦汇成河。
夕阳捲起林荫路,想把虫鸣作酒歌。

姜俊莹赏评:
  诗中的秋是从笔底流淌出来的,像一幅大写意山水,缓缓铺开:“沃野丰盈韵满坡,金秋入梦汇成河”起笔以远镜头视角,将丰盈的秋韵,汇入浩浩如诗的长卷,是视觉所见?抑或诗人所忆所梦?这些猜想,已被“汇成河”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打断,如临其境,如在画中……此时画面一转,夕阳居然悄悄将长卷“捲”起,是要把秋天打包带走吗?原来是想以“虫鸣”佐酒,与秋同醉。读到此处,不由会心微笑,如同走过一段秋,带一肩虫鸣,一袖酒香……


刘 杰

踏莎行·秋

  田野黄深,山峦红透,一池碧水风吹瘦。群芳凋谢覆闲蹊,凉风扑面门窗叩。  一脸轻忧,双眉微皱。无心粉黛添衣袖。楼空默默与谁言?只身凭眺犹依旧。

张国忠点评:
  刘杰诗友的《踏莎行·秋》写尽秋情,值得一读。上片布景,层次分明。先是纵目远眺,田野庄稼泛黄,山前枫叶红透,秋光初显。继而拉近镜头,但见池水,已无昔日之丰满。再补足近景,由于群芳凋谢,枝体倾斜覆掩了小路,凉风已经扣打门窗了。这样层层递进,便有了林黛玉“哪堪风雨助凄凉”的秋意了。下片绘人,果然是黛玉情怀的女子,面忧眉锁,无心粉黛,空楼无望,更因秋色而填悲。当今社会,为谋生而长期分离或各种原因而独居的,其凄苦,诗者作了细微的描述,以情感人且引人深思。
      整首小词上下片层次分明,上下片开篇的两个四字句对仗工整巧妙,虽属“言情”,却有寓意,可称佳作。


詹顶峰

感秋

西风暗送一湖秋,不觉芦花白了头。
曾是千蛙通夜鼓,而今孤雁也难留。

秦淮点评:
  小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首句和承句用白描的手法,描写西风过处,湖面临秋,芦花头白如雪。写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凉之感。
  景随人移,诗由情化。昔日蛙鼓齐鸣,而今却孤雁不留,转句和结句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化了秋的悲凉和无奈。借助景物,抒发诗人对过往时光的不舍,同时也感伤光阴易逝,万事匆匆。
  '’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这首小诗寥寥数笔,却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姜俊莹

秋绪

谁与青枫醉,山前叶叶秋。
芦风应有信,萍水复何流。
蝶梦花间老,琴书纸上休。
诗心随雁远,墨影入云悠。

陈玉峰点评:
  俊莹老师的这首《秋绪》,读起来凄楚委婉,韵味绵长。首联的出句设问,对句作答,为读者描绘的是一幅枫叶飘飘,层林尽染的秋景图。颔联在此基础上继续勾勒,芦花随风散,萍水脉脉流。由此渲染出一缕淡淡的惆怅。这惆怅由何而来?颈联似乎给出了若隐若现的答案,“蝶梦花间老,琴书纸上休。”,原来是作者年轻时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的追求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此联甚好!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异曲同工。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好在初心不改,诗心常在,于是顺理成章地生出尾联,把诗心寄托于秋日南归的大雁,同样表现了一种秋日里无可奈何的惆怅。此联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全诗以秋景入笔,以秋景结情,中间借景言情,抒发感慨,浑然一体,一脉相承。这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这是自然对人的感应。自然意识,宇宙意识乃至生命意识,构筑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基础,也是我们诗词创作的不竭源泉。


