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经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宝宝终于降生,全家沉浸欣喜之时,宝妈也终于“大获全胜”,可以好好休息。
42天的产褥期是调节身心的重要阶段,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坐月子,这段时间关系着宝妈今后的身体状况。
如果不注意营养调理和日常生活习惯,留下月子病困扰将难以摆脱。

整个月子期间宝妈的饮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料,很多家庭在孕期就会商量怎样坐月子。
按我们的传统大部分家庭都是由婆婆照顾月子,但是人们已经不会顾及那么多习俗,很多宝妈坐月子也会由亲妈照顾,或者请月嫂、到月子中心等多种方式。
作为独生女的小影,坐月子时亲妈当然要亲自照顾才放心。妈妈认为月子期非常关键,稍有细节注意不到,留下病根就是一辈子。
为此小影妈妈在小影怀孕时就开始看有关产后护理的书籍,妈妈说过旧传统现在不适合了,为了把女儿照顾好,很是下功夫。

临产前小影妈妈就从郊区搬来了,公婆和小影住一个小区,所以婆婆照顾起来也比较方便。
出院后,婆婆提出由她来负责照料宝宝,而小影妈负责照顾女儿的饮食,这个提议无疑比较合理,因为妈妈最心疼女儿。
可是刚过了一周小影就想哭,她觉得妈妈照顾自己月子非常周到,饭菜可口,也没有其他宝妈曾经说的月子情绪,感觉很幸福,就是妈妈太辛苦。
原来妈妈每天不仅要给小影做6、7顿月子餐,而且餐餐不重样,严格按照月子食谱搭配。

妈妈每天早上照顾小影吃完早饭,就早早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
到家又要搀扶小影上厕所,给她洗衣服。这一切收拾利索后,又要在中午前给小影做一顿加餐,接着又要忙着做她自己和小影婆婆的中午饭。
小影一直劝妈妈休息会儿,可妈妈闲不住,不是打扫卫生就是准备下一餐的食材。
再看看婆婆,因为同一小区,她早上吃完早饭才会过来,照顾宝宝也仅限于换尿不湿、洗洗衣服。
而吃奶、哄睡都是小影的事儿,晚上吃完晚饭没多会儿便回自己家休息。

一天下来妈妈看起来非常疲惫,甚至都抽不出时间好好抱会儿自己的外孙,小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妈妈却说为了女儿身体恢复好,累点也值得。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一次节目中说,照顾月子亲妈最合适,不仅有利于产妇恢复,还利于家庭和谐。
确实亲妈更了解女儿生活习惯,也最包容女儿,月子期间情绪波动大,有亲妈在感觉更温暖。
而婆媳矛盾在照顾月子期间更容易爆发。但是婆婆和亲妈谁是最合适月子人选,还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不管亲妈还是婆婆,要看双方老人的身体情况,因为照顾产妇吃喝,洗衣做家务还要照顾宝宝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事务,甚至不分昼夜。
老人的身体是关键,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累倒了,老人受罪,子女过意不去。

婆婆还是亲妈照顾月子,要选身体好的一方,或很多家庭选择两位老人分工配合,轮流照料,能互相分担不至于特别累,也是不错的办法。
现在有的老人认为自己养大儿女已经尽到义务和责任,到老年了应该有自己的晚年生活。
这样的情况,不管是亲妈还是婆婆,就要根据老人意愿,看是否心甘情愿照顾月子。

如果有任何勉强,有情绪的情况下不仅不利于产妇恢复,还会引发家庭摩擦气氛紧张,弊大于利。
月子期间,新手宝妈照料宝宝免不了手足无措,如身边有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就踏实多了。
要看婆婆和亲妈谁更有经验照顾婴儿,不仅可以分担宝妈的压力,还能更好地照顾宝宝,两全其美。
首先婆媳矛盾是千百年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很多人心里认为婆婆毕竟不是亲妈,并且生活习惯未必相同,脾气性格双方未必互相了解。
关系再好如果稍有摩擦难免产生隔阂,两人心情都会受影响,甚至影响家庭关系。
其次关于养娃理念,婆婆如果按老年人的传统经验带娃,宝妈看不惯,很容易产生分歧闹不愉快。
而亲妈就不一样了,亲妈为了女儿好,愿意认同女儿的带娃方式。

最后相处氛围,女儿和亲妈相处起来更轻松,即使产生矛盾也能互相包容不会有隔阂,更利于家庭和谐。
不管亲妈还是婆婆都希望子女生活得幸福,她们更疼爱孙辈,只是在照顾月子上要考虑客观因素,从身体状况和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角度出发。
只要平时多和老人沟通,及时交流各自的想法,就会融洽相处,宝妈也能幸福地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