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只有一件事》⑪| 家庭的修炼

 成长发源地 2021-12-13

这是「成长发源地」第722期分享

---- 总第1026期 ----

今天阅读《人生只有一件事》第7章:家庭的修炼

这一章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老师写的“事事关心而不担心”。

金惟纯老师在这一节中写到:“担心是一种负面能量,对担心者和被担心者都有害无益,它带来的是压力和负担;关心则是一种正面能量,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都是有益无害,它带来的是温暖和支持。

担心是会成为习惯,会上瘾的,久而久之会成为强迫症,为父母担心,为子女担心,为另一半担心,甚至为社会、为国家担心,没完没了。

担心久了,有些事情就真的“心想事成”了。

以下这些场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水杯太烫了,不能碰”,结果不一会水杯倒了,孩子被烫了;

“吃饭的时候不许哭,要安静”,结果孩子哭的更凶;

“明天别忘了带作业”,到学校,才想起来作业本还在桌子上;

“不能吃太多糖”,晚上睡觉前发现,糖盒子空了一半;

… …

越担心什么,什么就越会发生,越强调不许做什么,孩子的好奇心理就会越强,就越想要去尝试。

心理学上有一个“墨菲定律”,是这样说的:“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意思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 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 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分担心,极有可能成为“心想事成”的事情,像“墨菲定律”说的一样越担心就越会发生。

身为父母,不可能不担心孩子,不妨把这种担心转化为关心。担心过分了,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就像我的母亲,从小到大一直都担心我们。小时候担心我们考不上大学,考上大学了担心我们找不上好工作,工作以后担心我们嫁不好、娶不好,过不好生活。

她是很典型的每一天都活在担心里的人,担心姐姐,担心弟弟,担心我。只要一发信息,没说几句话就唉声叹气,然后说:“你们真不让我省心。”

说真的,她这样的担心给我很大压力,也让我很烦心,刚开始不能理解,有时跟她视频,都会忍不住跟她争辩。现在,我慢慢能理解她了,毕竟我一个人在外面,又几年都没有回家,她担心我也是因为爱,因为我是她的孩子。

所以,我能理解,让母亲把担心转化成关心并不容易。我能做的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去关心和理解母亲的不易,这样于母亲和我都有益无害。

当我转变自己的心态,不再觉得她烦人的时候,母亲似乎也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理解,视频的时候不再像从前那般絮絮叨叨。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不要过分去担心他,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长大,那就更不用了。把担心时时放下,把关心时时提起,事事关心而不担心,是我们需要追求和修炼的境界。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