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意安排还是低级错误 ——关于 部编教材中“殷切期待”一词用法质疑 文/唐景富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回又轮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这一段话中有一个词“殷切期待”中的“殷切”,我觉得用得不妥。“殷切”一词意思是深厚而迫切的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期待和希望。出自邹韬奋《萍踪寄语》五:“他自己并未曾见过祖国是个什么样子,但因侨胞在国外处处感到切肤之痛,他希望祖国争气的心也异常的殷切。”后根据作者的语语境引用,在使用对象上主要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组织对个人。 长期以来,“殷切”一词这种用法已经约定俗成,被人们接受且广泛使用。比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刚才杨部长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会牢记在心。”“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要奋发努力。”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使用对象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等。很少或者没有见到过反过来使用的。 因此,《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中,“殷切”一词是“我”——一个小学生使用象是老师,显然是不妥的。它违背了我们我们多年来形成的语言使用习惯,或者说是语言表达逻辑。“殷切期待”改成“迫切期待”即改成“我迫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我觉得更符合现代语言使用规范。 这一课安排在第六单元,在第六单元开篇封面有三条重要的提示,其中一条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我在教学时,重点放在文章的批注上。在读到这一段文字时,我自然提出了质疑。并且向学生们表达了我的观点。学生是上年级的孩子,当然对我提出的质疑也表示赞成。 但我转念一想,这是一个特殊的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批注。那么,这种浅显的错误是不是编者有意安排的呢?我搬过教学参考书,特意在“殷切”一词用法上留意,看看是不是编者有意安排一处错误给我们师生识别的?但是,作为具有权威性的教参也没有特别的说明。可见,并不是编者有意为之。那么,这样看来,是一处错误无疑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作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我想是绝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关于“殷切”一词的用法,在使用对象上可能并不限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可以反过来使用?我不得非而知。因为我的学识很有限。期待更多的老师给予指教。 |
|