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得出的论点是:苏联的命运是在其存续期的最后4个月中决定的。这4个月指从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到1991年12月21日苏联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召开会议时为止。苏联解体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美国的政策,也不是苏联中央与俄罗斯的矛盾(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矛盾为代表),也不是苏联与其他加盟共和国间紧张的关系,而是苏联内部两个最大的共和国——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精英不愿意在一个国家的框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终结。

苏联解体的过程

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联领导人,启动了多项至关重要的改革。

在内政方面,戈尔巴乔夫弱化了苏共对计划经济和媒体的控制,同时引入了一些市场要素。

在外交方面,戈尔巴乔夫重新采用了勃列日涅夫的亲善政策,和美国的老布什总统准备就削减核武器进行磋商。

然而,苏联的经济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没有很好地协调发展。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打破了旧的经济结构,可是新的市场机制尚未见成效。

随着经济愈加困难和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戈尔巴乔夫受到党政干部和改革派的双重抨击。

地方实力派叶利钦趁着民主化选举上位,权利逐渐膨胀。在戈尔巴乔夫被迫接受叶利钦的要求,准备炒掉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以及其它政府要员时,这些官员发动了政变,但很快就失败了。

除了没能切断反对派联系、控制媒体,军队的不作为是政变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之前若干次的镇压行动中,军队总是背黑锅,且这次面对的是内部的斯拉夫人,而非其他民族分裂势力,造成军队难以真正下手。

叶利钦以支持政变为由,拒绝了戈尔巴乔夫提名的一系列苏联中央人选,并趁机安插自己的心腹,排挤苏共及苏联中央的影响。

叶利钦签署了一项独立法令,禁止俄罗斯《真理报》和其他支持政变的报纸出版发行,并解雇了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的社长。俄罗斯政府将控制俄罗斯境内共产党的媒体渠道。这些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俄罗斯共和国被授予的权力,毋庸置疑,对俄罗斯而言,联盟协议已经无效了。

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总书记,叶利钦已经向共产党员大开杀戒,并波及“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许多乌共党员向国内的独立派妥协,从而使他们免于遭受从俄罗斯刮来的反共浪潮。于是,乌克兰在1991年12月1日举行了全民公投,超过90%的乌克兰人投票支持独立。接着,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最终苏联解体。

乌克兰独立的分析

作者特别强调乌克兰的独立才是引发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并在文中给出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1,权力分享协议的失效

在20世纪50年代,乌克兰已和苏共的领导们达成了权力分享的非正式协议。来自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均曾担任苏联中央的重要职务。

戈尔巴乔夫虽然是半个乌克兰人,却和乌克兰的政党机构、首都莫斯科的乌克兰人毫无瓜葛。他还打破这一传统的非正式协议,把谢尔比茨基赶下台,阻断了乌克兰官员通往莫斯科进而发挥影响力的通道。

2,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1986年4月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更是增加了乌克兰党内精英的愤恨和不满。

这个核电站完全由莫斯科掌控,乌克兰当局却要全权应对灾难引发的长期后果,照顾那些从核污染区搬迁出的人群,处理反对莫斯科的群众抗议游行。更为夸张的是,当放射性云层到达基辅时,莫斯科方面为了粉饰太平,还要求当地举行五一游行。中央鼓励共和国开展民主运动,又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当局的权力。

对于党内的乌克兰精英们而言,既没希望在中央一展宏图,又在家乡受到攻击,他们感觉遭到了莫斯科的背叛。中央除了带给他们麻烦之外,什么也给不了他们。

于是,乌克兰的独立倾向越来越严重。

3,经济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的生活水平通常高于俄罗斯的各省份,1991年秋天乌克兰农产品消费市场比俄罗斯市场繁荣得多,因此要说服乌克兰各族人民选择独立以实现经济繁荣并不困难。

到了11月,苏联中央银行削减了对乌克兰的给付,使得大量的乌克兰机构和企业难以支付工资和薪金,这么一来,政治和经济独立的需求更是不言自明了。

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为了争夺产品的定价而发生冲突已是家常便饭,独立似乎成了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

4,民意支持

犹太人是乌克兰第二大少数民族,有50万乌克兰公民是犹太人。在苏联统治时期的最后几十年里,他们是受歧视的民族之一。

11月1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一份《乌克兰民族权利宣言》,该宣言确保所有民族的公民享有平等权。1991年11月,支持独立的犹太人达到60%,比俄罗斯人58.9%的支持率还高出一点。

随着共产主义和无神论失去了吸引力,宗教各派开始对社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乌克兰的东正教教区占全苏联的三分之二,乌克兰也是苏联大部分新教徒的家乡。随着苏联的新思维和政治公开性改革,这里已然成为一个宗教战场。克拉夫丘克呼吁宗教间的宽容和对独立的支持。11月20日,乌克兰16个宗教组织的领袖承诺支持政府的宗教政策。这实际上就是支持独立的表态。

5,戈尔巴乔夫的反复无常

最初,乌克兰只想争取更多的自治权,有望与俄罗斯等共和国结成联邦制国家。

然而,戈尔巴乔夫为了维持中央的权威,在盟约条款上多次反复,遭到乌克兰的反对。当乌克兰的独立公投以绝对多数通过后,联盟分裂的局面已难以挽回。

6,乌克兰的关键影响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苏联的斯拉夫人核心,一旦占苏联总人口20%的乌克兰决定离开,其他共和国注定无法结成联盟。

在所有仍然忠诚于苏联的共和国中,克拉夫丘克领导下的乌克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党员占主导的议会中宣布独立的国家。如此一来,就为其他由共产主义者和前共产党官员掌控的共和国扫除了走向独立的障碍。在乌克兰议会宣布独立后的第二天,白俄罗斯随即宣布独立。接着,摩尔多瓦、阿塞拜疆等共和国也相继宣布独立。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观点,如美苏军备竞赛、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而以下的因素起了更加根本的作用。

1,经济下滑.

