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行密、董昌称帝、饿鹰、不受外援--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二百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杨行密

淮南一带遭受战乱接连六年,当地士人和百姓辗转迁移几乎走光了。可是杨行密凭借勤奋节俭保证军中供给充足,招收安抚流离的人民,减轻徭役少征赋税。没有几年的功夫,官府和人民都富有起来,几乎恢复到太平盛世时的状态。

1,补丁衣:

杨行密巡视泗州离开后,泗州防御使台濛[méng]在他的卧室内发现一件补丁衣服,就赶紧骑马把那件衣服送还杨行密。杨行密笑着说:“我小时候家中贫寒,出身低贱,现在我也不敢忘本。”之前台濛曾大肆装饰官府,听后不觉十分惭愧。

2,恰当贸易

杨行密想用茶叶和食盐换取百姓的布帛,以弥补军费的不足。

掌书记舒城人高勖认为,战乱刚过,老百姓家中十室九空。官府如果因为谋利,逼迫他们,将会使百姓再次反叛。他建议,不如与邻道互通有无,进行贸易,这样可以保障军队的供应,人民的耕作纺织也能得以恢复。杨行密采纳了高勖的意见。

3,容人之量:

杨行密不擅长骑马射箭这些武艺,却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待人处事推心置腹,没有任何猜忌。有一次,他早晨出去,跟随的人剪断驾辕马臀部的皮带,拿走那上面的金饰。杨行密知道了也不追问,仍象以前一样在早晨外出。人们都佩服他的心胸和度量。

4,识人之智:

杨行密收养的一个养子被他的长子杨渥憎恨。他觉得这个孩子质朴聪颖,与众不同,就转赠给自己的下属徐温为养子。徐温给他起名叫徐知诰。徐知诰侍奉和孝敬徐温超过徐温的其他几个儿子。

有一次,徐知诰得罪了徐温,徐温用鞭赶走他。等到徐温回到家里,徐知诰跪在门口迎接。徐温问他:“为什么还在这里?”徐知诰流着眼泪回答说:“做儿子的离开了父母还能到哪里去呢!父亲盛怒时候就先回到母亲的身边,这是人之常情。”

徐温因此更加疼爱徐知诰,让他掌管家中事务,家里的人没有不听他话的。等到徐知诰长大了,喜好读书,善于射箭,且见识不凡,器度英伟。杨行密经常对徐温说:“徐知诰才能杰出,各位将领的儿子都比不上他。”

苏州刺史成及被俘获,杨行密察看他家里收藏的东西,只有图书、药物,就很敬重他。杨行密放了成及,并任命为行军司马。成及跪谢杨行密并且流着泪说:“我全家族有一百口人在钱[liú]那里,我身为刺史失掉苏州而不能以身殉职,怎敢再谋求荣华富贵!“他举起佩刀就要自杀,以保住家族的性命。

杨行密立即抓住成及的手,阻止了他,接着予以妥善安置。成及的屋里也有兵器,杨行密常常身穿单衣到成及那里,与他一同喝酒吃饭,毫无疑虑。

董昌称帝

越州义胜节度使董昌政治苛刻为人暴虐,在正常的赋税之外,又增加几倍征收,拿来向朝廷进贡奉献和内外馈送。朝廷认为董昌忠诚,奖赏诏令连接不断,他的官职高升到司徒、同平章事,并获得陇西郡王的爵位。

董昌仍不知足,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越王。但朝廷没有准许,董昌很不高兴。有谄媚阿谀的人劝他与其做越王,还不如称做越帝。民间谣传世道要变,人们纷纷请求董昌称帝。董昌欣喜若狂,派人出去答谢说:“时机还不成熟,时机一到我自然要称帝的。”

官吏百姓纷纷进献预示大吉的隐语和祥瑞征兆,举不胜举。开始时,赏给进献的人几百缗钱。后来进献的人越来越多,赏钱逐渐减少到不过五百、三百文而已。

董昌杀掉了反对他的黄碣、吴镣、张逊,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命令所有属下称他为“圣人”。

唐昭宗诏令革除董昌的官职爵位,委派钱镠[liú]征讨董昌。

董昌喜欢听到钱镠的军队坏消息,奖赏那些说钱镠军队疲惫不堪且粮食耗尽的人。反之,则会惹怒他而被杀。董昌率军出战失败,被困越州城后,他这才害怕起来,去掉了帝号,宣传要重新做节度使。

顾全武猛攻越州,董昌仍占据内城顽抗。钱镠派遣董昌的原来将领骆团欺骗他出城。董昌以为得到朝廷允许自己退休的诏令,就交出官印,在返回临安的途中被杀。

(董昌是唐末第一个称帝的,但他绝不是最后一个野心家。)

饿鹰

李克用平定王行瑜时,李罕之向李克用谋求守节度使官职。

李克用对李罕之说,自己已上奏朝廷催促苏文建赴任宁节度使,如果马上出尔反尔,会引起朝廷内外的舆论哗然。

李罕之私下对盖寓抱怨,称自己年迈,已厌倦征战,希望能在一个自己的镇里养老。盖寓为李罕之说情,李克用仍不答应。

每当有藩镇官出缺,李克用也总是不考虑李罕之,使得他心情相当郁闷。盖寓担心李罕之会生异心,李克用对盖寓说,自己并不是舍不得一个镇,而是李罕之这个人,象鹰一样,饥饿的时候才会尽心为己效力,吃饱了以后就会飞走!

(这和曹操对待吕布的策略类似)

《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不受外援

回鹘派遣使臣前来进贡,请求发兵前来救难。昭宗命令翰林学士承旨韩偓[wò]复信允许。

韩偓认为,戎狄怀有野兽般的心肠,不可以倚靠和信任。如果他们看见国内生活豪华奢侈,但城邑荒芜残破,装备破旧且兵士疲备,必定有轻视中国之心,引起他们的贪念。况且自会昌年间以来,回鹘被中国打败,恐怕他们将乘机报复。在赐给回鹘可汗的书信中,只说遇到小小的盗贼,不需他们前来救难,以阻止他们的侵犯阴谋。

昭宗听从了韩偓的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