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人生梦幻少方向,迷茫风霜多热望(2022届185)

 hjh2004 2021-12-13

天津和平区2020学年高三下第一次质量调查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地表等温线,是划分霜冻与非霜冻区的标志。霜冻是导致我国农作物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位置变化示意图。回答4—6题。

图片

4、图示区域这四天的天气最可能出现的是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阴雨连绵

5、图示时段最可能是

A.1月   B.3月

C.5月   D.7月

6、向农田中灌水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这是由于该方法可以

A.增强地面反射

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地比热容

解题思路

本题以霜冻线为背景材料,以图示区域这四天的天气、图示时段的季节、向农田中灌水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为切入点,考查了天气与气候、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4、图示区域这四天的天气最可能出现的是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阴雨连绵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4、C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因冷空气(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而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转晴的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即“雪上加霜”。其中,霜冻有三种类型: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混合霜冻。

一者,平流霜冻(俗称“风霜”。原因:冷空气入侵),多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二者,辐射霜冻(俗称“晴霜”或“静霜”),多见于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霜冻。三者,混合霜冻(最为常见),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

【继续滑动查看】

由此可见,霜冻多由冷空气(冷锋)造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冷锋前锋经过地区,短期内气温急降、气压骤升,并伴有大风,常有雨或雪(注意,阴雨绵绵是暖锋的现象);前锋过境后,若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则常有冰冻和霜出现(即冷锋过境前后表现)。故C项正确,B、D二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雾霾,是雾和霾的合称。一般来说,我们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雾霾天气”。其实,雾(大气中悬浮水汽凝结而成)和霾(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由于冷锋(寒潮)的到来,会带来大风、降水等天气,对于驱散或沉降雾霾有一定效果(晴天,特别是出现逆温层时,会阻碍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污染物难以扩散)。故A项错误。

注意,“霜”、“霜冻”与“霜降”(节气)不是同一个概念。其中,“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冷,水汽凝结成的冰晶;“霜冻”是农业气象灾害现象;“霜降”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气温骤降。

5、图示时段最可能是

A.1月   B.3月

C.5月   D.7月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5、B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以北半球为例,注意四季划分标准:欧美国家多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二分二至”为划分标准,而我国传统的四季则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立”为准。如今,北温带国家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四季划分方法: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继续滑动查看】

但是,解答该题还要知晓区域地理定位。其中,首都北京(116°E,40°N。东八区是120°E经线),上海(或杭州)的经纬度大致(120°E,30°N)。结合所学知识,秦岭—淮河是最冷月均温0℃等温线所经地区。根据材料,在冷空气来临前,0℃的地表等温线在北京附近(东侧摆动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其位于沿海平原,而西侧为高原、山地),由此可见,此时不是1月(北京,最冷月温度多在0℃以下),更不是5、7月(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温度远高于0℃)。故A、C、D三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以浙江(纬度在30°N附近)为例,3月的平均温度比上月高3—5℃,全省均在9—12℃上下。本月天气多变,在转暖过程中可有多次“回寒”,此时部分地区仍可出现零下2-6℃的最低温度。由此可见,3月为春初,寒潮(冷空气)多发,或有霜冻。故B项正确。

注意,地温(地表面和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一般指地表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不等同气温(气象报告中的“最高温度”,一般是指下午二时前后的气温,“最低温度”一般是指早晨日出前的气温),一般情况下,地温高于气温(大气温度直接热源为地面)。但是,冬季或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严重,则可能地温小于气温(夏季晴天,水泥地面温度比百叶箱中的气温高4℃左右)。

6、向农田中灌水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这是由于该方法可以

A.增强地面反射

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地比热容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地表坡度大;

地势高,气温较低;

水源相对不足;

森林茂密;

土层较薄。(任答三点得6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冬灌(又称灌冬水)是农业生产环节之一,多指秋播地或冬闲地在土壤封冻前(夜冻昼消期间)的灌溉措施

【继续滑动查看】

一是秋播地(如冬小麦地)冬灌,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缝隙,减少地面蒸发,保证幼苗对水分的需要。二是可以提高土温和减小表土温度的变化幅度(水的比热容大,提高土地比热容),促进植株生长,减轻冻害,安全越冬。三是冬闲地冬贮墒,利于冬春土壤熟化(即生土变为熟土,土壤性质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和及时春耕,即疏松土壤(通过水分冻结与消融,使得地表物质疏松),适宜的温度可以加速枯枝落叶(及绿肥作物)的腐化,提高土壤肥力。四是经过冰水刺激及大水覆盖(厌氧环境),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利于提高来年收成。五是保护表土,减少风蚀的危害(防止风剥地),同样是为了保证地力(即土壤肥力)。

【继续滑动查看】

由此可见,向农田中灌水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这是由于该方法可以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慢(地面辐散慢),相应增加近地面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故D项正确。

在同样的太阳辐射强度下,水域(特别是海洋)吸收的太阳能多于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这是因为陆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面(在平静水面前提下,太阳高度角越小,水面反射率越大),故灌水不能增强地面反射(再者说,地面反射增强,类似昼夜温差加大,将会加剧霜冻危害,无异于饮鸩止渴)。故A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同理,水面有充分的水源供应,以致蒸发量较大,失热较多,这也使得水温不易升高(反言之,空气中较多的水汽,使得空气本身有较大的吸热能力,气温不易降低)。这就是说,加水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削弱大气逆辐射,将会导致霜冻加剧)。故B项错误。(注意,其中的解题技巧——A、B两项,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即二者讲得内容相近。该题非双选题,故相近相同选项,排除不选

冬闲地冬贮墒,利于冬春土壤熟化,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加速土壤中有机质腐化(联想湿度大的情况下,物种易发霉、腐坏),增加土壤肥力。但是,本题的限制条件在于“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故与之无关,C项错误。

知识链接

霜冻是指在一年的温暖时期(日均温多在10℃左右)里,土壤表面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温度。因此,霜冻发生时,近地气温可以是在0℃以下,也可能是在0℃以上。有霜冻发生时,不一定有白色冰晶出现,因为也有没有霜而对作物产生了冻害的情况,所以有的地方把霜冻叫做“黑霜”。

霜冻又有春霜冻(终霜冻)和秋霜冻(初霜冻)之分。春霜冻出现在许多农作物春季开始恢复生长的时期,这时期农作物的抗冻能力较弱,容易受低温的伤害而影响生长。秋霜冻,特别是早秋的霜冻,本来天气还较为暖和,农作物还未进入越冬期,突然的低温霜冻,会使秋熟作物过早地停止生长,引起产量降低,收获物质量下降(从春季终霜起到秋季初霜止,这段时间为无霜期)。

图片

我国各地初、终霜冻出现的大致时期是:东北、内蒙古一带初霜冻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终霜冻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华北一带初霜冻出现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中旬,终霜冻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长江流域一带初霜冻出现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终霜冻出现在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由于霜冻出现时一般对农作物影响比较大,所以应当采取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且熏烟本身具有一定热量)、灌水(增加比热容,加大近地面湿度)、(秸秆、地膜等)覆盖(“隔热”,隔绝外界冷空气,阻止内部热量流失)等方法来预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