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大师——董寿平

 中國書法協會員 2021-12-13

董寿平(1904一1997)以画松、竹、梅、兰著称。他笔下的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

董寿平先生是山西临汾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和北平东方大学,1927后定居于北平,正式开始书法绘画的学习和研究。1931年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直到1997年去世,董寿平先生在画坛驰骋70个春秋,成为“画坛巨匠”。

董寿平先生以写意中国画名世,“寿平松”“董梅”脍炙人口,“黄山巨擘”也广为人知,是十年动荡后不多的文人画大家。董先生出身名门,其先祖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与王铎(同系山西洪洞人)有交往。

到了董先生这一代,藏书万卷,他得以饱览文史典籍。董寿平先生于绘画用力甚勤,所下功夫远在书法之上。故饱读诗书的董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实质有着切入肌肤的深刻理解,作为中国文化的集中载体 书法,无疑也是他所具备的一种基本修养。

董寿平先生精于用笔,是以书法入画法,这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对现代人来说,应是“画源于书”。许多跟随董寿平先生学画的画家,不明白这个道理,学他画梅则红艳夺目,学其画竹则故作扭动,仅得皮毛,去其精神甚远。

“书画同源”还应有根本的大同,即同源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所谓阴阳太极,所谓知白守黑,所谓物我同化,天人合一,所谓写意写神等,一个黑白阴阳对比消长的世界,才是中国文化与艺术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

董寿平先生的书画艺术,正是建立在传统哲学与现代思考之上的。他不求“各体皆工”,只以楷书行书题字、题画,能以这两种书体真实抒发先生的审美感受。即便是绘画,董寿平先生的题材也不是很多,只有梅、兰、竹、松等几类而已,但每一种题材,都能达到“技近乎道”“物我为一”的境界。

董寿平先生能写一手风流潇洒的行书和楷书。他早年曾习颜、柳楷书,至今在其书作中还能偶露端倪。董寿平先生写匾一般用楷书,却能融合诸体,既稳重端正,又不失其流丽的特点。董先生行书以二王为宗,旁参苏、黄、米诸家,作书行笔酣畅,神采飞扬,优美典雅,极自然之状,富书卷之气。董先生尤长于题跋,所作跋语语句铿锵,文辞优美,文采斐然,哲理深邃,堪称双绝。

董寿平先生书法除得益于他的修养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他的眼界。董先生作为书画鉴赏家,曾阅览了诸多书画珍品,当然也见到了许多赝品。慧眼可以知真伪、定高下,故董寿平先生的书法于前人多能扬长避短,综合诸家。我们只能大致将董寿平先生的书法归于帖派,而不能确切指出来出自哪一家、哪一帖。能看出好,却让人不知道出自哪里,就是因为董寿平先生食古能化,绝不是将所学的碑帖进行简单的拼凑。当然,董寿平先生主要精力在绘画上,加之晚年名气太大,导致有许多应酬之作行世,其中有不少败笔。然即使如此,晚年的董寿平先生,书作于流美中益显苍老,使人想见古人“人书俱老”之说非妄谈呓语。老一辈画家中,陆俨少、谢稚柳和程十发等不多的几位,其书法可与董寿平先生仿佛,亦实难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