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山后有个长荡村,地属长洲县境界。村中长居着一支钱氏家族,其家风清肃,子弟多乐善不倦。嘉靖年间,长荡钱氏有个叫钱湧峰的,幼时染上目疾,双眸赤如玛瑙,看上去十分怪异,他自己颇以为苦,但几十年来无药可医。这天他驾舟出外探亲,渡浒墅关,在船上过了一夜,次日一早,发棹启行。走了不到半里,见岸上一个白衣老叟,背负一口竹箱,伸手拦船,要求搭载一程。钱家的小厮都道:“这地方有强盗出没的,咱们还是别多管闲事吧。”“没错,不要理他,天知道是什么人,赶紧划船走路。”钱湧峰道:“这样一个年迈的老人家,怎么会是强盗?把船拢过去,扶他上来。”小厮们嘟了嘴,摇船靠岸,搭好跳板,扶了老叟上船,钱湧峰很客气地请他入舱。其时晓雾半开,林容微露,主宾对坐款谈。钱湧峰听老叟吐属不凡,言旨高远,绝非庸流,心下敬重,说道:“晚生船上携有浊酒,老先生不嫌简慢,何妨同吃几杯。”老叟道:“甚好。”当下奉上酒来,斟落盏中,芳香酷烈,原本普通的村酒,竟变成了上等佳酿,钱湧峰大奇。二人对饮数盅,看看酒差不多了,钱湧峰道:“老先生可欲用饭?”老叟道:“偏劳。”小厮取出昨日的冷饭,开上来时,只见热气蒸腾,小厮诧道:“怪了!隔夜的饭,怎么跟刚蒸出来似的?”小厮、舟子都探头探脑地来看,窃窃惊语,不知那是什么缘故。酒饭用罢,老叟问起钱湧峰道:“眼疾何以如此严重?”钱湧峰道:“多年的痼疾,一直治不好,因每况愈下。”老叟打开竹箱,取出一张纸片,一瓶桃花酿,伸指探入瓶中一蘸,刷刷数指,画成一头仙鹤,交给钱湧峰道:“回家后供在神堂里,不要弄丢了。”看看舱外,道:“老夫到了。”辞过钱湧峰,登岸而去。钱湧峰立在船头看着,寻思:“这位先生真是个奇人。”却见老叟足下腾起五色彩云,捧着他凌空飞升,没入青云不见。 满船人无不大骇,跪在船板上望空叩拜。钱湧峰亲也不探了,急命返棹回航。一到家直奔神堂,将那纸鹤供了起来,从此早晚香火不断,虔诚礼拜。他那积年目疾,一朝而愈,家亦暴富,五十年间,财产积至巨万,钱湧峰一生平安,最后寿终正寝。他死之后,一日神堂好端端的忽然失火,将全家屋舍烧成了灰烬。那一天,全村人都目睹了奇异的景象:就在钱家的熊熊烈火之中,飞出一只朱羽仙鹤,划破清朗的天宇,冲霄而去。虎丘山1后长荡村,属长洲县2,钱氏居焉,其家颇行善。嘉靖中,有号湧峰子者,少病目,两眸赤如火齐3。一日探亲过浒墅关4,凌晨整棹,行未半里,见岸上白衣老叟呼求附载。僮奴哗然,谓此地有盗,不知何所人,未便轻诺。钱君敬其老,亟命延之入舟。于时晓雾半褰5,林容微露,促席相对,吟谈豁然。钱君见老叟言论风旨异于常流,心益敬之,问:“先生欲饮乎?”曰:“可共饮耳。”酒至,则变为红泉6。问:“先生欲饭乎?”曰:“可共饭耳。”及饭至,则又气蒸如丹砂。舟中人相顾惊愕,罔测所以。老叟因问钱君曰:“何以病目至此?”对曰:“疾痼矣,不能愈也。”老叟乃索簏7箱中片纸,用指头蘸桃花酿画一鹤其上,授钱君云:“还家即供之家神堂内,无失也。”遽登岸别去。忽见隔林中涌出五色彩云,捧老叟足,去地渐远,凌空上升,久之方灭。 钱君大骇,出作礼,遂命返棹。供养仙迹于神堂,晨夕炷香炉中,躬自参礼。自此积岁之目眚一朝顿除。家亦骤富,五十年间,起至巨万,钱君竟以寿终。忽一日神堂火起,屋庐荡然,遍村人咸见起家火中飞出朱鹤一只,冲天而去。王征君稚登8松下说此。 虎丘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海拔虽仅34米,而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公元前496年,吴越槜李之战,吴师战败,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所伤,归途不治。阖闾之子夫差发十万军民为父营造墓冢,积土成丘,埋骨三日后,忽有白虎现身,蹲踞丘顶,因得名“虎丘山”。唐代《吴地记》引《史记》(今本《史记》未见):“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更言,夫差将扁诸、鱼肠等三千把名剑随父王遗体封入墓中,那头白虎,正是剑气金精凝结化生:“阖闾死,葬于国西北,名虎丘。穿土为川,积壤为丘,发五都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摙土。冢池四周水深五丈馀,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池广六十步,黄金珠玉为凫雁,扁诸之剑、鱼肠三千在焉。