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法、帝国崩溃的军事原因---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之四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四,作战相关

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作战的一些特点,如运动战、迂回战、打击后勤、注意协调等。

1,运动战

由于经济中心的转移,东部城市成为新的首都,却缺乏长安的形胜,使得中国的军事战略也出现了变化。唐代之前军事行动主要依托于战略地理,守住城池是战争的关键因素。而宋代之后,机动战的特征更加明显,守城逐渐让位给了野战和机动战。

唐代末年,一群思乡的士兵在庞勋的领导下,在桂林发动起义,千里跃进向徐州进军。

这表明,在中央政府控制力已经腐朽时,运动战比起守城战,更适合实力弱小的起义者。之后的黄巢、李自成、中国工农红军都借鉴了这条经验而取得成功。

2,迂回战

蒙古人作为世界上最擅长迂回和奇袭的民族,在历次战争中,将迂回攻势运用到了极致。

在夺取金国中都(现北京)的战役中,蒙古人从山西迂回紫荆关,抄中都的后路。灭金之战中,又从陕西经过汉中进入湖北,迂回到金国以南。在与南宋的对峙中,又迂回到云南大理,以图对南宋实行全包围。在对中亚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又先迂回到更遥远的布哈拉,将首都撒马尔罕包围。

3,打击后勤

现代战争以后勤为支撑,古代也是如此。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是兵力更强的一方,同时拥有着地理的优势,将曹操压缩到济水边上,处于背水的位置。如果按照实力对比,失败的将是曹操。但决定了战争成败的却是双方对于后勤的态度。

三国时期的各个军阀都吃过后勤的苦头。董卓为了筹集军费,将秦始皇时期留下的铜人都熔化了铸钱,却买不到粮食。袁绍的军队要靠路边的野枣糊口,而袁术的军队则寻找贝壳充饥。曹操是最先意识到粮草重要性,开始有计划进行屯田收集粮食的。袁绍对于粮食和后勤工作的忽略,让曹操找到了可乘之机。最先缺粮的曹操反而出兵袭击了袁绍的粮队,造成对方也缺乏粮食,并最终获胜。

安禄山也十分重视保证保证军事补给线的畅通,同时尽快破坏敌人的军事补给线。唐代首都长安只是政治中心,必须靠江淮的物资来养活。安禄山成功地封锁了江淮到首都的大运河,造成了京城的恐慌。

4,作战协调

军队不是人数越多就越好,队伍规模大时更加考验将帅的协调能力。

苻坚刚刚统一不久,他的军队是由各个征服地域抽调的,人心本来就并不一致。作为主帅的他缺乏协同指挥的能力,致使各路大军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退后命令,竟然演变成全军的溃退,造成了淝水之战的失利。

隋炀帝组织了上百万人(号称两百万)的东征高丽行动。这支笨拙的大军以每天四十里的速度向边境爬行,由于行进太慢,失去了与水军会和的机会。在水军先败的情况下,陆军只好单独进击。本来高丽已打算投降,但皇帝不准,来回的请示和传令又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决定要攻城时,竟然发现自己的粮食都已吃光了,远征失败。

五,帝国崩溃的军事原因

书中对于帝国崩溃的军事原因也作了一番探讨。

1,秦国

战国时期的秦国是一架典型的战争机器。征服六国后,为了防止六国的民间反抗,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收缴天下的兵器,只准秦国的军队持有武器。

这造成以下两个结果,在军事上导致了秦国的崩溃:

(1)六国地区的年轻人无法参军,经济又由于管制下滑,上升通道被堵死,在民间形成了巨大的不满。

(2)秦朝的主要兵力仍在关中,在六国区域内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守军。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由于没有政府军,反而成了游击队的天堂。

2,唐

唐代继承了隋代和北周的军事制度,建立了以府兵制为基础的军事制度。所谓府兵制,指的是士兵以府为单位聚居,他们既负责打仗,在打仗之余也要在朝廷给的土地上种粮食养活自己。

可是随着惰性的增加,士兵并不乐于种地,而划拨的土地也不够维持他们的军事行动经费,最后只能靠政府拨款。唐代恰好又有庞大的对外战争需求,到了玄宗时期,已经没有办法依靠正规财政来供应军队需求了。

朝廷的解决方案是设立了节度使制度。这样,原来仅负责地方军事的节度使扩大了权力。

他们不仅负责招兵买马,还负责民事和税收权,同时可以选择下属官员,拥有任命权和监察权。节度使直接从民间募兵,形成了忠于自己而非皇帝的队伍。

当兼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丞相爆发矛盾时,已无法阻止他的叛乱了。

3,宋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为了避免下一次兵变,改革了中国的官僚制度,加大官员和兵员的冗余度,让他们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宰相赵普向赵匡胤提出了三点计策:在政治上,削夺其权;在军事上,收其精兵;在财政上,制其钱谷。

为了养活冗官和冗兵,宋代不得不生成了极端复杂的财政体系,从国有企业、专卖制度、金融体系等各个方面,从民间抽取财富,即便这样,仍然无法满足政府的需要。与此同时,士兵的战斗力却得不到保证,将军们由于没有足够的权力,处处受到制约,只能连打败仗。

总之,宋太祖在防止内部叛乱上极端成功,却牺牲了对外作战能力。这决定了宋代对外战争的失利,最终亡于北方民族。

(这三个帝国的崩溃,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注意全国布防和驻守,吸引各地年轻人入伍,军政分离,建立支持军事作战能力的健康财政制度。)

六,简评

本书梳理了自秦汉以下,至明清的帝国军事特点,其中已奉献了颇多的心得和发现,对读者大有裨益。关于军事的话题,书中还有一些遗漏,包括以下的一些方面。

1,地理图集

考虑到地图出版的复杂性,最终原书中并没有配作者精心准备的地图。如果要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本书,最好准备一张全国地形图。更详细的地图图册,可参考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战争史》。

2,兵器、战法

作者的参考书目为纪传表志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其余史书、典制会要、地理类和外国记载。

从作者的参考书目也可以看出,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类的书籍不足,故书中对兵器和战法涉及较少。

中国的兵器实际上也是一直在发展的,各种新材料和制作工艺不断出现。只是在清代落后于世界水平,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恐怕要专门再做研究。战法更是丰富,布阵、兵种协同作战、军令信号等等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3,未来战争

本书仅探讨了中央帝国的陆战密码,而现代战争方式已经与之大不一样。除了传统的战争形态之外,空天战、网络战、心理战、生化战、气象战等超限战、不对等战、非常规战恐怕将更加常见。这些特别的作战方式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案例,值得整理出来,并与现代战争对比和联系起来。

总体而言,本书瑕不掩瑜,是了解千年中国战争史的一本极好的科普书,适合大众阅读和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