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愿意接纳一切/安静如黑石号沉船出水/是那只千百年来躺在长沙窑/上的胖鸟/你的羽翼张开/在我的碗心我也愿意你是能够改写/历史的唐青花/在宝历二年的时候/落入水中/直到今日我们重逢/你仍在一种/默默而温煦的注视中 杨师:是说这只金杯,与沉船宝物的年代比较接近,大致是宝历年间。所谓:君子有言,日月于征。何时促膝,说彼平生。这又引起马博联想:他爸名字很奇怪,叫什么翁,那个字像个动物。杨师:方遯翁,给小孙子起名一个叫做阿丑(大名非相),一个叫做阿凶(大名非攻),都是用典。最后由李老师释惑:遯翁之遯,是遁之通假,和猪没关系。其名可能和陈三立的同光体诗有关。查百度:同光体,是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记得上次另一个群里讨论被驱逐出境那位外国律师,李老师提到一个名词叫“淴浴”。搜微信,原来它有一个意思是旧时上海的妓女通过假从良,让腰缠万贯的瘟生(即今土豪)不但替她还清旧债,赎她出来,还要给她很多嫁妆,娶她回家。结婚不久,再寻出各种办法离婚,重新下海。而在一个当地群里,大家就市区与崇明之间交通拥堵热烈讨论,于是有人提议修地铁,或者通隧道,甚至开辟空中交通。有人拿出地图来,这样画。

 我则想起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因为就上岛讨论上岛,代价往往是沉重的。上岛不难,图上画道线,施工废点力,财政花点钱,足矣。关键是在上岛之后,经验是,这样的尽头线,将来肯定会亏得一塌糊涂,财政会不堪其累的。眼界放宽,和整个大交通连起来,不仅上岛,而且和全国交通汇成一张网,那样才不会变包袱。因为一域与全局,又想起万世与一时。想起来网上那些红人,什么“我们刷着抖音,上着淘宝、拼多多,能把美国逼回到农业去”。不得不说,这话娱乐的效果确实好,然而,其作用究竟如何?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古人还说:“知小而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