葬之已三日,金精上浮为白虎,蹲其上,故曰虎丘。”《吴地记》又云,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合,东巡至此,他素知当年吴越之地铸剑宗匠如云,天下名剑,泰半出此,听闻阖闾墓穴之中封藏着宝剑三千口,不由心动。到了阖闾墓前,赫然见一头巨虎当坟而卧,始皇亲自挺剑刺去,那虎吼啸而奔,始皇一剑刺空,正刺在一方巨石之上,石坼地裂,陷成一池,就是今天的“剑池”了。宋代《太平寰宇记》则提出,孙权亦曾来发掘阖闾墓,一无所获,那剑池却是孙权挖剑留下的。观乎同时期曹老板发丘摸金的行径,孙权在自家地盘上掘人坟墓,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长洲县: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分吴县置,明代为苏州府衙驻地,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狯园》作者钱希言父辈因结一强仇,举家避往吴县(今苏州吴中区和相城区)定居,与长洲密迩,故多闻其地传说。 火齐:火齐珠,一种赤色宝石,又名“火珠”、“玫瑰”。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唐人颜师古注:“晋灼曰:'玫瑰,火齐珠也。’火齐珠,今南方之出火珠也。”《说文·玉部》:“玫,玫瑰,火齐珠。”火齐珠实质可能是一种云母,多呈赤色,亦有白色者,《本草纲目》:“《唐书》云︰东南海中有罗刹国,出火齐珠,大者如鸡卵,狀类水精,圆白,照数尺。日中以艾承之则得火,用灸艾炷不伤人。今占城国有之,名朝霞大火珠。”又引《异物志》:“南天竺诸国出火齐,状如云母,色如紫金,重沓可开,析之则薄如蝉翼,积之乃如纱,亦琉璃、云母之类也。按︰此石今人以作灯球,明莹而坚耐久。”这句描述的是未打磨成珠的矿石形态,呈层状、片状,可剥分,与云母的特性极为相像。当然,古代矿物分类不严谨,同名异物情况普遍,甲书记载的火齐珠,跟乙书记载的火齐珠可能压根不是同一种东西。至于为什么叫做“火齐”,《本草纲目》引《续汉书》:“哀牢夷出火精琉璃,则火齐乃火精之讹,正与水精对。”既然有世上有水晶,那么相对的也有火晶,火齐珠本来就是火晶,只是传着传着把“晶”讹传成“齐”了。 浒墅关:在今苏州西北,原名“虎疁”。因唐高祖李渊之父名叫李虎,唐代讳“虎”字,遂改“虎”为“许”;又因五代十国的吴越钱缪讳“疁”字,改“虎疁”为“许市”。后又讹音为”浒墅“。 褰[qiān]:(烟雾等)散开。《水经注》:”自非烟褰雨霁,不辨此远山矣。“ 红泉:泛指仙泉之水。典出《洞冥记》,原典是东方朔吹给汉武帝的众多牛逼之一。汉武帝有一次跟东方朔谈起长生不老的话题,东方朔吹牛逼说:”臣能使年轻人不变老。“(言外之意就是陛下你现在老了,臣就没法子了)汉武帝问:”真的?你说吃点啥能长生不老?“东方朔道:”东北的地日之草,西南的春生之鱼,皆可令人不老。“汉武帝问:”你咋知道?“东方朔说:”日神羲和的驾车灵禽三足乌,最喜欢吃那地日之草,但是鸟兽吃这种草时容易上瘾,一上瘾就不想动弹了。羲和为此不得不用手捂着三足乌眼,不让它老往下界跑。“汉武帝越听越玄乎,问:”这种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文:’子何以知乎',你为啥用知乎?)“东方朔腆着脸继续吹:”臣小时候掘井,不慎失足掉了下去,不知道为啥,臣没有摔死,臣的爸妈也不来找,亲友也不来找,臣也不想办法求救,就那么在地下待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有个人钻土出来,说要带臣去找地日之草,臣就跟着去了。去的路上,隔着一方水域,名叫红泉,无船可渡,那人脱下一只鞋子给臣,臣乘而渡泉,到了仙草生长之处,臣采了不少来吃。“ 簏[lù]:竹箱、竹篓。 王征君稚登:王稚登(1535-1612),字百谷。祖籍常州武进,先祖本姓乌,永乐时移居苏州长洲县,改姓王。十岁能诗,长益骏发,名满吴会。万历间,与屠隆、王世贞等祖织南屏社,人称“侠士”。承文征明之风,继主吴门文坛三十余年。书法精于篆、隶,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诗文秀逸清新、不事雕凿。与钱希言一样,布衣山人,终生未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