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咖啡店来了位哲学家

 峨嵋吹雪 2021-12-13


咖啡店来了位哲学家,服务员热情接待:“Coffee or tea?”
这就惹来了麻烦。
或者茶,或者咖啡,难道我只能二选一?难道我不能既喝茶也喝咖啡?难道我既不喝茶也不喝咖啡?你为什么要为我预设条件,限定我的选择?
服务员彬彬有礼:“先生,我们开的是咖啡店,所以提供的饮料包括咖啡和茶。来的客人基本都是二选一。当然,您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我说的是一般情况。”
什么?你跟我说其他客人,还“基本”,这是想跟我交流历史吗?你的问题近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它的前提是,要么是先有蛋,要么是先有鸡。难道就不能既不是先有蛋也不是先有鸡,而是先有一个既非蛋也非鸡的东西吗?就是这个第三者,既产生了蛋,又产生了鸡。难道这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先生,顾客是上帝,您说什么都是对的。”
什么?这怎么又谈到了上帝,我还是先跟你谈谈历史吧。你认为历史是客观的吗?
“先生,我对历史真不懂,也许就是客观的。”
那么我问你,假如没有主观,会有所谓的客观吗?
“先生,这个我不知道。您请接着说。”
离开了主观,当然是没什么客观的。就像有人说,在人类出生以前,这个地球已经存在了四十五亿年。你得想想,假如没有人类,怎么会有人类出生以前。假如没有人类去发展技术,去测定,怎么会知道这所谓的四十五亿年……
“先生,您说得真好,照您这么说,确实是这样。”
我说得好吗?什么叫我说得好?你先得把好和不好的界限划出来,或者给出“好”一个明确的定义来,然后才能讨论这好和不好。
“先生,您已经说了这么多,您究竟想喝点什么呢?”
我喝什么其实不重要,只是难得有个人好说说话。
“先生,失陪一下,那边还有位客人在叫我,我去照应一下,这是我们的菜单,您先看看,有需要再来叫我。”
……
故事到此结束了。之所以写这么一段,是因为刚刚在听俞吾金先生的一个讲座。听他说得振振有词,听得俺满腹狐疑,想找他辩论辩论。
但我知道,他好像早已不在人世了。虽然他本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写的书还在,他的声音还留在网络上。是声音和文字延长了他的生命。就像一个作家所说:“我将比我活得更久。”
使我受益的,不是他的观点,而是他的思考。
2021年5月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