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见朋友提到党派的文化委员会,一早上就开始想“文化”。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是张若虚的诗。天地之间,举目所见,有许多自然而然的纹。中华古人睹物有思,借以形成文字。如“山”“水”二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象形字的水,活脱脱源自一条弯曲的小溪。造出了文字的先人是伟大的,因为从此方便了传播。一开始是用来传话,同时就有记录,于是就有传承。想一想那些至今不识字的人,他们受到多少限制。再想想那些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多少往事都无从查考。口耳相传的局限非常大,假如遇到一个耳朵背的呢。还有口音与方言问题,彼此差异,影响交流。借助文字,我们既能体会“会当一饮三百杯”的欣喜,又能想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惆怅。因为文字,我们能够借助“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走近古人,走进他人的内心。 以手,以足,以木,以石,向地,向壁,向水,向空,举动之处留下痕迹,是为化。冰封雪裹,当春天来临,地温回升,都会被化。屋檐上房溜开始滴水,河流里冰面开始破碎,远远近近,涣然冰释。也有欲化而不能,那就再等等。还有昼化而夜冻,更有因化而拥堵,总需要更多的温,总归是要化开。是通则不痛。投一块冰糖在水碗,糖若消散,水即甜蜜。能给人多少启发啊,你说的话要能入耳、入心,便需变换形体,化入无形,不可执着形体,不肯变换。更有燃木为炬,举起来在暗夜里走。无边的黑暗啊,因为星星之火而改变。星星之火太弱啊,经过处依旧被淹没。那就照耀一室吧,一灯能除千年暗。因为一灯,被掩盖被隐藏的将被暴露。还有那影影瞳瞳,恍恍惚惚。朦胧者变清晰,彷徨者去犹豫。 破解你心中的蒙昧无知,增加你关于更真更善更美的认识。文化的力量多强大。草原民族的刀剑虽利,遇到惯用锄头的民族自可逞强,但是,如何和这里的人交流呢?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当然可以携带自己的文字,即使并非是原创。但是要想让这里的所有人改信,何其艰难。“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欲灭其文化,必先焚其书,禁其言。在当年中原之地,匈奴人试过,鲜卑人试过,羯族人试过……契丹、女真、蒙古、满族,这么多族都试过。最后发现,无能为力,便只好同化归流。被同化的当然还有南方、西南方的民族。一种文化有其自己的风貌,不同的文明相互可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对,是文明,那是一个更加宏大的主题。我们改天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