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滂:潇洒词祖,情胜大家

 林歌作品 2021-12-13

  

毛滂,北宋词坛五大家之一,与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并称。

他为人“俯仰自乐、不沾世态”,作词“潇洒明润”,是“潇洒派宗祖”。

他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祖父毛德拱,官至工部侍郎;父亲毛维瞻,与北宋名臣赵抃有乡党之谊,与苏轼、苏辙交好。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毛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尤其喜欢屈原的《离骚》和韩愈的文章,常“日夜携持”。

他则表示:“某少年时狂捐好功名,不量才,谓富贵可俯拾以得。”

但现实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参加科举,名落孙山,最后靠荫补才得以入仕。

元丰六年,毛滂在父亲去世后,赴任任修县县尉之职。后来又辗转郢州、饶州、衢州、武康任职。

尽管仕途坎坷奔波,但毛滂本性清雅,他将所有的情感和挫折,都寄情于山水之中,借词抒怀。

“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石栏杆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写的是寄居僧舍的疏淡。

“手抚归鸿,坐临烟雨帘旌润。气清天近,云日温栏楯。”写的是登楼观雨的浩渺。

“隔墙杨柳舞腰斜,傍砌鹅梨玉作花。此地风光谁管领?小诗收入长官家”,更是清新隽永,颇具潇洒之风。

重要的是,毛滂开启了宋词将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趣成为一种生活理念,并且达到了清超绝俗的境界。

像其他词人一样,爱情主题也是毛滂的重要题材。

这得益于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的好妻子。

毛滂的妻子赵英,是北宋名臣赵抃之孙女。

她“薄铅黛,衣简文绣”,然而却盛待宾客,慈惠下人。

十八岁时,她由赵抃作主,嫁与毛滂。

青年时代的毛滂,“性懒慢,不喜为吏,家人辈窃共笑且骂,以为痴拙人”。

赵英却劝慰他说:“人生衣食裁足,正可休。君先大家,殆藏万卷,其间圣贤俱在;君虽闭门以老,终不落寞。”

可见赵英不仅是毛滂的好妻子,更是他的人生知己。

情投意合的夫妻生活,便成为毛滂作词的重要主题。

“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无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象,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

——是写知己在旅途中,对妻子的眷恋。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是写知己与妻子共度七夕佳节。

转眼间,到了哲宗元祐年间。

毛滂前往杭州,担任法曹一职。

在那里,他重逢了父亲生前的好友,同时也是当时的文坛大佬,苏轼。

因为父亲毛维瞻的缘故,毛滂与苏轼和苏辙很早以前就有结交。

苏轼也对他的作品交口称赞:“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

意思就是说,虽然现在写文的人很多,能够让人称得上喜欢的,却并不多,尤其是像你这样读起来闲暇自得、清美可口的,就更是少了。

后来,由于新旧党争,苏轼作为旧党被贬谪到海南,但毛滂仍然坚持与他千里通信。

而他潇洒的词风,也正是此时受到苏轼的影响而形成,变得潇洒明净,充满快意。

后来,苏轼知杭州,毛滂任杭州法曹。

有一次宴席上,一位叫做琼芳的歌姬,唱了一首《惜分飞》: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这首词上阕写别离画面,下阕写别后在僧舍的刻骨相思。结尾设想今夜情思。全词境界和意象壮阔辽远,“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再加上琼芳凄婉哀怨、催人泪下的歌声,让在座的宾客无不感动叹息,尤其是苏东坡这样至情至性的人。

席间,他倾耳细听,不时还低下头若有所思。

曲罢,苏东坡忍不住称赞道:“妙极,真是一首难得的好词呀,写尽了人间的离情别绪!”

接着问琼芳,这首词的作者是何人。

琼芳答道。“是毛法曹。”

苏东坡不禁惋惜:“原来是泽民呀,众多僚属中有如此才子,我竟然不识明珠,真是可惜可惜呀!”

说完,连忙追书一封,派人将毛滂叫来。

后来,苏轼又阅读了毛滂诸多词作,赞称:“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

他还精心为毛滂写了《荐状》,但由于苏轼陷于党争之中,仕途坎坷,所以这次荐举,无疾而终。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在毛滂身上得到了印证。

虽然苏轼的推荐,未能给他带来功名,却引起了另外一个政坛大佬的注意。

这个人就是时任右仆射的曾布。

崇宁元年,毛滂得到的曾布的举荐,进京为删定官。

删定官,负责修改审定律令。

但好景不长,曾布因为与时任左仆射的蔡京政见不合,被罢职,毛滂受到牵连,受审下狱,最终罢官归里。

宋徽宗政和五年,毛滂在秀州为官,“突遭文字疑似之罪,免官去职”。

当时的毛滂,家口众多,日显困窘,病眩加重,无药可用,处境凄凉。

不得已,他便向同样对他的词名青眼有加的蔡京乞援,希望还乡度过余生;“某憔悴都城下,冬一裘夏一葛,凡四更裘葛矣。”

后来,在蔡京的保释下,毛滂得以幸免。

毛滂感恩戴德,为蔡京祝寿而作《玉楼春》: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自此,为了向蔡京靠拢,写下了大量装点“盛世”、粉饰“太平”和歌颂“功德”的作品。

毛滂便时人看作蔡京门人,也被诟病人品不佳:“徒擅才华,本非端士。”

对于毛滂先投靠苏轼,再投靠苏轼的政敌曾布,最后依附曾布的政敌蔡京的行为,不仅时人贬低,甚至连蔡京的胞弟蔡卞都嗤之以鼻。

有一次,在蔡氏家宴上,毛滂和蔡卞以池中鸳鸯为题,即席赋诗。

蔡卞诗曰:“莫学饥鹰饱便飞。”

毛滂和诗:“贪恋恩波未肯飞”。

蔡卞笑道:“不是刚从曾相公池中飞过来的吗?”

毛滂一时间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居京师多年后,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毛滂自此下落不明,或老死故里,或死于战乱。

毛滂词作编选入《东堂词》,现存200余首。

毛滂的词,受苏轼、柳永影响很大,无秾艳语词,在自然平易中见真挚。

写景极尽浅淡,抒怀简易平白,有南唐后主李煜遗风。

其潇洒疏淡、不沾世态的风骨对其后姜夔、张炎、谢逸、苏庠、朱敦儒、杨万里等词人都颇有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