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天象 李晟驻兵渭桥时,火星停留在木星附近,经过很长时间才离去。 幕僚认为火星离开木星象征着皇室的福象,应当赶快进兵,都向他祝贺。李晟却表示,他没有把握搞明白高深莫测的天象,只是考虑到皇上仍置身于旷野之中,自己作为人臣应该战胜敌人,死不足惜罢了。 攻克长安后,李晟对这些属下提到当时的天象,表示并不是要拒绝他们的意见,而是因为金、木、水、火、土这五颗星的运行没有规律。他担心,万一火星再次靠近木星,我军受天象言论的影响就会不战而自溃。 他的属下这才明白李晟的深意,都向他认错。 (作为大将,应善于利用星象等外部因素来稳定军心,最终获取胜利,而不是因果倒置。) 不割地 为了剿灭朱泚[cǐ],德宗请吐蕃发兵协助,答应在成功以后将安西、北庭两地给吐蕃。 朱泚被杀后,吐蕃前来要求土地,德宗打算兑现承诺。 被德宗请回朝廷的李泌表示反对。他认为,安西、北庭的民风彪悍,这些地区控制着西域五十七个国家以及十个姓氏的突厥人,可以阻止吐蕃合兵一处,向东侵犯。而且,这两镇比较遥远,孤立无援,当地人仍竭尽全力为国家坚守边疆近二十年。现在,大唐忽然遗弃了他们,并转交给戎狄,必然引发他们内心深深地怨恨。以后他们跟随吐蕃一起侵扰大唐,就如同报私仇一样了。 此外,吐蕃一直在观望局势,并不肯进军,暗中与大唐内部交战的双方都有往来,还趁机大肆劫掠了武功地区。说到底,吐蕃并没有任何功劳于大唐。 众大臣也认为李泌讲得对,德宗就没有将二镇给吐蕃。 (不死板地兑现承诺,统筹考虑才是大局观。) 单骑平叛 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死了节度使张劝,暗中勾结李怀光的将领达奚小俊为外援,希望朝廷授予他节度使的旌节。 德宗担心蒲、陕联合抗拒朝廷,一时难以制伏,还将阻隔目前的水陆运输。他任命李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前去平定此事。德宗本打算让神策军护送李泌就任,李泌分析陕州城三面是绝壁,不可强攻,而且当地的百姓并不拥护达奚抱晖,多带兵马反而导致他固守营寨,不利于快速解决,不如自己单人匹马前去。 李泌请德宗下敕令马燧与自己一起辞别离开长安,做出河东军队遥相呼应,支持自己的声势。另外,他故意对在长安的陕州的官员宣称,如果达奚抱晖立下功劳,朝廷就会赐给他节度使的旌节。这些举措稳住了达奚抱晖。 李泌单骑出潼关后,又谢绝了节度使唐朝臣率领三千步骑兵的保护。 众将不听达奚抱晖禁止迎接的命令,仍前来迎接李泌。李泌自信地笑道,这次的任务肯定能成功。 在李泌距离州城十五里时,达奚抱晖也出来谒见李泌。李泌称赞他代理军队的功劳,安慰他不要把军中的闲言碎语放在心上,又安抚了其他众人。达奚抱晖听了,非常高兴,城中人心也稳定下来。 李泌只是忙于查看帐簿文书,核对粮食储备 入城的第二天,李泌把达奚抱晖叫到住宅,让他赶紧逃走,自己会暗中接走他的家小,并保证他的安全。在李泌向德宗告别时,德宗将陕州参予作乱将领的名册交给他,让李泌杀了他们。 而李泌打发走了达奚抱晖,并没有追查其他将领。在德宗的一再命令下,无奈之下,李泌将兵马使林滔等五人加上铐镣,送往京城,还恳切请求德宗赦免他们。 德宗遣送他们戍守天德军,仍在一年后,杀了他们。达奚抱晖则逃亡在外,不知去向。 (李泌有才,可惜未遇明主,也违背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的行为准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