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的流传、真伪之辨、最重要的八篇---读陈引驰《庄子精读》(三)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庄子》的流传

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是三十三篇,早期有五十二篇。

如果把其中的三篇解释去掉,那么历史上最多的《庄子》篇目,就是四十九篇。与今天的版本比较,就有十六篇没有流传下来。

通过各种文献,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日本高山寺藏《庄子》抄卷残本的《天下》篇,可以了解这十六篇的大概篇名。

古书的流传与现在不同,都是单篇流传,而非整部书。比如,秦王政就只读到韩非子的《孤愤》、《五蠹》这些单篇。

限于书籍的篇幅和阅读的条件,普通人也无法看一本书的全貌。只有司马迁、刘向、刘歆等有访问朝廷文献的便利,才可以看到这些书。

《庄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陈引驰相信,很可能是在淮南王刘安那个时代就已经在编辑和分篇了。

《庄子》的真伪之辨

讨论《庄子》的分篇本来是研究这个书是怎么编辑的,却又与篇目的真伪问题纠缠在一起。即哪些篇章不是庄子的,不是庄子的就是伪的。

之前人们根本不把这个当作是一个问题,没有人觉得《庄子》这个书有什么所谓真伪问题。直到宋代遗古的风气起来以后,主要还是从苏轼开始。

他认为庄子杂篇中的四篇有问题,根据是庄子应该跟孔子站在一条线上,而这四篇却破口大骂孔子。当然,苏轼的说法在现代考据学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在做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就有老先生向陈引驰提出,引述史料要严格,要明确指出哪些是庄子讲的,哪些不是庄子讲的。

陈引驰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完全不应该这样讨论,依据有以下三点。

1,《庄子》并不一定就是庄子本人所写。

以上讨论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庄子》这部书是庄子写的,再以此来判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伪的。而这样的观念是根本要不得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评判的话,《管子》这个书应该是管子写的,但它就是伪书,不能被学习和引用了。

有一个基本的重要事实是:先秦诸子很多的著作都是由他的后学形成,并写出来的,这与现代人有明确的著作权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比如,孔子就是“述而不作”。《论语》这部书就不是孔子所著,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最真实、最贴近孔子这个人和他的思想。

2,一部书成书以后,要经过后代的多次修订。

不像我们现在写书,字数和篇目都可以非常确定。《庄子》这部书从两汉起开始流传,在传抄期间有多个不同篇数的版本。

比如,成书很早的《老子》,也有一个变化过程。我们现在的本子与马王堆帛书的本子之间,差别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某篇文章写了庄子身后的事情,就判定它是伪的。

3,编者在书中随附相关的文章。

在历次编辑中,编者往往会把相关的文章加在原文的后面,这是古人编书的一个常见做法。

在《楚辞》这部书中,除了有一些是归到屈原名下的,还有很多其他人的东西,比如淮南王门下的那些人写的文章,乃至东汉后期王毅写的《楚辞张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所谓的《庄子》真伪的考证,其实都没有什么道理,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真伪的问题。如同《庄子》一样,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诸子书籍,真伪的这个概念应该被彻底扬弃。

篇目的先后

对于《庄子》,它主要的问题是判断篇目出现的先后。不同时代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少看法,比如根据篇目名称的字数是三个字或者两个字,词语是单独的词或者复合词来区分。

参考一些年代相对确定的先秦时代著作,如《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可以发现其中涉及到《庄子》外篇和杂篇里的十八篇。即总共二十六篇里有十八篇里面的材料在先秦时代已经存在,占比约百分之七十了。

《庄子》包括庄子思想开始的最根本的部分,也有后来发展的部分。这两个部分要结合在一起来看。当然,应该抓住核心的部分,才能真正了解《庄子》。

所以,内篇和外杂篇要配合起来读,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

最重要的八篇

从文章的脉络和便于前后阅读来看,陈引驰推荐了《庄子》中特别重要的、需要读的八篇。

1,《逍遥游》、《秋水》、《齐物论》

《逍遥游》讲述了,什么叫逍遥,为什么需要逍遥,逍遥的根据和途径等问题。

《秋水》是衍发《逍遥游》和《齐物论》的。在某种程度上,这几篇的基本脉络结构是一样的。

有些学者把《齐物论》看成庄子最重要的思想核心,而陈引驰并不认同。

他认为,《齐物论》并不代表庄子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只是让我们如何在一个道德境界上来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2,《养生主》

这是一篇非常奇特的文章,包含着庄子对于人生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如什么叫做真正的养生,怎么面对死亡等问题。

庄子在最后讲到了薪尽火传,表明死在于生里,与我们现在讲的养生就是活的长不同。

3,《骈拇》、《马蹄》、《胠箧》

外篇的头三篇也非常重要,就是《骈(pián)拇》、《马蹄》、《胠(qū)箧(qiè)》。这三篇是庄子对于社会和政治的一个基本看法。

最早道家就是指黄老之术,它就是在汉代初期非常具有实践性的一种政治哲学。《庄子》当然不是黄老之术,但是它里边包含有黄老的思想。在这个外篇的头三篇里,庄子批评儒家追求所谓的仁义,因为制度建设是有限度的,有时反而会造成危害。

4,《天下》

天下篇是最后一篇,是非常重要的,代表庄子对先秦时代的诸子思想的批判或者梳理。

综上,陈引驰认为《庄子》最重要的几篇,就是《逍遥游》、《齐物论》、《秋水》、《养生主》、《骈拇》、《马蹄》、《胠箧》和《天下》八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