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油气出口通道 由于地理位置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油气出口通道问题是其油气工业发展过程一直需认真面对的大问题。俄乌斗气、乌克兰危机、车臣战争和俄格战争,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通道问题。 21世纪初,俄罗斯约84%的石油出口是通过由100%国有的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负责管道运输。为解决石油出口管线与相邻国家的纷争,近年来俄罗斯花大力气进行了尽可能不过境别国的石油出口管线建设工作。主要包括: 1,苏霍多尔纳亚—罗季奥诺夫斯卡亚管线工程 在里海—黑海—地中海方向,围绕俄罗斯最大的原油出口港新罗西斯克港建成了该管线工程,避开了乌克兰。 2,马哈奇卡拉—新罗西斯克工程 从马哈奇卡拉绕过车臣直达新罗西斯克,转运从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用油轮运送到马哈奇卡拉港的石油,避开了阿塞拜疆。 3,里海管道(CPC管道) 该管道连接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俄哈两国原油在新罗西斯克港经黑海出口。 4,波罗的海运输管道系统 该工程将俄罗斯的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莫尔斯克港口,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石油加工中心。 这条管道的意义在于绕过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领土的线路,可以使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大大降低石油的出口运费。 二,不受俄罗斯控制的石油出口管道 1,BTC管道 在苏联有关国家的油气出口通道争夺中,最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对俄罗斯影响最大的石油出口管道是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即BTC管道。 这条管道起自阿塞拜疆的巴库,经过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最终到土耳其杰伊汉。美国是该管道的积极推动者,俄罗斯则极力反对这条管道的建设。 BTC管道的建成,产生了在苏联国家中第一条不受俄罗斯控制的5 000万吨石油出口能力的通道,打破了俄罗斯对里海石油出口的控制,使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从经济上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政治和外交上更加靠向美国和欧盟,成为欧盟能源供应的重要一环。 2,中哈原油管道 差不多在BTC管道建设的同时,另一条苏联国家建设的不受俄罗斯控制的石油出口管道也在建设中,即中哈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长约2 800多公里,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的阿特劳,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 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条东向原油出口通道,对于我国和哈萨克斯坦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管道的建成和运营,也迫使俄罗斯改变自己的油气出口政策。2014年6月11日,俄罗斯提出通过哈萨克斯坦境内向中国出口石油的合作协议,使用的就是中哈原油管道。 三,中俄原油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分为一线和二线两个项目,一线项目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站,管道全长约1 030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 500万吨原油,最大年输油量为3 000万吨,合同期为20年,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 2013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扩大原油贸易协议,计划从2018年1月起,通过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向中国每年增供原油1 500万吨,俄方将在25年内向中国增供3.6亿吨原油,合同金额高达2 700亿美元。 远东原油管道对俄罗斯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该管道的建设使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摆脱了传统的依赖欧洲市场的格局,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可以直接面向亚太市场,尤其是通过其支线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石油拥有了需求和进口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 在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的决策过程中,中国和日本都有过很深的参与,很长时间内俄罗斯向远东输送出口原油的管道路由选择,有过中俄“安大线”和日俄“安纳线”的讨论和争论,相关国家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2004年3月,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出炉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所谓“泰纳线”方案,即后来实际开展建设的远东原油管道项目。 客观上说,这一方案一方面解决了“安大线”和“安纳线”技术论证时有关方面担心的贝加尔湖的环保问题,管道与贝加尔湖的距离扩大到225公里。另一方面使俄罗斯石油出口直达太平洋,出口市场有了中国、日本、韩国或更远的美国等更多的选择,同时通过支线项目建设了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使讨论了15年之久的中俄原油贸易通道问题也得以解决,可稳定地占领中国原油进口市场。 四,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管道 同石油出口管道项目建设一样,俄罗斯也十分重视天然气出口管道项目建设,考虑到天然气的特殊性,某种程度上天然气出口管道对俄罗斯来说比石油出口管道更加重要。 传统上,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市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俄罗斯就向波兰出口天然气。目前,俄罗斯共有6条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按建成投运时间顺序,分别为: 1,兄弟”天然气管道 1967年建成投产,是苏联时期建成的经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主要管道。该管道起于俄罗斯西部的纳德姆气田,经乌克兰至斯洛伐克,之后分为两路:一条输往捷克、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另一条输往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多个欧洲国家。 2,“北极光”天然气管道 1985年建成,该管道起自俄罗斯乌连戈伊气田,经白俄罗斯至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等欧洲国家。 3,“联盟”天然气管道 1978年建成投产,该管道系统包括南、北两条管道。其中“联盟”北线干线管道起自俄罗斯,经乌克兰,向西到达德国,并延伸到法国;“联盟”南线干线管道起自俄罗斯,经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到达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土耳其等欧洲国家。 4,“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 1999年建成投产,该管道起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经白俄罗斯、波兰到德国柏林。 5,“蓝溪”天然气管道 2005年11月建成通气,该管道起自俄罗斯境内伊扎比热内,经黑海海底至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底管道,最深处达2 150米。 6,“北溪”天然气管道 该管道单管道长1 224公里,双管并行敷设,该管道从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维堡港出发,穿过波罗的海,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登陆,首次实现不经过第三方国家直接将俄罗斯天然气管网和欧洲管网相连。 在俄罗斯为解决向欧洲天然气出口通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难题,这些困难和难题不仅是技术、经济层面的,而且是政治层面的,其中“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最有代表性。俄罗斯推动建设“南溪”天然气管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绕过乌克兰,保住自己传统的欧洲天然气市场,而该项目欧洲的参与各方因为在俄乌斗气的过程中吃够了苦头,也需保证自己进口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复杂之处不仅仅是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相关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还曾面临另外一个受美国支持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即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直接竞争。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管道项目中,还有一条是“土耳其流”管道项目。通过“土耳其流”,俄罗斯的天然气可绕开乌克兰经过黑海直接输送至土耳其。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了俄罗斯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苏–24战机后,俄土关系骤然恶化,俄方对土方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土耳其流”管道项目一度被搁置。 五,中国进口天然气的管道工程 在西向有关天然气管道工程紧张建设的同时,苏联国家也在积极开展东向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网工程。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网,由A、B、C、D四线组成,管道起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单线长度为1 830公里。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的意义巨大。对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些中亚天然气生产国来说,管道工程的建设,打通了一条东向天然气出口通道,使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出口除传统市场欧洲外,有了新的选择,可避免介入苏联国家向欧洲出口石油天然气的复杂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条建成投运的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其对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新时期建设的能源丝绸之路”。 除了战略意义外,这条管网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悉,中方与土库曼斯坦达成的天然气购买协议价格为每千立方米90美元,俄罗斯向欧洲国家出售的天然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230~250美元,对中方的报价为每千立方米125美元。 中俄东线和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双方约定,2018年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向中国供气,供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期为30年,合同价值4 000亿美元。该合同被称为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世纪大单”。 (以上可见,各国都在参与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期望能独立掌控能源的进出,进而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及外交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