经济的衰败不仅影响国苏联内对政府的支持,也使苏联开始依赖国外的援助,并进而影响了国内的法律,更加大了解体的倾向。

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下降,苏联已无法继续维持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不得不在外交上收缩战线,降低了与古巴交往的规模。

为了争取到急需的经济援助,戈尔巴乔夫敦促布什帮助苏联尽快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直言不讳“再过一两年,我会有大麻烦。能用那笔钱,对我们很重要。随便你们喜欢,叫我们'准会员国’或'半准会员国’都行。”

在苏联窘迫的经济背景下,戈尔巴乔夫需要100亿至150亿美元来解决过冬所需的资金。可想而知,美苏《削减核武器条约》的签署也带有明显的求援性质,以至于苏联的将军们质疑国家的利益被出卖。

不仅在核武器谈判上,苏联在波罗的海国家独立问题上也做出了让步。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的最后两年里对西方经济援助越依赖,就越想要解决波罗的海危机。而给予这些难以控制的共和国更大的自主权,实质上是在鼓励独立。

根据苏联宪法,波罗的海国家与其他联邦共和国有着相同的权力,包括苏联最大的3个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而一旦启动这样的改革,苏联宪法将形同虚设,失去效力。因此当戈尔巴乔夫及其顾问们请求立法给予波罗的海国家更多特权时,其他共和国感到了不公正待遇,并且要求拥有与波罗的海国家相同的待遇。如果戈尔巴乔夫及中央政府拒绝这类要求,其他共和国就会开始自主行动。结果自1988年秋天爱沙尼亚宣布独立起,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宣布独立,并最终在1990年夏季苏联面临解体。政变后的独立宣言也是在波罗的海事件之后发生的。

苏联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因此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处境越来越感到不满,同时对领导阶层的特权也日渐不满起来。在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中,国民选举出了他的劲敌叶利钦。

苏联官员也在对外的访问中,惊讶地发现苏联的经济水平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严重动摇了自己曾坚持的信仰。

这就导致在苏联最后的几个月巨变中,民众和官员均不愿意支持中央。

经济问题不仅是决定苏联稳定的重要因素,也同样影响美国的选举和外交。

1991年,美国却受制于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困境,布什政府只能拨款近40亿美元的出口担保,将食品和农产品运往苏联,远不及欧洲对苏联的援助。

在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时,即便获得了“冷战胜利”和海湾战争胜利,仍然也无法为布什带来总统竞选上的帮助。布什和另一位战时领袖丘吉尔的遭遇一样。选民们都希望他们在国内实现变革,并不关注外交上的成绩。

2,软弱的同盟根基。

苏联的同盟根基并不牢固,体现在联盟的经济、法律、民族与宗教、中央与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等方面。

波罗的海三国是被苏联吞并的,本就强烈要求独立。

苏联宪法又保证共和国有权离开联盟。三个国家经过了漫长的斗争之后,在1991年9月兑现了这一权利。

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分工模式,形成各自专门生产某一门类产品的局,如乌克兰的粮食、白俄罗斯的电子产品和乳业、俄罗斯的能源、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等。这造成了各国经济上的分割和不均衡。

各加盟共和国与中央的关系也异常奇怪,中央必须在各个方面依赖各加盟共和国的供给,而加盟共和国可以随心所欲处置苏联的机构和法律等。

各个共和国不再交税给莫斯科,并利用它们刚得到的权力发行货币,购买俄罗斯的工业品。在俄罗斯的工业中心,食品问题越来越突出。

于是,叶利钦宣布俄罗斯削减大部分苏联部委的经费,将国内油气公司国有化,并且接管了曾经上缴给苏联的税收。通过扩充俄罗斯国库,并使苏联破产,俄罗斯领导人获得了对抗中央的强大武器。在10月中旬,俄罗斯议会投票宣布,包括戈尔巴乔夫的国务院在内的苏联机构都和俄联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俄罗斯撤走资金,苏联的金库早已空空如也,所以他和总统办公厅的工作人员第一次领不到工资了。

同时,苏联还历来存在着民族和宗教问题,民族和宗教分离主义猖獗。

于1991年11月突然爆发的俄罗斯与车臣冲突就是如此。二战期间,斯大林要求北高加索的所有车臣人重新定居在哈萨克斯坦,以惩罚他们的不忠。赫鲁晓夫允许车臣人和英古什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返回北高加索。30年后,“新思维”和“政治公开性”改革的实施使车臣人有机会寻求自身身份,谋求主权和独立。

当然,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人的矛盾也加剧了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影响

1,前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战争

由于苏联时期领土交割存在遗留问题,在苏联解体后爆发了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战争。

2,北约向前苏联地区的扩张

以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为代表的颜色革命,使得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一场新冷战几乎卷土重来。

3,阿富汗战乱

贝克说服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取消对阿富汗纳吉布拉政府的支持。阿富汗很快就成为一个军阀混战的国家,宗教狂热也引发了后来的911袭击和美军攻打阿富汗。

4,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后,作为当今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美国更加忘乎所以,也开始不断地犯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