米金波

故园之秋

每进家门兴不休,嫣红姹紫喜心头。
庭前彩菊烟霞蔚,屋后丹兰锦绣收。
李缀疏枝牵客梦,瓜连老蔓系乡愁。
芳馨欲醉情难舍,拍照频频画卷留。

王洪梅赏评:
      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诗的真谛贵在景真情真,景尽情不尽,语尽意不尽,笔尽味不尽。大米老师这首七律,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深邃的感情世界,诗人的身世之苦,不尽的乡愁,以及对故园的眷恋,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首联“每进家门兴不休,嫣红姹紫喜心头”。这一“兴”字,这一“喜”字,足可以体现出每当走进离别已久的家园的那一刻,心情是多么的喜悦和兴奋啊!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了太多的汗水太多的酸甜苦辣。
  颔联“庭前彩菊烟霞蔚,屋后丹兰锦绣收”,具体写景,随着作者视线的引领,房前屋后数不胜收的美景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天然的大花园,五颜六色争相开放的花儿啊,让人一饱眼福。
  颈联“李缀疏枝牵客梦,瓜连老蔓系乡愁”,承颔联,虚实结合,这一转,是此诗最浓重的一笔,表面上看似写硕果累累缀满枝,瓜连老蔓攀爬生长的景象。但实则写的却是原来昔日小院的主人因为举家搬迁成为了今日客的难以言表的心情。此时的瓜连的不仅是它依托生长的老蔓,连的更是那绵绵不尽的思乡之愁啊。
  尾联“芳馨欲醉情难舍,拍照频频画卷留”。是啊,这故园的花花草草,这故园的每一处角落,以及对故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此时此刻是用多少文字都难以言表的!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浓浓思念,深深之情,制成照片封存起来,永远留在记忆里吧!


高宏宇

闻好友秋山揽胜有寄

天籁诗心切切融,悠然独步小桥东。
五花山色人烟外,一镜霓光锦嶂中。
恨不横生播云翅,劈空掠起月湖风。
梦回偈语犹盈耳,好景常于险境逢。

刘丽秀试评 :
  秋天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宏宇用“闻好友秋山揽胜”来写,更增加了秋的意味。这样仿佛走进了好友的身世,又仿佛那就是作者本人的身世。从首联“天籁诗心切切融”中即所得。‌诗者的心是相通的,更何况是好友。“切切融”三字,顺理成章接出悠然惬意,有缓缓气色。“五花山色”,“一镜霓光”,有十足的画面感。五花山色繁驳也,一镜霓光明彻也,二者搭配深得用景之法,清 洪栋园 《后南柯·伐檀》:“只要五花应节,四正相维,八阵非常,物情相制本阴阳,垤鸣雨至占卦象。”长空外,锦嶂中,远处不能见,心中想得见,亦是如此。颈联转而言己言情,“”恨不横生”,劈空掠起是心理与现实的对比,以虚对实。这样的美好秋景登山远眺,人在秋风中,人在山峰顶,没有悲秋,,而是穿越了秋,走到了豁达的境界。继而梦回,梦醒也,虽非实际之梦,但在此处亦合理,不必强行考究。尾联点题。“好景常于险境逢”取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只有有意志的人才能登山大自然的险峰,也只有有意志的人才能登上人生目标的顶峰。整首诗构思巧妙,引经用典,用笔不俗。堪称佳作。

张耀祥

城郊葡萄园

百亩方圆掩绿茵,如珠串串倍精神。
飘香八月心甜透,再酿三秋琥珀新。

赵春岐赏析:
  经过春夏的耕耘,秋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喜悦。耀祥这首绝句将读者带到了百亩葡萄园。诗的首句用长镜头把若大的葡萄园尽收眼底。承句将镜头拉近,青藤上串串,如珠如玉,晶莹剔透,葡萄园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紫乳欲滴,翡翠晶莹,硕果飘香,使人甜透心底,一个透字把作品推向高潮。尾句似乎看到三秋果实酿出的美酒,“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里的葡萄熟了,这里的人们醉了!

《读书》上刊作品及点评

《怀旧》上刊作品及选评

黄龙诗社通讯“新时代黄龙府文学大系丛书”征稿

《乔迁之感》上刊作品及选评

《晚舟归航》上刊作品及选评

《重阳节》作品选评

《向晚》上刊作品及选评

黄龙诗社专题“网络中国节·重阳”作品选

《中秋节》上刊作品及选评

《消夏》上刊作品及选评

《家乡记事》上刊作品及选评

《普通人的诗意生活》上刊作品及选评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